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不应当只偏向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养成持续性学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在数学教学中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主动思考、探究与实践的能力,以此来提升他们的数学全面素质能力,保证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主体性 教学课堂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167-01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能力,就要求教师首先从教学课堂入手,积极转变课堂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创新技术教育设备,适当地改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共同探究与交流力度,使学生能够对数学问题或知识形成自身的思考、探究与运用能力,进而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高效性,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想要发展学生的课堂主题性,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有效吸收知识点,便于理解与记忆。如今大部分学校都已普及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应当积极挖掘其教学优势,将它应用于教学课堂的备课与课堂展示教学中,优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的《位置与方向》一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现学校的建筑分布图的三维动画模式,学生通过立体的动画模式便可以清晰地确定每个建筑的位置所在,比如教学楼在食堂的西侧,而教工宿舍在教学楼的南侧,让学生根据动画展示图进行一系列的位置描述,加强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可以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学习课堂中的主体性,提升教学质量。
二、积极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建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在教学课堂创建多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共同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与解决,之后再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次理解。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小数除法》为例。根据本节有关小数除法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联想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情境的创建。比如说构建学生到超市买东西的教学情境。同学们到百货商店去购买统一的运动会帽子,班级所剩的班费只有285.5元,而班级总人数有25人,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联想,主动思考进行问题的探究最后可以买到多少价位的帽子。学生便会利用本节课所学的小数除法知识进行算式的罗列285.5÷25等于11.42,经过讨论得出班级每个人可以买到11元左右价位的运动会帽子。通过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建,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到对题的探究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对知识的巩固与吸收。
三、展开小组学习模式,共同提升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最明确的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便是开展小组学习模式。通过小组的构建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对知识进行探究与解决。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时,教师就可以给每个小组安排不同的数据统计分析任务。比如说给其中一个小组安排统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的数据的任务。因为五年级可能有多个班级,这就会使小组成员之间展开分工合作分别深入到不同班级进行数据的统计。最后由每个成员汇报统计结果,进行数据结果表格的制作。进行完统计图表的制作后,五年级学生所喜爱科目的科目数据分类便会得到清晰地展现。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平均数的求算,以此分析出大多数五年级学生所喜爱的科目是什么。然后通过组内的交流与讨论,分享针对统计图表还得出了哪些有用信息。这些成员间对于统计问题的探究、思考与讨论都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消化运用,使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中建立对知识点的强化记忆,保证学习的有效性。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作为的课堂的主体,学生对问题探究的过程成为了课堂最重要的教学工作,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完成对知识的自我解决与运用,确保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独立自主的解决数学难题,建立对数学学科的自信心。
结语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求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投身于对问题的自主探究中,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构建小组学习模式,通过小组对数学问题共同的探究、解决与思考,提高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难题的能力。这一系列的教学措施,能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冬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尊重[J].知音励志,2016,23:2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9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