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中“三步法”的应用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的基础教学内容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文的学习对于其它学科的教学也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影响深远。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及学习习惯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根据我镇小学语文教改“展示目标、导学后教、当堂训练”的“三步法”模式,同时结合我镇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围绕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展开讨论。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三步法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1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下小学各个学科的教育出现了新的教学需求,因此教师也应该不断地对教学进行优化。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围绕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展开讨论。小学的语文教学实践应该以学生们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开放性的语文思维,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得语文的教学更加地高效。那么如何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下语文的教学方法实践呢?
  首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必须实现教学的创新性。所谓的创新性教学就是教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方法来进行语文教学,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例如“教”方面,老师整节课将的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又如进行目标教学,通过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白每节课要学什么,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应用到语文的教学而当中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各种短视频、图片等的形式展开语文的“动态式”教学,由于小学生对于图片动画等的内容比较感兴趣,这样可以更加直观的将语文知识和生活场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加强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了解。接下来教师可以开展发散性的语文实践教学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们可以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譬如开展语文诗歌散文朗诵活动、策划语文情景剧角色扮演活动、划分小组来分配任务并展开自由讨论等的方式来展开开放式、创新式的语文教学,将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变得丰富有趣,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最后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师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按照小组来分配任务,然后在课堂上各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在进行语文课题讨论探究及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及感知能力等。在小组合作之后,应该让学生上台展示、汇报,再让其他小组成员评价,然后教师用富于个性化的语言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性点评,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式,既考查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又增强学生的自信,更增加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2“三步法”语文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在课程改革这一大的背景下,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及引导,不断的深入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课程,从具体的实践中总结出更加高效、创新的语文教学方法,接下来主要介绍语文教学方法中的“三步法”教学。语文“三步法”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展示目标、导学后教、当堂训练。
  首先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向学生们展示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对教师而言是教学目标,但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目标,总之这个目标是学生和教师在一节课的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展示目标的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新课《北京的春节》时,可以在上课前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最喜欢的节日是哪个节日?”“过春节自己的家乡都有哪些习俗?”学生回答了这些问题后,从而导入新课《北京的春节》。在导入每节课的新课之前,我采用多种方式来紧紧围绕课文重点内容及难点内容巧妙地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展示目标是学生确定学习任务的前提,展示教学目标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让学生在了解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来确定目标。在上面的《北京的春节》中,让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们的思维达到一种兴奋的状态,使得学生们通过这样分组讨论的形式得出这节课的目标:“春节的习俗都有哪些?”“北京的春节又有哪些不同于自己家乡的?”在这样一种展示目标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导学后教是一种先进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它也非常切合我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导学后教的中的“导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同时“导学”就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获得对新知识的“创新”,而“后教”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合作讨论来解决在“导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个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过程,导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很好地处理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根据导学案或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从而从中发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没有学懂的疑难问题;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再组织学生之间针对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四年级教材中的《秦兵马俑》这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导学”的过程完成资料的收集,上网查阅各种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相关资料,在掌握各种有效资料的基础上,先对课文进行初步的阅读及了解,标注出重点及比较难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对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分组合作讨论,最终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总结和评讲,从而通过“导学”预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后教”的过程来进行总结完善,使得小学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更加创新高效。
  最后一步是在展示目标和导学后教的基础上进行当堂训练。当堂训练的目的在于对本节课的内容进一步的巩固、深入理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课堂训练。当堂训练可以利用所学语文课文的特点,让学生来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如学完《雪地里的小画家》后,就对学生进行句号、问号的训练等。教阅读课就必须进行写的训练。低年级可说写一两句话,中年级要求写成段,高年级要求写片段等,从而能够将语文的基础知识与语文写作进行统一。教师还应及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讲评,并对优秀的作业加以表扬和鼓励。例如在讲解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子》一文时,在讲解完课文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写一篇读后感,让学生们认真思考:“我们和小女孩同样的年龄,为什么我们可以拥有幸福的生活?”为了让学生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让学生们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较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达到一举两得的教学目的。在当堂训练的环节教师也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语文活动,这也是进行语文教育非常有效的一个途径。例如在讲解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教学,应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思想。为了让学生把握文章更深层次的的主体思想,体会父爱的伟大,我们可以在课堂进行实际的场景模拟进行情景教学,让学生们设身处地的感受到危急时刻父亲所给予孩子伟大的爱。
  语文教学“三步法”的应用与实践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三步法”语文教学方式成功地转变了我镇大部分教师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教师从传统的授业解惑者变成了现在的积极引导者兴趣的激发者,过去的枯燥无味的课堂也变成了积极活跃的课堂。“展示目标、导学后教、当堂训练”三者有机结合,使得全镇语文课堂的教学更加的高效、创新、有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达到了“1+1+1>3”的教学目的。“三步法”语文教学方式使得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有趣,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三步法”应该根据具体实际的情况灵活运用,能够做到随时变通并且合理的进行调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进步,语文教学方法也应该随着时代的潮流不断地创新改变,摒弃传统的“灌输式”语文教學模式,努力实践找寻最合理、创新、高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洁.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7(05):167.
  [2] 陈惠蓉.核心素养引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师,2017(29):24.
  [3] 张春雨.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J].文教资料,2017(16):58-59.
  [4] 吴阳.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教学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17(30):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78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