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成功召开后,社会各界纷纷掀起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浪潮,将其引进我国高校思政教学中,是全面贯彻落实此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所肩负的一项政治重任。主要围绕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十九大精神的必要性和基础要求展开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旨在保持教学先进性。
[关 键 词] 十九大精神;高校;思政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0-0032-02
积极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不仅是我国现阶段的首要政治任务,还是未来一个阶段的长期性任务。作为高校,教书育人是其基本任务,学生思政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国家、社会以及民族未来发展趋势息息相关。怎样把十九大精神融入其中,是现阶段各大高校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相关人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十九大精神的必要性
首先,把十九大精神引进高校思政教学中,与十九大精神自身相适应。报告中明确表明:要加大思想道德建设力度,不断完善与创新思政工作。将学生塑造成哪种人,和国家未来发展有着直接关系。十九大精神作为新时期促进国家与党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全面落实此精神是社会各界目前与今后一个阶段的第一政务。现如今,学生本身的认知水平决定着其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与掌控情况,还关系着其步入社会之后的思想观念。各大高校要想提高思政工作效率和质量,必须把向学生宣扬十九大精神列入其教育教学系统内。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艺术形态建设的主要场所,是宣传党十九大精神的最佳阵地。所以,在思政课堂中引进十九大精神,与其自身相适应。
其次,是高校执行教书育人任务的基本要求。各大高校要想培养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要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最关键是要加强思政教学工作。学生一定要清楚并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用最新的思想提升自我,引导自己的实践与学习。鉴于此,思政教学必然要引进十九大精神,让其走进课堂,在学生脑海中生根发芽,这是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
最后,是突出高校思政教学时代性的主要途径。十九大精神中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时代性。高校思政教学是社会主义大学的实质特点,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成果来丰富拓展学生头脑。另外,思政教学自身就具有时代性,要想做到与时俱进,必须要引进十九大精神,把其作为思想指导与教学指南,不断提高本身的时代性[1]。
二、在思政教学中推进十九大精神的基础要求
(一)彰显重点,抓住教学关键
十九大展开过程中产生了诸多新结论、新观念,在理论、实践以及政治方面都获得了良好成果,涵盖的内容与领域,实施的战略与对策多样且庞大。然而将其引进思政课堂中不必面面俱到,每一项内容都要为学生详细解读。
一方面,教师一定要找到十九大精神和思政课相融合的突破口。所要学习的精神中,有很多内容是和概论课等课程息息相关的教学关键点,其内容与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当作突破口有效落实。
另一方面,教师要掌控好教学关键,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自身认知,正确引进十九大精神热点。尊重其发展规律,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是新背景下加强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就学生而言,其所关注的十九大精神有着特殊的点,例如,提升就业效率、反腐倡廉等,教师要把其变化成教学内容,正确解答提出的相关问题。
(二)完善方式,追求自然融入
現代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00后”,其自我意识非常强,日常生活和学习网络化是常态,是个性化十足的群体。为把十九大精神合理引进思政教学中,一定要优化教学模式,用其比较容易接受的话语体系讲解基本理论。
把新理念、新结论投入学生脑海中应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采用带有吸引力的材料表达理论的工程,单纯让其上交心得不但没有成效,而且还会引发其厌烦情绪。另外,十九大精神的全面推进,并不是教师单向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一定要充分发挥后者的主体作用,加强师生互动,让其感受心和心的沟通,为其提供表达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在不知不觉之中掌握新理念,进而是实现有机融入的目的。
(三)分工合作,杜绝简单重复
现阶段,思政教学主要由四门必修课组成,新增的形式与政策是一个健全的课程系统。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引进教学过程中是一项全面性的工作,各门课程均有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在教学内容上要杜绝简单重复。
所有课程都要有自己的教学重点,所以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此外,各课程教师要强化集体备课,进行协调分工,让十九大精神不仅存在于所有课程之中,还会产生有机联系,有自己专攻的重点,防止内容简单重复。另外,在传授十九大精神时尽可能不要和党组织、高校组织的专题讲座活动相冲突。因此,教师必须要实时掌握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活动[2]。
三、把十九大精神融进高校思政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强化培训,加大理论研究力度
1.教师要重视探究性学习。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本要求,要根据学生实际,加强理论探究,用获得的理论成果引导教学,为进一步学习与掌握十九大精神提供理论支持。
