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儿童剧排演的理论学习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儿童剧的排演需要运用幼儿教师口语、舞蹈、美术等专业技能,能够培养学生合作、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满足了中职学校师生的需求。但是,比较多的学者关注的是儿童剧的编排和欣赏对幼儿所起的作用,而忽视了中职学生在参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专业素养状况。详细阐述如何进行儿童剧排演的理论知识学习,为学生架构起牢固的基础知识框架。
  [关    键   词]  中职;儿童剧;理论学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2-0210-02
   兒童剧排演的理论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儿文各方面的基础知识,积累一定的专业素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学会从戏剧的角度审视、衡量儿童文学。在接触儿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初步感知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从封面设计到中间的故事内容,包含着口语、美术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对专业素养的兴趣和重视程度。
   一、了解儿童文学基本概念
   在这个概念中,学生容易误认为,只要儿童能阅读的都属于儿童文学。因此,我让学生进行思考《伊索寓言》《鲁滨孙漂流记》《西游记》这些读物,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都比较容易阅读,那么它是否属于儿童文学,这些读物和《猜猜我有多爱你》等儿童故事又有什么区别。通过对比,得出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这样一个概念,而其他不是专为儿童所创作的,却能为儿童理解和接受的被称为儿童读物。同时,学生也能感受到有些文学如《西游记》当中的三打白骨精等,虽然创作时是为成人服务的,但是由于这些作品富有童趣和幻想色彩,也能够满足儿童的想象和精神需求。由此,学生既能深切体会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共同性和联系性,又能意识到它有着独立的、区别于一般文学的特殊性。
   二、了解儿童文学历史和发展
   儿童文学从民间口头文学中萌芽到成为一个独立门类,越来越体现出一个社会或一种文化所形成的对儿童认识的发展,即“儿童观”的发展。冯丽军指出“儿童观是儿童文学的支点,先进的‘儿童本位’的儿童观会产生‘解放和爱’,而落后的‘成人本位’的儿童观则会产生‘强制和冷酷’。”因此,要让学生意识到,我们不应当把儿童看做“小大人”,用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儿童,而是应该学会尊重他们,解放他们的天性。树立这样一种正确的儿童观,不管是在文学创作中还是在今后的工作中,都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创作姿态和研究立场。
   在课堂当中,我列举了社会上一些对待儿童的做法,并让学生观看《幼儿园》等教育纪录片,并让学生说说这些例子中蕴含了怎么样的儿童观,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些儿童观。同时,让学生欣赏《成长的秘密》纪录片,对比前后不同纪录片之间的儿童观的差别。在欣赏和讨论中,学生能够进一步领悟到错误的儿童观将影响儿童的健康,从而体会到尊重儿童、理解儿童、解放儿童的重要性,并在接下来的故事改编和表演中体现出正确的儿童观。
   三、了解儿童文学特征和各种体裁之间区别
   儿童文学具有纯真、稚拙、欢愉、变幻、质朴等特点。对职校学生来说,这些特点虽然通俗易懂,但对这些特征的理解只是浮于表面而已。因此,我展现了7篇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难度不一的儿童故事让学生进行欣赏,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析,一篇具体的儿童文学当中可以包含多少美学特质。在活动中,学生能够明确知道一篇具体的儿童文学作品不止包含一个美学特质,有的美学特质,如“纯真”可能体现在每一篇儿童故事当中,而每个年龄段的文学作品所包含的美学特质又有一定的区别和归类。
   另外,儿童文学的体裁有很多,相应的体裁之间既有联系性又有区别性,如儿歌与儿童诗、童话故事与寓言故事、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之间的区别,学生较难掌握。以儿歌与儿童诗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我同时出示儿歌《小熊过桥》和儿童诗《小雨》,让学生通过欣赏并按照要求填写一张表格,以此来掌握相应体裁之间的区别。
   四、了解儿童剧剧本的改编
   剧本是一剧之本,“它在故事、结构、人物、语言上的质量好坏对后续的各个生产环节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它决定了一部儿童剧的走向和潜在效果。所以,写好一部儿童剧的剧本是成功排演儿童剧的基础和开端。
   (一)直接引进
   经典的童话剧如《雪孩子》《狼大叔的红焖鸡》等,它们的剧本经过了专家的反复修改和推敲,既保持了作品原汁原味的美感和精髓,又能通过表演让故事呈现出更加好的效果。对于这样的童话剧,我选择引导学生直接引用经典的剧本加以分析和欣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经典童话剧的童趣、纯真,被它的巨大魅力打动。同时,学生对剧本创作会有了初步的感知和思考,为什么这些故事和剧本能紧紧吸引住幼儿的眼光,对他们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以此为例,我们又应该创作出怎么样的剧本才适合儿童的发展。
