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生活情境导入功效,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越来越强调学生的经验体验、越来越注重生活环境与知识的融合。而这些要求意味着生物教学要更加生活化、情境化。基于此,生活情境映入生物教育工作者的眼帘。而为了发挥生活情境的最大功效,构建高效生物课堂,我研究了生活情境导入。
关键词:生活情境 导入 生物 初中
生活情境导入,是指在导入阶段教师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环境中认知生物知识、学习生物知识。而生活情境导入对于生物课堂作用重大。首先,生活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生物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其次,生活情境导入可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生物情感,增强自身思想品质;最后,生活情境导入可以催发学生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个性化学习生物知识,提高生物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积极发挥生活情境导入的功效,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一、导入趣味型生活情境,生成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发挥着助推器的功能,对于学生积极参与生物学习意义重大。因而,在生物课堂上,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生成学习动机。那么,如何才能生成学习动机呢?趣味型的生活情境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催生学习兴趣,生成学习动机。因而,教师可以贴近學生生活构建与学生认知水平相符的生活情境导入,增加学生对新知识的认同感,从而进入学习状态,有效学习生物知识。
例如,在教学“消化与吸收”时,在导入阶段,我构建了趣味型的生活情境,增加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生成学习动机,进而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具体来说,我展示了一个极为有趣又极度困扰学生的生活情境,即,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吃一些高热量、营养丰富的食物,但是他们却异常的瘦;而有些人每天努力控制自己的饮食却还是会发胖。而这一生活情境与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勾起了学生探究现象背后“秘密”的欲望。由此,学生在导入阶段生成了学习动机,积极自主地参与了整堂课的教学活动,高效学习了生物知识。因而,教师要重视趣味型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二、导入问题型生活情境,增强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下生物课堂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有效问题的提出。所以,教师要善于提出生物问题,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而问题型生活情境导入显然是教师提出问题的最佳方式。具体来说,在导入阶段,教师利用生活情境制造与学生认知发生冲突的问题,就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刺激学生不断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问题型生活情境导入,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例如,在教学“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我导入了问题型生活情境,即:每天早晨,我们会饱餐一顿,然后再去上班、上学,中午又会再吃一顿,之后精神饱满地继续工作、学习。请问:1.我们每天会主要摄取哪些食物?2.我们摄取的食物主要来自于哪些生物?3.为什么我们要每天都吃饭呢?虽然这些生活情境学生经常见,但是所提问题学生却从来没有思考过。因而,学生产生了深入探究、解答问题的欲望。而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经历了一个低阶到高阶过渡的过程,个性化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探究了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提高了问题解决效率,增强了创新能力。所以,问题型生活情境导入,可以增强学生创新能力,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三、导入情感型生活情境,增加思维品质
在素质教育下,生物教学围绕三维目标开展。所谓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作为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往往被忽略了,致使生物课堂有效性大打折扣。基于此,教师可以导入情感型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情感体验,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感悟其深藏的思想和道理,增强自身思想品质,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例如,在教学“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时,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加自身思想品质,我设计了情感型生活情境。情境如下:
生活中许多东西都需要用树木做材料,像桌子、椅子、筷子等。而为了满足生活需求,人们就去大自然中砍伐树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砍伐之后,大地变得“不牢固”。一到下雨天,水土受到了严重的冲刷,继而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土地荒漠化、泥石流等,给人类的生命造成了威胁。
而通过这一生活情境的导入,学生认识到了破坏生态的后果,内心的情感被激发,继而形成了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思想观念。所以,情感型生活情境导入可以实现三维目标,构建高效生物课堂。
总之,在初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效发挥生活情境导入的作用,利用各种类型的导入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思想品质,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毛银兰.巧设导入搞好生物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3,(4):82.
【2】赵娜娜.初中生物课生活情境导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17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