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74-02
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如火如荼。教师之中,校际之间,县域之内……经常会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技能比武,教学研磨活动,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行数人,在一所乡村小学进行课堂教学诊断调研,听取了一节思维拓展课,《拼接图形的周长》。感受颇多,感悟良多。
教学片段一:
上课伊始,授课教师笑容可掬走上讲台,开启本节课的学习,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前边已学的图形的周长有关知识,同时,还针对性地设计了相应的练习题:
1.什么是周长?
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3.一个长方形,长10米,宽是长的一半,求周长。
学生都能积极踊跃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流露出满意的神情,频频微笑颔首。
教师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布置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孔子有语云“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相关旧知识,以启发学生,自我搭建好现有知识储备和新授知识之间的桥梁纽带,让学生在自学新知时,能够更加容易地实现,跨越知识点之间的障碍。才能实现学生由“知”到“明”的引渡,否则学生学过的知识只能是无法激活的死板知识,不能进一步活化为自我能力,在生活中就易于造成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老师这样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回顾了周长的有关知识,激发起学生已有的知识迁移再现,也为进一步探究新知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
教师这样设计的可取之处在于,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心理诉求出发,不仅引导学生学会怎么学,难能可贵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练习设计由浅入深,激发兴趣,学生完全在一种设定的氛围中学思结合,相得益彰。
教学片段二:
授课教师拿出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先让学生充分观察,再提出要求,让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考虑多种可能性,把这两张长方形纸片,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形,并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同时把学生拼成的不同的長方形粘贴在黑板上,之后及时测量出每个小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大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让学生自行尝试计算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在看到其他学生的拼图,就会反观自己的拼图结果,“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事思敬,疑思问。”别人想到的,展示出来的,自己缺少的正是对各种结果的周全思考,这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此基础上,也为学生在后续学习长方体、圆柱等的知识拼接中,积累一定的活动经验,在学生自己尝试计算时,我悄然起身,巡回看了部分学生的做题情况,不似预期那样理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学生不能从根本上理解,拼成的长方形周长,到底包含哪几条边的长,对于重叠部分的边长,学生似乎显得无所适从,教师需要经过反复讲解演示,因此授新环节占用时间较长,课堂没有足够的时间检测反馈,从而无法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正所谓“闻见之所未至,则知不能类也。”
针对以上具体情况,我结合课标要求,建议老师在今后这样来处理:
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每个小组课前须准备两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活动前教师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纸,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形;
2.观察交流并记录,拼成的大长方形的长和宽;
3.用自己喜欢的或者特长的方法,计算拼成的大长方形的周长;
4.比一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
之后全班交流汇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拼图规律,教师选择性的板书,然后引导学生,在方法多样化的同时,体现方法最优化,清初王夫之曾说:“致知之道有二:曰学,曰思,……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愈远,思正有助于学。”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一个班的学生情况也参差不齐,优秀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规律,掌握新知,而一般的学生,则需要老师在不同层次学生汇报时,发现他所遇到的困难,然后老师根据这些情况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启发,这样就避免了讲解代替自学。此之谓“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高,我们的乡村课堂改革势在必行,我们教师的执教能力执教水平必须得到有效提升,这样教学效果才能提高,职业幸福感也会增强;学生不仅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学习能力也得到加强,会变得自信、活泼、开朗、阳光,这就是教育的初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