   (二)仿编和扩编
   对于一些短小精悍、情节比较简单的寓言故事以及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他们已有经验的幼儿故事,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改编成篇幅较长、适合表演的儿童故事剧本。在学生的作品当中,选取典型的创作剧本进行分析和赏析,相互进行交流。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创作和相互学习,能够及时反映出之前的理论基础水平,并集思广益。
   《狐狸和葡萄》这则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情节生动、教育意义深刻,故事中又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空间,比较适合学生学习。根据这则寓言故事的原文,学生进行了三次深入创作和修改。比较学生创作的剧本可以发现,两篇剧本总体框架都比较清晰,都有人物的设定、具体的背景和三个分场景。但是,第一个剧本的人物设定比较少,情节比较简单,矛盾突出不明显。而第二个剧本,相对而言情节比较丰富有趣,人物的出场层层递进,动物之间的对话都能体现各自不同的特征,也能够根据情节的发展设定不同的背景音乐。但是两篇剧本对舞台方位的设定和音乐播放的时机等细节没有进行详细的构思,也没有将舞蹈、唱歌、独白等多种形式融入故事当中,使表演更加立体和丰富。    (三)增加卡通元素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阶段,学生的素材积累较少,对角色的分析不够到位,心理上又存在胆怯、羞涩的心态,让他们不借助外部参考,仅仅按照长剧本呈现出丰富的态势语、进行长篇幅的表演,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动画片中的时间一般较短,每个卡通形象的表情、动作、语言都非常形象生动、浅显直白,非常适合学生初期进行模仿。通过模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表演中动作、表情的丰富性也能够初步领悟如何在剧本中设计动作来表现内容才最恰当。如模仿皮克斯动画短片里的故事内容,并展示每个角色的特征。在表演中,让学生模仿卡通形象的神态、体态特征,并用自己的表演方式詮释动画内容。经过模仿,学生表演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增强,进一步为最后的儿童剧表演打好基础。
   (四)完善剧本创作
   通过之前的剧本创作训练,学生已基本掌握剧本的编写方法,为分组表演做好了准备。在这个环节中,经过讨论,学生分为四大组,分别选取了《三只小猪》《大熊有个小麻烦》《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野天鹅》四个故事进行正式剧本改编,为儿童剧排演做准备。这四个故事情节生动、人物设置丰富,矛盾冲突较为新颖,有些故事学生较为熟悉,创编起来有一定的基础。选定了故事内容之后,对剧本的继续修改是大家学习的重点。在排练的过程中修改剧本,能够根据排练的进度和实际效果,及时加入大家的灵感和创新元素,积极修改不适合表演的情节,丰富人物动作造型,完善舞台整体效果的呈现。
   以《大熊有个小麻烦》为例,在原先的绘本中,在裁缝店、发明室、商店、医院等结构相似的场景中,大熊的口头语言非常的少,只有“我有一个小麻烦,我能不能……”和语气词“啊”。在绘本阅读中,小读者主要通过倾听和观看静态的图片来理解故事内容。所以,虽然大熊的语言非常少,但小读者通过倾听别人讲述和观看插图,依旧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大熊心理状态的变化。但是,一台儿童剧首先映入小观众眼帘的是各种造型的角色、变化多端的背景、灯光和丰富的肢体语言等相互配合,综合呈现出来的舞台效果,对小读者的视觉冲击效果很大。所以,当把绘本中“死”的故事变“活”的动态搬上舞台时,大熊的寥寥数语以及呆板的几个动作就不能支撑起庞大的舞台,显得有点单薄和乏味,会直接影响小读者的欣赏兴趣。因此,经过小组讨论,我们在剧本第一稿的修改时,提议在大熊在出场时加入歌舞元素,让大熊边跳边唱出场。大熊憨厚的动作配合恰当的音乐,能够一下子抓住小观众的眼球。而且在儿童剧创编中,我们也要适当考虑儿童剧能否让观众也“活”起来。所以,学生通过讨论,修改了绘本中的内容,让大熊在每个场景中都重复“我有个小麻烦”这样一个台词。胖胖的大熊却有着解不开的芝麻般大小的麻烦,这样的对比本身就非常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大熊重复的这句话又能设置悬念,让小读者带着好奇和疑问往下看,大熊的小麻烦到底是什么。在这样的好奇中,小读者也加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剧情开始猜测结果,而不是一味被动接受,这样演员和观众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场表演中,台上台下都“活”了起来。
   在完善情节的基础上,第二稿修改时,我们在格式、旁白、音乐的顺序等细节上作了进一步的修改。最终在小组成员的配合下,形成了完整的《大熊有个小麻烦》剧本。当然,对剧本的修改是无止境的,在接下来的排演中,我们依旧根据实际情况对剧本做了一些修改和调整。
   除了修改剧本之外,排演之前学生还需要明确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及其职责,如确定编剧组、道具组、舞美组等。在确定人员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要根据组员的特长、特征来确定工作,所安排的工作要适合他本身,发挥其长处,这样组内之间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协作、有条不紊。
   参考文献:
   [1]高格褆,舒平.幼儿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08.
   [2]曹璐璐.幼儿园戏剧主题活动中的契约制定[J].幼儿教育,2014(9):14-15.
  编辑 武生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