新媒体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意大利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国,在文化遗产的申请、保护和推广方面非常有经验。截至2018年,意大利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仅指独立申请项目)共计6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方面也具有鲜明的特色。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也逐渐被广泛地运用在意大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工作中。如今,我们身处新媒体的背景下,如何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全面、真实、系统地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 意大利
一、意大利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意大利是世界上拥有最多项世界遗产的国家,世界遗产项目中的文化遗产指的是“有形”的文化遗产,而“无形”的文化遗产则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收录在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截至去年,意大利被正式列入该名录的项目(包括独立申请项目和跨国申请项目)共计9项,分别是西西里木偶戏、撒丁岛牧歌、克莱蒙纳提琴制造工艺、肩扛巨型圣人游行、潘泰莱里亚岛葡萄种植技术、那不勒斯披萨工艺、地中海饮食、猎鹰、以及千石墙艺术、知识和技术,其中,前6项是意大利独自拥有的项目,而后3项是与多国共同申请的跨国项目。
虽然与世界遗产项目庞大的数目相比,意大利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并不多,但是意大利的各级政府、各类民间组织和机构一直非常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推广,西西里木偶戏是成功加入2001年第一批19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尤其在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正式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意大利社会和人民更多的关注。
意大利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各个时期的文明都在这片浸泡在地中海之中的土地上留下了财富,由于独特的历史发展的原因,意大利不同地区的人民依靠古老的口传心授的教授方式,保留了许多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意大利独自拥有的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西西里木偶戏、撒丁岛牧歌和潘泰莱里亚岛葡萄种植技术这3项遗产并非来自亚平宁半岛,而是扎根于意大利各个岛屿的当地文化,意大利的地区差异性和文化多元性让意大利的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语言、传统和风俗习惯,特别是在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的地方,比如西西里岛和撒丁岛。以撒丁岛牧歌为例,它起源于撒丁岛中部人烟稀少的山区,牧民们在劳作时模仿动物的声音,用当地的方言随性哼唱牧歌,而这种古老又朴实的歌唱艺术真实反映了当地社群以畜牧业为生的日常生活。
通过已成功申请的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正在申请的项目(比如阿西西复活节庆典),我们发现节日庆典、宗教仪式、历史服装游行、艺术、美食是贯穿这些非物质遗产项目的主题,而这些主题本身就是意大利文化中最为人所熟知的部分,通过参与这些重现历史、生动形象的活动,人们能够在对意大利文化原有了解的基础上更深入、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意大利非物质文化的特色和魅力。这些活动不仅仅吸引了来自各国游客的目光,把具有意大利特色的非物质文化推广和传播到了世界范围,同时也加深了意大利民众的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另外,意大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有数项都涉及传统手工艺,比如制琴工艺、木偶技艺、圣人装置制作工艺、葡萄种植农业技术和披萨工艺。这些传统手工艺原先都是在家族内部世代传承下去的,即使有了新兴技术的支持,这些民间的工匠们依然坚守传统的工艺技术,以师傅教授学徒的方式把宝贵的手工艺完整地保留下来。近年来,为了延续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技艺,在保存原有的剧院、工坊的同时,意大利也出现了培训学校、展览、博物馆、无论是烹饪技术,还是农业技术,都受到越来越多的意大利当地和全国的关注,国家性的、地区性的、甚至民建自发的群体创建了不同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或机构。
二、新媒体技术在意大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保护中的体现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今,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我们在新媒体环境下,借助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在各个终端上浏览和获取各类信息。与新媒体技术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成往往都追溯到数百年以前,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至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公共认知度并不高,独有的口头传播方式也使完整系统的史料记载变得困难,尤其是在新媒体技术尚未出现和发展的时代。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其核心是参与其实践、表演、仪式、活动或掌握其传统技术或工艺的人。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了实践某一艺术表演或节日庆典的群体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身份归属感,增强了社会群体的凝聚力;另一方面,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局限于特定的地区,使用特定的方言,比如意大利撒丁岛牧歌,歌者吟唱的歌词使用的是与标准意大利语差别很大的撒丁岛方言,夹杂着模仿动物的声音,给“外来人”的理解造成了阻碍,而撒丁岛也因其偏远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与亚平宁半岛颇具差异的岛屿文化。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可以即刻缩短地域上的距离。