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象悟景,依景辨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明代朱承爵《诗馀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此语道出了诗歌创作与鉴赏的关键,即意境。意者,作者的情感也;境者,诗中所描绘的图景也。意境,就是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那么,对于广大读者而言,在鉴赏诗歌时怎样把握诗歌意境呢?有两个步骤,其一、因象悟景,其二、依景辨境。
首先,谈一谈“因象悟景”。“因象悟景”是指通过品味诗歌意象来感悟诗歌图景特征。
意象,是包含主观情意的客观形象(意象=形象+情感)。它是构成诗歌图景的基本单位,因此,要把握诗歌图景特征就必须准确分析诗歌意象特征。
诗歌图景中的意象特征大致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来分析。从色调的角度可分冷与暖,从光线的角度可分明与暗,从质地的角度可分刚与柔,从体形的角度可分大与小,从力量的角度可分强与弱,从状态的角度可分完整与残缺,从生命力的角度可分旺盛与衰败,从感情的角度可分悲忧与喜乐。
以上从八个角度概括了意象的十六个特征。意象组合成诗歌图景,意象特征也就构成了诗歌图景的特征。按照诗歌意象的搭配组合可以把诗歌图景特征归纳为四大类型。
诗歌图景中的意象特征为暖和、明亮、刚劲、宏大、完整、旺盛、喜乐,这类诗歌图景就呈现出“壮丽之美”的特征。
诗歌图景中的意象特征为阴冷、暗淡、刚劲、宏大、残缺、衰败,悲忧,这类诗歌图景就呈现出“苍凉之美”的特征。
诗歌图景中的意象特征为暖和、明亮、柔软、微小、完整、旺盛、喜乐,这类诗歌图景就呈现出“优雅之美”的特征。
诗歌图景中的意象特征为阴冷、暗淡、柔软、微小、残缺、衰败、悲忧,这类诗歌图景就呈现出“凄凉之美”的特征。
其次,說一说“依景辨境”。“依景辨境”是指依据诗歌描绘的图景特征来辨别诗歌意境的类型。按照诗歌图景特征可以把诗歌意境分为四大类型。
一、“壮丽之美”型
这类诗歌内容描写磅礴壮美的景象,抒发激越奋发的情怀,诗歌图景呈现出壮丽之美。概括这类意境的术语有:雄伟、壮观、雄奇、宏伟、壮阔、雄浑、瑰丽、壮丽、绚丽。
二、“苍凉之美”型
这类诗歌内容描写阔大荒凉的景象,抒发悲忧之情,诗歌图景呈现出苍凉之美。概括这类意境的术语有:开阔、阔大、壮阔、苍凉、悲壮。
三、“优雅之美”型
这类诗歌诗歌内容描写雅静的景物,抒发缠绵细腻的情思,诗歌图景呈现出优雅之美。概括这类意境的术语有:华美、绚丽、清新、明丽、清幽、雅丽、淡雅、闲适、恬静、优美、清丽、灵动。
四、“凄凉之美”型
这类诗歌内容描写冷色调或残缺的阴柔景物,抒发哀伤凄美的情思,诗歌图景呈现出凄凉之美。概括这类意境的术语有: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哀婉、低沉、凄婉、迷离、萧索、清冷、迷离、恍惚。最后,以四首诗歌为例,具体演示“因象悟景,依景辨境”的操作方法。
例一: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意象特征分析如下:万山、层林、漫江,突出形态之广大;万、百,突出数目之众多;红遍、尽染、碧透,突出色彩之绚丽;鹰击、鱼翔,突出奔放有力。这些意象构成的画面呈现出壮丽之美。因此,在概括湘江秋景图的特点时,就可以从“壮丽之美”型的意境术语中选用词语,如壮观绚丽,或雄伟壮丽。
例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的意象特征分析如下:塞下秋来、衡阳雁去体现环境衰败,边声起、孤城闭暗示军情紧急,千嶂、长烟、落日是宏大之景,霜满地色调阴冷、光线暗淡,羌管悠悠、白发、泪表现悲忧之情。这些意象组合成的画面呈现出苍凉之美。因此在概括边塞秋景图的特点时,就可以从“苍凉之美”型的意境术语中选用词语,如苍凉开阔,或阔大苍凉。
例三: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的意象特征分析如下:迟日(即春日)、江山丽、泥融、沙暖这四者暖和、明亮;春风、花草乃柔软、微小之物;飞动的燕子展现勃勃生机;休憩的鸳鸯表现恬适惬意;这些意象构成的画面呈现出优雅之美。因此在概括春日滨江图的特点时,就可以从“优雅之美”型的意境术语中选用词语,如清丽恬静,或优美恬静,或明丽闲适。
例四: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词的意象特征分析如下:寒蝉凄切、泪眼、凝咽表现悲伤之情;长亭晚、暮霭沉沉,光线暗淡;晓风、残月,都是阴柔之物,色调阴冷,残月又暗示残缺,不完满;清秋说明环境衰败萧条。这些意象组合成的画面呈现出凄凉之美。因此在概括这幅清秋离别图景的特点时,就可以从“凄凉之美”型的意境术语中选用词语,如凄清哀婉,或低沉凄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2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