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校园暴力及应对措施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这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德,对受害学生也带来极大伤害。何谓校园暴力,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校园暴力事件为何会多发,找到其背后触发的种种原因,有利于社会更有的放矢地解决校园暴力事件。校园暴力非一方力量所能解决,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环境。
  【关键词】校园暴力  高职院校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16-02
  近年来,校园欺凌、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许多青少年,违背社会公德,对同龄青少年殴打谩骂,欺侮凌辱等极尽各种暴力行为。我们不禁纳闷,校园本是一个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是一个充满纯真与美好的殿堂,为何屡屡发生校园暴力事件?校园暴力事件的多发,不仅会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极大影响平安校园的建设。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一些施暴学生,在学校时习惯于恃强凌弱,将来也会危害社会;而那些受欺负的学生,所遭受的精神伤害和心理创伤,将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学校培育出这两类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失败,是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
  一、概念的界定
  (一)暴力
   “暴力”的概念一直以来众说纷坛,没有统一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暴力是对“自我、他人、某个群体,有意地威胁使用或实际使用体力或武力,其结果是造成或很可能造成伤害、死亡、心理创伤、畸形或剥夺。
  (二)校园暴力
   所谓校园暴力,行为人以校园为背景实施的暴力攻击行为,包括行为人对在校师生实施的身体或精神上的暴力行为;对师生财物实施的暴力行为;以及师生对社会人士实施的暴力行为。从现实情况来看,它又可以大致分为三种情形。一是校外不法势力对学生实施暴力;二是学生之间实施暴力行为;三是师生之间实施暴力行为。鉴于当前形势下,学生之间实施暴力行为比较多见,因此,本文以第二种情形即学生间的暴力行为为研究对象。
  二、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校园暴力事件由来已久,在世界各国都时有发生,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原因,涉及到以下几个因素。
  (一)大学生主体人格不健全
  高职院校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主要是由于大学生人格发展不健全、规范意识不强和社会交往不良引起的。一些大学生从小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家庭管教不严或缺失,从小没有树立规范意识,生活中缺乏爱和关怀,导致他们心态冷漠,处理矛盾时行为方式极端。
  (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从家庭教育方面来说,家庭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是大学生产生暴力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行为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的优劣直接影响青少年未来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很多家庭父母没有很好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一些父母迫于生计工作或外出打工,将子女留守,无人管教;或是父母本身的文化教育水平有限,对孩子疏于管教,或教育理念存在偏差,教育方式专断、暴力。此外,家庭暴力也会对青少年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青少年缺乏正确的行为引导,极易形成不良性格,引发暴力行为,造成不良的后果。 一些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往往既是家庭暴力的受侵害者,又是校园暴力的施害者。
  (三)学校校内监管不力,校外指导欠缺
  主要原因有学校的教育理念的弊端、教师的师德欠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差以及学校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等。
   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塑造良好道德的最重要场所。但是,当下很多学校教育具有功利性,学校教职人员对校园暴力行为采取回避态度,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安全教育的培养,使得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极易厌学、自暴自弃,价值观扭曲,在学校内寻衅滋事,拉帮结派,对其他弱小的同学实施恐吓、暴力行为。同时,学校对学生课后行为监管不力,对学生校外生活缺乏监管,使得一些学生在歧路上越走越远。
  (四)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从社会方面来说,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暴力文化的泛滥等都是大学生暴力行为的诱发因素。国外引入的部分电影等文化产品,夹杂着暴力因素,对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五)针对青少年的法律制定不完善
   一些青少年实施暴力行为后,被司法机关移交父母或学校管教,往往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导致了青年惩戒成本太低。而青少年司法制度不完善,也容易使青少年存有侥幸心理,使得他们屡教不改,最后有可能会酿成大祸。
  因此,解决校园暴力现象,必须创新社会治理,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和资源,依法综合施策。应对校园暴力,“贵在预防,重在抓小、抓早、抓苗头”。
  三、应对措施
  (一)家庭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父母对子女要加强教育,不光是理论文化知识的教育,更应该是思想道德的教育。父母要从严治家,以身作则,将中国传统文化及礼仪道德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之中,使青少年文明、懂礼、守法。要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引导孩子学会沟通。尽早发现孩子的异常,及时干预,确认孩子的安全,与老师联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当孩子受到伤害时,要冷静处理,从恢复孩子的日常学习和身心健康出发,理性解决。必要时,可以请专业心理医生做心理治疗,用法律武器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
  (二)学校要建立完整的校园保护体系
   一是要构建完善的校园安全责任制度,对安全管理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实行学校领导与班级对接制度,加强辅导员对班级同学的管控力度,加强心理疏导和关怀。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做到人防和技防相结合。二是要做好学生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把法制教育纳入课程教育体系,开设法制课程,对学生加强法制和安全教育宣传,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和团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三是要严格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家校沟通,对可能的暴力欺凌行为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避免小事拖大。对于有施暴倾向的学生,家校联合,辅导员及时联系家长,重点教育引导。涉嫌犯罪的要及时送交公安机关。四是要加强校园及校园周边地区安保措施。排查校园安全隐患,进行封闭式管理,强化校警联动,健全校园视频监控系统、紧急报警装置。五是建立校园心理咨询室。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预测和评估,建立校园暴力危机的心理防范机制,及时为欺凌者、受害者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
  (三)政府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青少年暴力行为的惩戒和矫正力度
  努力完善青少年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青少年暴力的惩戒力度。通过完善青少年司法机制,加强公安司法机关与学校、家庭和社区的配合,综合采取预防、监管、救助和教育等措施。同时,加大对校园施暴者的惩处力度和对监护人的问责力度,充分利用法治手段整治校园暴力,杜绝高职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四)学生要加强自我保护,學会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作为学生,要学会自我保护。在暴力危害面前,要学会冷静处理问题。首先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去激怒对方,随机应变。另外,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与人为善。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读书学习上,提高自身的修养和水平,彻底远离暴力。
  根治校园暴力现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司法机关、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齐心协力。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希望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安全、无暴力的和谐环境。
  参考文献:
  [1]赵琳萌.校园暴力的成因及法律防范研究.法制与社会.2018(28):139-140
  [2]赵记辉.校园暴力系统性预防的实践与反思.教学与管理.2018(06):55-58
  [3]陶宏.高职院校校园暴力犯罪成因及对策分析.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02):155-157
  [4]郭三龙.防治校园暴力净化高校校园环境的研究.成才之路.2018(11):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61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