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和习惯养成调查与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学内容,对于初中数学来说也是如此,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对此有必要重视起来。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师的视角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养成做了调查与研究,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数学学科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数学的方式陈旧,学习数学的习惯不正确等。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数学教师就要重视起来,对于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任何不正确行为都要及时纠正,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学习数学的习惯。笔者经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在摸索中找到了一套针对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方式与习惯行之有效的方法,以下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简述一下。
一、当前初中生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现状调查
1.数学课前不会主动进行预习
很多同学只重视在数学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习题,而忽视课前预习数学课本,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虽然大部分学生都知道预习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课前预习,可以做到每课必预习的人少之又少,这足以可见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方面预习意识极度缺乏。
2.做数学题时审题不够仔细
初中生在数学考试上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三大方面:运算、操作和理解,其中由于理解上的失误造成失分的现象较多。据我对班上学生的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只有少部分学生(约2成学生)会审题2到3遍,其余学生均是审题一遍就直接解题。导致经常出现马虎现象,影响解题效率。有的考生做数学题时看题目还没过半,若发现类似的题目老师讲解过,立即兴奋地动笔,有的同学甚至靠记忆老师讲过的解法来依葫芦画瓢,谁知道试题的其他条件、需要求证的结果已经做过变化,错解是必然结果。
3.不会积极思考和质疑
数学课上的长期接受性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个性,增加了依赖性,他们往往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者根本不知道从何发问质疑。很多学生对于数学都缺乏反思和质疑意识。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不愿意独立思考,习惯性的依赖教师和其他学生的答案,随波逐流,缺乏思维的自主性。
4.不会科学运用数学工具书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多数都是习惯性的依靠老师讲解,或者询问别人,不会利用自己手中的数学工具书自主解决,影响了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当然也有一些学生每次做数学题时遇到问题都靠翻查工具书来解决,忽略了自主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数学的效率。这两种对待数学工具书的态度都是极端的,不可取的。
二、 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实践策略
1.数学教师要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扎实备课环节。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充分做好备课环节。基于此,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认真钻研数学教材,明确数学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要真正地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地达到“善教者学艺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的效果。俗话说“教学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师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主线,以学生的眼界去设计教学思路,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活动并设计相应对策。这就要求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课前的准备,自己收集制作有关资料(如实物、图片、数据等),如做等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然后尝试研究它的性质。这个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还能使教师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使教师在备课时,更多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案,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2.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对于数学学习来说十分重要,预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续的教学质量,对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起来,通过科学的高效的预习方案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预习目标和预习要求,使其在预习的过程中深刻的体会到科学预习带来的好处,这样才能慢慢的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因此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结合教材特点制定合理的预习目标,优化预习提纲的设计,避免学生出现盲目性预习的问题。
比如在学习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时候,会涉及到关于数轴的学习,对于这一课的学习,预习提纲可以如下设计:
(1) 阅读教材内容3到5遍;争取做到理解教材内容;
(2) 理解数轴的概念,并正确的画出数轴;
(3) 说一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應关系;
通过这样的预习提纲来引导学生,使其有明确的目标和策略,知道自己应该如何预习、如何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使其深刻的感受到预习的积极作用,从而懂得自己必须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3.利用分组合作练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练习是最重要的一环.教师讲授新知识后,通过做题进行知识的升华,拓展和巩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班级中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按照1∶2∶1的比例进行合理分组,布置合作探究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习题:(1)某卖场中夏季新装需要进行调价,按原价的8折进行售卖,此时商品的利润率是25%.如果羽绒服的原售价为194元,商品的售价为多少?(2)小明存入银行172元,年利率为x,三年到期,本息为y元(以单利计算),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组织每个小组进行答题.合作学习的方式,满足了新课程标准下三维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在积极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养成良好学习数学的习惯。 4.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法的科学与否,对学习效率有着重要影响,只有让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数学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通过我对学生的观察,发现很多学生听课时很认真,但却没有看书做题的习惯,最终课本教材成了学生查阅概念公式的工具。所以,教师要加强引导,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幫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带着明确的目标阅读教材,多看多写,实现通盘考虑。比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反比例函数》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思考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阅读:为什么k≠0且k为常数是反比例函数y=k/x的成立条件呢?如果将x为自变量和y为x的函数倒过来,说x是y的函数行不行?反比例函数图像有哪几种?其规律和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有利于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自主提炼知识结论,不但可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能提高学生成就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和其他学科相比较来说,数学知识实用性以及抽象性较强,学生必须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必须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这一问题,能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十分重要,对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起来。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数学“扇形的面积”一课时,会涉及到扇形面积的推导,教师就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首先引导其回想一下“扇形和圆形的关系是怎样的”,随后启发学生用圆形的面积开推导扇形的面积,过程中鼓励其结合自己的需要随意选择探究的方法,最后教师予以点评和总结。这样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和思考中明确了相关知识点,推导出了扇形面积计算公式,在加深对于本课内容理解的基础上也实现了思维习惯的养成。
三、结语
总而言之,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对此教师要予以高度重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帮助学生纠正不正当的学习行为,使其掌握不同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能力的基础上强化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春梅.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数学学习”研究之四[J].小学数学教育,2013,12(04):13—14.
[2]刘保红.初中数学“问题、探究”方式培养[J].魅力中国,2013,04(07):214—215.
[3]舒琴.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5,02(01):160—1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9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