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管理中的风险及预防措施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加强体育风险管理是保证体育教学安全,落实体育教学策略,推动我国高校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所谓“防患于未然”,在高校体育管理中,学校、教师充分分析体育风险类型,并作出全面的预防措施,这样才能合理控制风险,提高体育管理效率。本文从高校体育管理中的风险特点分析入手,阐述当前高校体育管理中各种风险的类型,并针对预防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 教学管理 风险预防 相关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a)-0066-02
在传统高校体育管理中,学校、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体育技能培养方面,忽视了对体育运动中的风险管理,从而导致师生在体育训练中风险意识不强,学校各环节在风险控制过程中缺乏协调性,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此,在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中,学校、教师应从生本理念出发,提高“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积极构建风险管理与防范机制。
1 高校体育管理中的风险特点
风险是关于不愿意发生的事件的可能性的客观体现,在高校体育管理中,风险主要指的是那些不确定的,且能够造成一定损失的事件。而从体育管理实践来看,风险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客观性,即高校体育管理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着,并不以主观意愿而转移,如学生运动前的热身准备不充分,运动比赛过程过于激烈,体育设施不符合质量标准、天气的变化等均会增加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风险系数,这些风险因素有的能够依靠人力加以控制,有的却无法彻底消除,而正是基于这一特点学校才需要制定科学完善的预防措施对风险进行妥善管理。第二,破坏性,风险之所以令人畏惧,主要就在于其破坏性,例如在高校体育运动中,由于风险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运动损伤,轻则会影响学生接下来一段时间参与体育训练的积极性,重则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此外在体育管理中由于管理制度缺乏约束力,学校体育教学投入得不到预期回报,则会造成体育教学投入损失等,基于此,在高校体育管理中,学校、教师应利用防范措施,尽量降低风险损失。第三,可控性,在高校体育管理中虽然风险无处不在,且具备不确定性的特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风险发生规律就无迹可寻,学校、教师可以从实践教学入手,对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发生原因进行数据分析,这样就能够逐渐掌握一些风险的出现条件,进而在教学管理中做出针对性预防,以体现风险的可控性。
2 高校体育管理中风险类型分析
目前在高校体育管理中,常见的风险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第一,训练管理风险。即在体育训练中存在的各类意外风险,如意外事故、猝死、人身伤害等,这些风险的存在不仅威胁学生的健康发展,更阻碍了学校体育事业的进步。造成体育训练管理风险的因素主要有教师教学管理疏忽,在训练中安全意识不强,敷衍了事,过分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培养,缺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客观性判断;教学方法失当,在训练中缺乏公平、平等精神,激发了学生之间的矛盾等。
第二,设施管理风险。即学校在体育硬件设施建设存在的安全隐患,如运动场馆建设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运动跑道的设计不合理,增加了学生的运动损伤;体育器材质量不过关,对学生造成伤害等。
第三,竞赛管理风险。即在体育比赛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如在篮球比赛中,学生缺乏体育精神,规则意识不强,为取得比赛胜利不择手段,对对手恶意犯规,增加了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甚至激化了球队之间的矛盾。
第四,学生管理风险。在高校体育管理中,学校、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忽视了其心理健康发展;此外,一些学校在体育运动奖学金的管理中存在“暗箱操作”,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造成了学生对学校的抵触与质疑,增加了体育管理风险。
3 高校体育管理中风险预防措施
3.1 推动体育教学创新,加强科学训练
体育训练是体育教学实践开展的主要内容,加强训练的风险管理,控制训练中的风险因素,能够有效保证学生的体育运动安全,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在训练风险管理中,教师应提高风险意识,将运动安全渗透在教学活动的始终,严格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运动氛围;创新教学方法,深入对学生身体素质差异化的分析,并因材施教制定科学化体育训练方案;提高环境管理意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确保训练的有序开展。
3.2 注重硬件设施管理,完善体育教学基础
硬件设施是体育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高校在体育设施管理中,应渗透风险管理理念,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体育教学环境。例如,在硬件管理中,学校应加强对体育场馆的投入,根据学校体育教学需要拓宽场馆规模,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加以规划,在场馆细节设计中应符合教学发展需要,以降低运动危险;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运动场馆、器材的检查与监督,对陈旧、老化,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运动器材及时淘汰,以保证运动器材的使用性能。
3.3 加强体育竞赛管理,渗透体育精神
在体育竞技中,运动氛围比较热烈,发生运动风险的概率也相应提升。因此,在体育管理中,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比赛的规范,渗透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精神,推动体育竞赛的有序开展。在加强风险管理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强化学生的体育精神,让学生从本质上认识体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并保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良好心态,正确对待竞技场上的成與败;严格落实比赛规则,对比赛中存在的违规行为予以相应的处罚,以控制体育比赛秩序。
3.4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控制体育管理风险
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因此,高校在体育风险管理中,应将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与体育能力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师应关心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变化,并及时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跨越心理障碍;学校也应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机制,支持学生建立心理小组,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保健,引导学生妥善处理心理健康问题,排除负面情绪压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3.5 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对各类风险的控制与预防
高校在体育风险防范中应抓住当前信息化教学管理的机遇,建立信息化的风险防范体系,通过对以往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建立风险分析模型,对各类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行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同时利用当前智慧校园建设的条件,实现对学生的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潜在风险,并提出个性化的预防措施,提高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信息化与科学化水平。
4 结语
总之,在高校体育管理中,加强风险防范是保证学生体育教学安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推动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风险管理中,学校应从体育教学实践环节出发,对各类风险进行综合判断,提高风险识别能力,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存在的损失,进而采取防范措施,降低、转移、规避风险,并形成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黄大志,潘宏波,梁然.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风险管理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2018,37(10):862-865.
[2] 王伟,翟水保.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风险管理与防范策略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6):132-133.
[3] 熊伟平,余刚.浅谈高校体育管理中的风险及预防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3):74,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35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