2.强化培训学习。教师是思政教学的首要阵地,是在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行十九大精神的主要力量与实践人,其对此精神的理解与感悟直接关系着思政教学效果。所以,高校要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到学校辅导教师,经济条件允许的话,还可安排骨干教师到兄弟院校进行培训,以此沟通理论经验和心得。另外,教师还要积极使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比如观看一些理论栏目,倾听专家分析。还可主动参与影响力较大的学术研究会,掌握最新的学术观念,开拓学术视野,产生理论共鸣,开发更大的潜能。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树立信心,让其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3]。 3.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与创新学习观念。所谓创新学习,具体是指一种以实事求是为基础,使用创造性方法获得创造性成果的学习方式。新时期,教师要形成终身求知与创新学习的观念,全面提升自身创新水平,追求高品质的理论成果,为思政教学中十九大精神的融入奠定了理论基础。
4.多样化的学术资源为教师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提供了基地与平台,确保其教学工作正常开展。另外,要以平台为核心,把走出去与请进来战略落实到位,聚集大量此领域的专业人士,推动沟通和协作,尽可能创造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让其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二)整合教材,实行专题授课
一方面,教师要先进行集体备课,参照教材,在了解十九大报告之上,研究出教学侧重点、疑难点和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教师要以教学整体目标为突破口,对每个教学章节都要制作出相应的传授方案,把新理念、新思想全面引进到课堂教学之中,把其当作教学重点内容讲解,保证其能真正渗透到思政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另一方面,要积极整合教材内容,进行专题授课。根据十九大产生的理论成果,积极开拓课堂渠道,钻研十九大精神应怎样和思政教材内容完美融合,及时调节与丰富教学内容,让讲解内容和党的理论创新保持一致,比如,充分体现出形势与政策此课程的长处,举行专题讲座,邀请专业人士到校把十九大精神讲解透彻,把最先进的理论思想传达给大学生,以提高思政教学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与此同时,加强教学改革工作,创造高效课堂。高校要坚持以教学育人为基础,以问题为引导,以提升时效性为目标,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手段,正确使用探讨、案例、讲解等教学方式,以微课、手机辅助教学软件和教师专访等载体,通过组织十九大知识测验来加强其对十九大精神的理解和记忆,让其深深植根于心中。
(三)创新传播媒介,制造融入气氛
网络现已渐渐改变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创新传播媒介,整合教学资源,是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到大学生群体中的有效方法。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主动性,把互联网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在一起,根据学生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选用媒体方式,充分融合,运用微信、QQ、微博等传播媒介传达和十九大精神有关的内容,让学生能通过自主学习与研究,强化学习者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对其有深刻的认识,还能体现在实践中。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思政教学中,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完美融合,通过加强师生互动来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利用微信、互联网课堂组织有关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沟通和分享的平台。
2.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教师要联合学生处、党委宣传处等不同部门等,合理使用宣传栏、广播、报纸、电视、板报等传统媒介,从党情、学情、国情出发,围绕十九大精神热点问题和学生喜欢的话题实施宣传教育,让其能通过这些媒体进行全面学习,保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能承担起社会主义接班人这一重任。
3.建设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共建体系,从学生的习惯、需求、个性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建设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把大量高質量资源提供给学习人员,为其供应各种各样的数字教育资源,营造人人能学、实时能学、随地可学的智能化学习氛围[4]。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融入党十九大精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人员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防其出现抵触心理。可从强化培训、整合教材、创新传播媒介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出理论丰富、实践技能精湛、道德修养高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红艳,张莉.对推进十九大精神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36):98-99.
[2]符江潮,任健.十九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探索:以“爱”为主题的《概论》课教学设计为例[J].高教学刊,2018(24):55-57.
[3]石英.在思政课教学中宣讲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10):190.
[4]孟祥瑞.党的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方法和路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10):30-31.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7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