在一篇關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的研究中,意大利学者使用了电子化技术对意大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在意大利的网络上共存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218个网络节点和802个网络链接,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由国家和国际网页运营,而剩下的三分之二是由意大利各个大区(相当于中国行政划分中的省级)、市级和镇级机构运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的意大利网站和文化部、的网站上设置了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超级链接,比如撒丁岛牧歌,这两个网站处于最主要、最中心的位置,也是设有最多相关网页链接的载体;另外,研究表明许多撒丁岛当地的网站上也有关于撒丁岛牧歌的超级链接,也就是说除了国家机构的网站以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在的当地机构的网站承担了大量的传播和推广工作。自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以来,业余爱好者和专业学者,各类组织和机构、个体和团体,各种形式的组织都纷纷涌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出现在以民俗文化表演、人类学研究、手工艺制造和口头文化为主题的网站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以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是以更宽泛的文化类型关键词(比如民俗音乐、民俗舞蹈、葡萄种植),或是以意大利大区或城市为检索对象,在意大利的网站分布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互相关联在一起的。
在2010年地中海饮食成为意大利第一个与其他国家联合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后,意大利文化活动及遗产部专门设立了一个地中海饮食文化的门户网站——Geooportale della cultura alimentare。该网站是由意大利文化活动及遗产部和意大利Pollenzo烹饪科学大学共同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以食物为主题,对大众饮食文化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创新型的编目分类和分析。从2016年起,该网站开始和意大利的各个大区开展合作,共同建设和扩大网站的电子档案库。网站的档案库有包括具体记录某一饮食文化的照片、视频、音频等形式的数据,这些数据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每组数据既保留它们原本的独立性,各组数据也能够构成一种新的更广泛的兼具科学性的集合体。其中,视频形式的数据最具有新媒体的特征,以一种内容丰富复杂、解读清晰的叙述方式呈现给观众。网站的注册用户可以在登陆账户后,在检索栏搜索关键词,之后就会显示网站内所有与该关键词相关的数据,比如搜索关键词“松露”,便会显示一些文本、图片、视频等不同形式的数据,这些数据有不同的来源,有的是与“松露”相关的民俗节日的介绍,有的则是记录采摘者寻找白松露的视频。用户还可以使用网站上的互动式地图,精确定位该文化遗产所在的地理位置。该网站集合了意大利全境内的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非常便捷、清晰和实用的检索模式。
三、结合新媒体优势,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
虽然意大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如文化和自然遗产数量众多,但是意大利对民俗传统文化非常尊重和重视,对它的保护、传承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除了传统的文化传播和保护方式,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结合传统的文化保护方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方式的创新和进一步提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遗产,它不仅具有文化的传承性,而且还具有无形性和活态性等特点,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单一地使用传统的文化保护方法不能完整地、系统地、确切地记载、维护和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典藏、展示和研究人类文化的场所,通过新媒体和传统技术记录下来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被悉数珍藏在博物馆内。在实体博物馆,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结合了新媒体技术的展览方式,新媒体的互动性在许多博物馆都得到了体现,让参观者直观地、生动地了解不同的文化,有一些人工智能技术甚至带领参观者进入沉浸式的体验,让人印象深刻。
随着数字化发展,许多博物馆开始设立网站,或直接在信息化互动平台,比如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改变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为大众搭建快速便捷的通道,让陈列在全世界的文化瑰宝变得触手可及。数字化博物馆也是一个非常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播的平台,因为非物质文化不以实物为载体,通常需要摄像和摄影的手段才得以记录,把直观的影视频资料放置到数字化博物馆的虚拟空间中,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推广和传播给更多的人。智能手机如今成为了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最主要工具,一些意大利的国家机构,比如意大利驻华使馆、意大利驻沪总领馆和意大利国家旅游局都开始在微信这个以手机为终端的信息平台运营公众号,结合文字、图片、视频和用户互动的微信文章向中国传播和推广意大利文化,比如近期在意大利国家旅游局的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名为“爱上松露”的文章,介绍了阿尔巴镇上被称为“白色钻石”的白松露。
在传播和推广非物質文化遗产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和维护它们的纯正性和真实性。新媒体技术也能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和数据库都需要运用数字化电子技术。另外,我们必须清晰地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推广的目的之一是让人们体会到非物质文化中的精神追求和生存观念,我们要避免新媒体背景下产生的新的传播方式对传统文化可能会产生的负面影响,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去了原本真实的样貌、对非物质文化的过度开发、包装和利用,等等。新媒体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和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渠道,但如何真实、全面、系统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重要课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622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