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让识字教学锦上添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汉字文化包括汉字的起源、演变、构形等基本规律,笔者认为只有弄清这些规律,并将它们融入课堂,才能达到理想的识字教学效果。在识字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时,教师必须掌握丰富的汉字文化知识;能够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学情特点,做到适时、适当、适量;拓展文化链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用中内化汉字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汉字文化 识字教学 学习内驱力 汉字之理 文化链接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还是学习其他文化知识和课程的基础和工具。因此,识字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基础打得扎实与否。而传统的识字教学一直是形义分离的,抽象的形与义,只要求学生知其然,而不要求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一个个地机械记忆。比如,教学“赢”字,口诀是:亡口月贝凡,这完全是对汉字的肢解,纯粹机械的记忆。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在《汉字王国》里也曾说过:“我惊奇地发现,即使是一些受过很高教育的中国人对自己的语言的根也知之甚少。人们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机械地进行着汉语教学,却很少加以解释。”她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观念下,很多识字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能够用各自的方法识记汉字,但拨开课堂表面的热闹场面,发现原本应该属于识字教学的“汉字文化”却缺失了。“汉字文化”包括汉字的起源、演变、构形等基本规律,笔者认为只有弄清这些规律,并将它们融入课堂,才能达到理想的识字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的方法做如下几点介绍:
一、注重学习内驱力,让识字教学有温度
学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不竭动力主要来源于学习的内驱力。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发掘汉字本身所携带的故事、趣闻、历史、文化等,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部奖励转向内在需求,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说:“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文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學内容,采取适合的教学策略。”因此,培养学习内驱力,首先要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低年段的学生偏重形象思维,比较感性,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情境,会非常容易将低年段的学生带人其中,对识字的教学和课文内容的感悟都是事半功倍的!以下是笔者执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寒号鸟》中的生字“衔”的教学片段:
师:看看“衔”的字形,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生:在“行”的中间加一个金字旁。
师:金字旁表示和金属有关系。在古时候,为了让马儿往前走,在马的嘴里塞一根两端系有缰绳的铜棒来驾驭它。这里的金属就指铜棒!现在你知道“衔”是什么意思吗?
生:用嘴巴咬着。
师:你回答得非常正确!喜鹊也用嘴巴衔回来一些枯草!
师:喜鹊飞过一座座山,女生齐读(衔回来一些枯草),它越过一条条河流,男生齐读(衔回来一些枯草),它又飞过一片片树林,大家一起读(衔回来一些枯草)!也许它还会遇到很多很多困难,但是坚持了一趟又一趟,终于做成了温暖的鸟巢!这真是一只什么样的小喜鹊?
生1:勤奋的喜鹊。
生2:这是一只坚持不懈的喜鹊。
生3:一只不屈不挠的小喜鹊。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带着我们的理解,谁能用你的朗读夸夸小喜鹊?
课堂上笔者巧用汉字知识,帮助学生正确把握了课文内容,抓住“衔”表示用嘴巴含着,进行情境创设,小喜鹊勤奋、坚持不懈的形象跃然纸上。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通过多次朗读,也加深了对“衔”字的印象。
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学的字也比较多了,容易混淆。建议使用字源识字法,以文字寻根的方式,带领他们感受古人造字之初的智慧。比如,有的学生会把“一筹莫展”写成“一愁莫展”。教学时可以给学生讲解“筹”的字源,“筹”字从“竹”,本是指竹签,后来用作计数的算筹,后引申为计策。“一筹莫展”是指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学生明白了字义,就很轻松地纠正了错别字。学习有根的中国汉字不仅能够让学生爱上汉字,而且有利于他们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二、探寻汉字之理,让识字教学有深度
1.揭秘部首
汉字属于表意系统的文字,具有因义构形的特点。而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汉字部件,汉字中大多数的字为合体字。汉字部首可以统辖汉字中几乎所有合体字,掌握汉字部首对独立识字能力无疑具有很大的助推作用。正如张素丽所说:“利用部首,可以建立起汉字表意性的知识系统,研究分析部首,揭秘部首所蕴含的汉字文化,对小学生建立汉字形义关系,建立大多数汉字的意义类属,推知汉字所携带的汉字文化起到积极作用。”部首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在执教《寒号鸟》中的“晴朗”一词时。笔者是这样处理的:
师:你们觉得什么样的天气才是晴朗的?
生:晴朗的天气太阳要好。
师:是呀,所以“晴”是一个日字旁,表示和太阳有关。日子旁的字还有晒、晨、昏、晖、旭……瞧,它们都和太阳有关系呢!
师:仔细观察“朗”这个字,猜一猜它和什么有关?
生:和月亮有关系。
师: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古人造字之初就是这样想的,月字旁的字和月亮有关系,比如:明、朔、朦
生:可是“肌”是月字旁,但是和月亮没有关系啊!这是为什么呢?
