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现代学徒制“一企一案,因企制宜”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现代学徒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根据三个试点专业的不同发展特色、充分尊重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和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实现“一企一案,因企制宜”的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试点,加强校企双方在专业核心技能方面的培养合作,通过校企共同参与教学前准备、教学实施、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掌握本专业的核心专业技能,实现技能层次的跃升和多样化发展。
  [关    键   词]  一企一案;因企制宜;中职;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2-0156-02
   一、中职现代学徒制现状
   (一)用工企业在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还有待增强
   与各个专业合作的企业仍然以订单班的形式为主,还需要进一步激发用工企业的合作热情和参与深度,从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实施、实训开展等维度进一步强化“学校”与“企业”的“双主体”地位。
   (二)学校招生与企业用工之间的衔接度不够
   部分专业与企业的对接不足,导致招生数量和招生的素质要求方面,与企业的未来岗位需求存在一定偏差,不利于对学生的精准化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和企业资源的闲置。
   (三)在对学生的实训管理阶段,学校、企业、政府之间的协调机制尚未建立
   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在校内外实训期间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学校、企业和政府之间需要承担各自的责任,建立协调机制,共同优化管理过程,共同提供解决方案。
   (四)现代学徒制所要求的课程开发力度不足,未能形成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机制
   目前,现代学徒制只局限在少数几个专业,没有覆盖三大重点专业的所有核心技能。部分专业与企业专家的课程合作交流深度不够,影响了相关校企合作课程的进一步落地。
   二、完善中职现代学徒制的措施
   (一)实行“招生即就业”的校企共同招生机制
   为了实现校企共同招生,学校首先做好前期准备:由学校领导及相关处室人员组成调查研究小组,深入诸暨市、绍兴市的企业行业进行调查研究,对有意向与学校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企业签订了校企双方的《诸暨技师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协议书》,为来年的合作做准备。随后,在电子商务、数控等专业进行试点,开设数个现代学徒制“校企共招试点班”,班上的学生试行“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的“一体化”模式,分别开展不同的招生招工合作:对三年制的学生,招生后,学生成为准员工;对五年制的学生,真正实行“招生即招工”,学生具有学生和学徒两个角色。学校将在继续保持电商专业和数控专业的招生招工数量稳定上升的同时,争取与其他类型的企业建立合作育人、共同招生的合作关系,并向其他专业辐射。
   (二)共同确立校企共同育人的管理制度
   为促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管理制度符合諸暨当地的产业、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学校专门设置“区域经济研究室”,研究室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副校长任组长,各个知名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技术专家、学校招就处、教务处等部门作为小组成员,负责现代学徒制工作的计划、协调、检查、考核及紧急事件的处理,学校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编制招生计划。通过成立“区域经济研究室”领导小组,实现了学校领导和企业专家的有效沟通,通过每学年定期召开论证会,根据行业、企业发展的新动态、新需求,共同修订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教学、管理制度。同时,校企共同制订《诸暨技师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任务书》《诸暨技师学院现代学徒手册》,明确企业和学校在全程共同育人期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双方承担育人的责任提供了科学的参照。
   (三)共同完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1.根据专业特色,实行灵活性学制
   根据不同专业相关企业的用人要求差异,学校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学制:(1)采用“1.5+0.5+1”学制,即学生1.5年在校,0.5年企业学徒,1年企业准员工;(2)“1+1+1”学制,即学生1年在校,1年半工半读,1年企业准员工;(3)采用“2+1”学制,即学生2年时间半工半读,1年时间做企业准员工,形成工学交替、知行合一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及长短学期、半工半读等教学组织形式。
   2.根据企业需求,实行个性化培养
   (1)与浙江艾默樱控股集团建立、完善“产教结合、择优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企共同开设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级,企业将按照校企共同通过的标准,有针对性、有目标性地选择优秀学生,一方面,确保数控专业的知识体系教学目标以工作领域的岗位标准为导向;另一方面,确保岗位的工作过程能够以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形式呈现。校企将开展一学期一次的协作探讨,发挥企业专家熟悉工作领域职业标准的优势,结合在校教师熟悉学习领域的理论共性和教学规律的优势,逐年优化数控岗位的核心技能和岗位需求,使学生所学与企业岗位技能人才需求相适应,实现校企人才培养的双赢。
