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汉字说文化之“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纵观历史,“和”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历程之中。作为文化大家族的一份子,汉字自然也是以“和”为根源,不断地传承、发展、创新的。
   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再到隶书、楷书,文字以其独一无二的方式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篆刻在一金一石、一草一木上,从遥遥难以溯源的古代一直流传到今时今日。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一种把文字书写升华为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的文字,真正把“和”字熔铸在了其精髓之中,永不磨灭。
   汉字之“和”,体现在结构的巧妙上。
   汉字是直观达意的。以“舍”字为例。“舍”是象形字,《说文解字》对它的定义为“市居曰舍”,金文中的“舍”字便是“市居”的完美呈现。“舍”字上部如两面坡的屋顶,中间如支撑屋顶的大柱与横梁,下面如掩埋在地底的基石,稍加整理,整个“舍”字就成了一座典型的简化市居。字与形可谓“和”。
   汉字是优美从容的。字如其人,见字便如见人。看王羲之的字,可知其人飘逸俊朗之度;看颜真卿的字,可见其人豪放爽朗之风;看柳公权的字,可想其人宏丽华美之气。字与人可谓“和”。
   汉字之和,体现在读音的韵味上。
   捧一卷书,吟哦那字字句句,倾泻于唇齿之间的是如泉水激蕩的空明声,如铃铛摇晃的清脆声,如百灵啼啭的灵动声,深深浅浅、密密疏疏、疾疾徐徐,萦绕于耳畔心间,陶醉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字正腔圆,每一个不起眼的汉字中都蕴藏了讲不完诉不尽的脉脉深情、说不清道不明的精神共鸣。那些平舌音、卷舌音、前鼻音、后鼻音等以其独特的方式被人轻喃重叹着,每一句话都似一支曲调动听的歌儿。
   有韵味的当然不止这些。同样的一句话,由于讲话的场合、语气、表情等的不同,便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这些看似矛盾实则和谐的、韵味无穷的读音,使汉字无愧于“博大精深”这一美誉。
   汉字之“和”,体现在意境的深远上。
   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将孤立无援、清苦落寞的哀愁展现尽致;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将旷达大方、豪迈奔放的壮怀气魄勾勒清晰;一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将轻松舒坦、怡然欢快的愉悦心情显露无遗……这些被人们反复品读的诗词无一不是由汉字构成的,单个的汉字之美被升华为句子的意境之美。
   古往今来,意境的深远是无数文人墨客不懈追求的境界,也因此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佳词丽句,令人沉醉。或许正是汉字组合成的意境之奇,才令汉字更具魅力吧。
   “和”是汉字发展的根本,亦是汉字不朽的风骨,从前是,现在是,未来也会是。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和”是汉字、更是中华文化永远恪守的准则!
   【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高三632班,指导老师:刘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2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