师:你的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月字旁的字还和身体部位有关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古文字中,“月”和“肉”本是两个字,后因小篆字体很相近,慢慢地合并成了一个偏旁,就是月字旁,也可以称为“肉月旁”,所以现在月字旁的字一是和月亮有关系,二是和身体部位有关系,比如:肌、肩、胃、腿、臂、脚…… 在以上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关注了“晴朗”两个字的偏旁部首,这样学生见到日子旁的字,就会想到和太阳有关系;见到月字旁的字,就会想到和月亮有关系或者和身体部位有关系。如果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从探究汉字文化的角度出发,关注偏旁部首的教学,在慢慢的积累中,学生见到禾木旁的字,自然就会想到和农作物有关;见到雨字头的字,就会想到“霜、雪、雷、雾”等气象了。
教师可以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汉字部首表》中的201个部首,寻找相关文献分析其理据。站在生命、生活的角度来解释汉字部首的历史文化意义,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字体系。课堂识字效率将大大提高,学生独立识字能力也将逐渐提高。
2.追根溯源
追溯汉字的产生和演变过程,回到它最初的样子,就是从本源上了解汉字的意思。这样的析解方法能抓住根本,诠释到位,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窥见先民的生活和智慧。在执教《寒号鸟》中的生字“却”时,笔者就关注到了字源:
师:“寒号鸟却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这句话中哪一个字说明寒号鸟和喜鹊不一样。
生:“却”字。
师:你真有一双火眼金睛!“却”左边是“去”,表示离开,右边的单耳旁是人的变形,就像人弯曲着身子。古人是很讲究礼仪的,晚辈跟长辈说完话后,不能直接转身离开。这样弯着腰离开眼前的人,不就是往后退吗?所以“却”字有一层意思是后退。
师:不过在这里表示前后的意思不一样!你能用“却”字说一句话吗?
生:妈妈在看书,爸爸却在玩手机。
师:看书和玩手机,前后意思不一样!
生:小明的字很工整,小红的字却歪七扭八。
师:一个工整,一个歪七扭八,前后意思不一样!
虽然“却”在课文中表示前后意思的转折,但是关注字源,发现“却”还有后退的意思,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对“却”字的理解,又感受到了古人的尊卑有序和礼仪之风。从字源出发,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字形,而是知其所以然,感受古人造字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可见,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不但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传承文化,开发学生智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接触汉字的初始阶段,通过分析汉字的偏旁构字理据,以及探究字源,进而渗透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就可以让识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识字效果更好,让我们的识字课堂有深度。也可以使学生的文化底蕴变得更深厚。
三、拓展链接,让识字教学有广度
1.与文化作品链接
汉字是文化的载体,从宏观层面来说,汉字文化包括了汉字所承载的全部文化。那么在识字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教给学生汉字本身所携带的文化内涵外,还可以将目光投向优秀的文化作品,旁征博引,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识字的广度。
笔者在执教《寒号鸟》中的生字“面”时,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人脸,口里面的部分就像人的眼睛,外部的轮廓就像是人脸的轮廓。就连“东风”还有自己的面貌呢!然后带领学生读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其实可以进行文化链接的知识很多,就小学生可以接受的水平来讲,教师可以链接与具体字相关的詩歌、故事、成语、典故、传说等,具体可以参照《我的趣味汉字世界》《小学生必备古诗75首》《史老师教300个汉字》等书籍。当然要想能够在教学生字时,及时拓展文化链接,需要我们教师进行大量的阅读,做一个爱读书的人,腹有诗书,自然信手拈来!
2.与生活链接
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是比较熟悉的,在识字教学时如果能将生活引进课堂,不管是学生的接受度还是趣味性都可以大大提高。在执教《寒号鸟》中的生字“劝”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师:同学们,你们爸爸抽烟吗?
生:我爸爸抽,我和妈妈不让他抽,他还不听。
师:你和妈妈怎么说的?
生:爸爸,你不要再抽烟了,对你身体不好,而且还污染空气!
师:说得多有道理啊!你爸爸肯定听了吧?
生:没有听,而且我跟妈妈说了很多遍,他都不听。
师:看来是说了一次又一次啊,累不累?
生:累死了!
师:像这样花力气说了一次又一次,就是反复“劝”。说的人多累啊,所以同学们,咱们以后要善于接受别人善意的劝告呀!
在以上的教学片段中,笔者结合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学生记忆“劝”的字形,更在这样的生活体验中,让学生感悟身边人对我们的劝告很多是善意的,我们应该予以接纳,做谦虚、知错就改的人。
汉字文化融入识字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而且可以提升他们独立识字的能力。但是,在识字教学中融入汉字文化时,教师必须掌握丰富的汉字文化知识:能够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学情特点,做到适时、适当、适量;拓展文化链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用中内化汉字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3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