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收益,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都必须不懈努力和奋斗的目标。但传统应试教育等传统教学观念和思想的影响,当前有很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成绩提升上,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因此得不到有效优化和提升。对此,本文将从构建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创设数学情境和紧密贴合生活实际三个方面出发,系统地分析和论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和基本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方法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逐步深入,小学数学面临着全新的教学任务和更高的教学要求,即要转变过去单向知识传输的教学倾向,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合作、乐于探究,最终有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化发展,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优化数学教学效果。在这种新形势、新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再一直局限于传统之中了,而是要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改进、转变和革新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与策略,以切实有效地优化数学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
一、构建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基础动力,问题情境的创设则能充分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注重问题情境的构建和创设。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应该以数学知识的重难点、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为基础,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思维水平,来向学生提出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以构建起恰当的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和自身的数学思想对问题展开思考、分析、论证与探究,有效拓展学生学习的深度。
例如,在教授《长度单位》这部分知识时,为了提高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笔者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们精心设计了如下问题:一根铅笔的长度为多少厘米?一块橡皮的长度应该用什么单位计量呢?这时,学生们的思维被问题调动了起来,立即对问题展开思考,一段时间后,笔者引出分数的知识。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构建恰当的问题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通过多媒体创设数学情境,使知识更直观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的基本特征,传统的语言描述和黑板板书的方法无法将抽象数学知识进行转化,从而导致小学生在理解起来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最终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便需要充分转变知识呈现的方式与手段,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来为学生呈现和展示图像、动画、视频等等,以创设生动形象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图形的运动》这部分知识时,为了增强学生们的直观感知,笔者借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直观展示了几组图形的图片。在展示第一组图片时,笔者给予学生们观察的时间,然后,笔者再展示第二组图片,让学生们根据第一组图片进行对比。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展示,学生们对于图形的运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强化了学生们的学习印象。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增强了学生们的直观感知,加快了学生的理解速度。
三、紧密贴合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的基本,也是数学知识运用的归宿,只有将数学教学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数学实际应用和价值。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从现实出发,观察和收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元素,并将其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还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和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能够站在生活视角去理解和看待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思维向应用思维的转化,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授《克和千克》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促进学生们的知识理解,笔者将本节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如,笔者引出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让学生们尝试判断这些物体的重量,并使用正确的重量单位进行衡量,当笔者说出鸡蛋为50什么時,学生们便结合生活经验,回答:50克。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们认识到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一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紧密贴合生活实际,促进了学生的理解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之,只有优化了教学效果,才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升,才能的更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化。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和思想,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作为出发点,并通过构建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多媒体创设数学情境和紧密贴合生活实际等方法和策略的运用,来推动课堂教学转型与升级,有效优化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潘幼丽.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探讨[J].林区教学,2017(05):76-77.
[2]张水金.浅析如何提升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效果[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9):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19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