   (2)与伊思灵双第弹簧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实行“多期轮训、精准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
   伊思灵双第弹簧制造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内唯一一家中德合资的高端弹簧制造企业,校企双方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实现企业储备技能人才的常规化培养。在“名校”建设的第一年,将主要完善校企轮训的筹备工作:用工企业将在与数控专业充分对接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二个主体、六个共同”的原则,成立合作工作小组,经过4个月的准备后,学校将会选派部分基础扎实的学生参加第一期轮训,企业将按一对一、一对二的比例进行“师傅—学徒”配置。随后,校企将共同协助学生在企业的轮训过程,由伊思灵双第弹簧制造有限公司的带教师傅传授岗位操作技能,学校将派出部分数控专业的教师到企业协助带教师傅的工作。经过为期一个半月的轮训后,学生将顺利完成轮训的模块教学任务,经校企双方共同考核(理论测试、现场操作),成绩优异者会获得一定奖励,并在理论提升后进入下一次技能等级更高的轮训。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补充练习,直到其过关为止。    (四)共同优化专业的课程体系
   基于“一企一案、因企制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企业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学校各专业教师将与企业专家确立长期稳定的教材修订小组,通过校企双方教师和专家到企业实地调查、体验,对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业标准进行归纳总结,找到其共性,并进行科学的进程排列,形成特色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并不断更新校本教材,形成动态、高效的合作模式。由于与相关企业紧密对接,电子商务专业、机电控制专业和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将更加接地气,尤其是在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上,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更为贴近,甚至直接采用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作为实训的课题任务,旨在使最终成型的教材具有强烈的代表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最终让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数本系列教材,实现“毕业即能上岗”的理想效果。
   (五)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实训过程
   以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与浙江长生鸟集团的实训合作为例,2015年10月初在学校的电商创业园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电商技能学徒轮训,主要学习浙江长生鸟集团线上、线下的交易流程、摄影技巧、图片美化设计、淘宝网站开店管理、仓库管理、物流配送等电商技能。整个轮训期,浙江长生鸟集团委派三名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学徒)的带教师傅,手把手传授各种电商技能。轮训期结束,经考核,参训学生均能较为熟练地完成网店的操作技能。在未来三年,学校将进一步優化在校指导教师与企业带教师傅的教学实训合作,将建立互动的网络交流平台,通过微信、QQ等渠道,最终形成校企双方教学实训合作的动态、实时优化机制。
   (六)共同开展“量性结合、三方共议”的人才评价机制
   1.完善《弹性学分制实施方案》
   学校将完善《诸暨技师学院弹性学分制实施方案》,以定量学分的方式考核学生的表现。学分主要包括学业学分、德育学分和学徒轮训学分及校外顶岗实习学分四部分,其中,学业学分由课业学分、技能学分和奖励学分三部分组成。学校特别重视技能学分、学徒轮训学分、校外顶岗实习学分,而技能学分主要由在校教师主导,学徒轮训学分和校外顶岗学分由企业带教师傅主导,并将其与毕业证书进行挂钩,未能达到相应学分的学生,学校将缓发毕业证书或作结业处理。
   2.推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方案
   学校将尊重不同企业的评价体系,有条件地将其纳入学生的最终评价结果。学校将在数控专业借鉴浙江盾安禾田金属有限公司的评价方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理论考试占比40%,由企管部出试卷,学生理论答辩,在校教师评卷,试卷内容包括企业文化、员工行为规范及安全管理标准;实践考评占比60%,由带教师傅和指导教师对学徒(学生)按考评表进行打分评价,并给出100~200字左右的工作表现书面评价。最终,综合分数在70~80分区间者为合格,80~85分区间者为良好,85分以上者为优秀,优秀者到企业进行岗前实习,考核成功后就能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
   总之,在校企合作育人过程中,明确企业与学校的“双主体”地位,在学校和地方企业推行以“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校企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学徒制,通过从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等多方面校企展开深度合作,大胆探索“一企一案、因企制宜”的现代学徒制人技能才培养模,用好、用足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加快企业后备技能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志群,陈俊兰.我国职业教育学徒制:历史、现状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8).
   [2]王志伟,张法坤.现代学徒制职教模式中学徒身份及其权利与义务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8).
   [3]孙丽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
   [4]路宝利,赵友.职业技术教育视域下“师徒”传承文化研究[J].职教论坛,2015(8).
  编辑 陈鲜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82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