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塘萧散,睹物伤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为客家筝曲的经典之作,《出水莲》不仅将客家音乐的简朴性特征全面体现出来,同时也展示了客家人清新脱俗的艺术特征。笔者在论题研究过程中,将《出水莲》作为主体研究对象,全面研究了客家文化精神,尝试从四种不同音乐美角度入手,引发开展深入思考活动。
关键词:客家筝曲;《出水莲》;审美特征
《出水莲》作为客家筝曲的代表,至今已经拥有较长发展历史,不仅文化底蕴丰厚,而且也被称之为客家筝乐中的奇葩。客家人最早生存在黄河流域一代,由于区域重要性突出,自古即是兵家的必争之地。进入战乱时期后,加之黄河泛滥,导致客家人不得不为了生存了一路南下,由于客家人秉性耿直,不愿与贪官污吏勾结,在反复被流放情况下,最终在广东及福建地区落户,当地人习惯称这些从北方迁移过来的人群为“客家人”。对于该地区而言,客家人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中原文化及音乐要素,在与当地的艺术风格相融合后,最终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客家汉乐。从根本角度分析,客家汉乐不仅保留了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特征,同时也有典型的广东地区文化特征,但与纯正的广东音乐又存在一定差异,因为被当地人称之为“客家音乐”。聆听《出水莲》,我们很容易感受到音乐的淳朴,同时又可以看出客家人性格上的孤傲。在《清乐调谱选》中对《出水莲》的诠释:“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象征其艳嫩也。凡软线诸调,均可用此调起板。”所以,从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很多名家都演奏过相关曲目,只是在时代不断发展状态下,加之不同艺术家对客家文化精神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最终呈现出了不同感觉的《出水莲》。笔者在文中有对《出水莲》进行综述性总结,尝试从审美特征角度入手,介绍相应艺术意境。该部分元素可以为形态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一、筝曲《出水莲》演奏风格与客家精神内涵
客家筝曲在客家音乐体系中占据十分关键影响地位[1]。客家音乐在艺术领域内也被称之为广东汉乐,在整个客家人居住区域十分文明。客家音乐不乏独立性特征,此外,其也将“中州古乐”的古典、淳朴性特征全面体现出来。客家筝曲也叫做汉乐筝曲,主要包括三种曲调,结构相对十分谨慎,而且每曲六十八板,保留了中原古乐“八板体”的传统结构模式,例如文章研究的《出水莲》;“小调少于68板音乐形象并未体现多元化要求。串调则小节连接比价自由,而且很多都是在民间小调基础上进行调整的。客家筝曲也有相应划分模式,古代时期就有“三分损益法”的分音阶方式。[2]客家筝曲的独特风格主要体现在演奏技巧方面,传统演奏方式中,“左手为韵,右手为声”,曲调的神韵之处包含其中,在满足大众欣赏需求基础上,也不乏高雅之情。
《出水莲》作为客家筝曲的代表作,发展之初只是在民间进行传播,而且只包含骨架音一个单一的音色。艺术家在进行相关演奏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变调、变奏等操作,共同打造统一发展整体。现在我们听到的《出水莲》已经经过了多次改编,但原曲的一部分结构依然被保留,在不同的技巧处理以后,可以将莲花的孤傲全面体现出来。在音乐会上,筝曲总是尤其独特的表演魅力,而且大部分演奏者都是以罗九香或饶宁新的为核心,而且都会适当融入自身对曲调的了解。通过开展相应比较研究活动,上述列举的两个曲调版本被演奏的概率相对较高,而且风格十分集中,重点都在阐述莲花与众不同的美妙。2001年,罗九香诞辰100年,相关研究会议中,我们听了很多个不同版本的古筝演奏录音,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对灵活性的不同控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1.乐曲的开句和乐句结尾的相异
从演奏处理角度分析,罗九香先生在演奏过程中比较善于使用“花指”技巧,中指的不同操作方式能够将曲目的特殊之处全面体现出来。饶宁新先生使用的是八度“大撮”起板,采用重拍和滑音的技巧演奏方式,对相应音色进行全面控制,余音会给听众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韵味悠长,让人深陷其中,常常流连忘返。饶宁新先生对每一句的句尾都进行了相应处理,包括音阶的连接,在保持良好灵动性基础上,也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体现的淋漓尽致。
2.旋律加花变奏的相异
罗九香、饶宁新两位筝家在乐曲板数控制方面,除了固有节奏外,不同的变奏加上花样等,导致曲目的独立性特征相对较为显著。罗九香先生的演奏特征即是淳朴、真实,不同的滑音演奏技巧使乐曲内涵相对较为丰富。饶宁新先生的演奏在骨干音阶处理方面也十分具有对特征,无论是上方或下方的四度音、二度音作辅助音和经过音,特殊处理以后,整个曲目的韵律都有了显著增长,同时音乐情感也相对更为突出。
3.装饰音与节奏运用的相异
罗九香先生的演奏方式在上文中已經有了相应概述,每一个句尾用小的“花指”进行操作,同时在满足简洁性需求基础上,也不包含太多的加花,节奏舒缓、旋律十分优美。饶宁新先生在装饰音方面,花指相对较长,而且会用特殊的方式保持节奏的紧密性。可以说,饶先生在全面理解《出水莲》一曲独特性基础上,做出了这样的曲调调整。
4.左手按滑音运用上的相异
从实际演奏过程来看,罗九香和饶宁新两位筝家都十分注重左手滑音的处理,而且空弦对于整个乐曲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饶宁新先生也曾明确表示,乐曲滑音的有效处理是广东汉乐筝能够长久流传的主要原因。从运用方面来看,不同演奏方式都对应相应特征,而且风格各异。罗九香先生的风格即是不同滑音的全面结合,特征被称之为“缓而不怠,紧则有序”。淳朴音乐之中不乏哀怨,哲理性特征也十分显著。而饶宁新先生则与之不同,缓慢的按弦方式,处处展现出莲花的孤傲情怀。
从上文描述过程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关于《出水莲》演奏频率较高的两个版本差异性特征有了全面介绍,但没有针对演奏细节进行全面性研究,尤其是在左右演奏方式方面,罗九香先生表示,要妥善处理不同演奏技巧,而且要强调空弦对整个乐曲的实际影响作用。饶宁新先生也提出,乐曲滑音部分的处理在广东汉乐筝艺术领域内占据十分重要发展地位。从运用角度分析,彼此特征较为突出,而且风格各异。王蔚老师分别用莲之“雅”与“傲”的特征,演绎出两个不同版本作品。笔者结合相关研究结论,针对饶宁新的曲目特征提出了个人独到见解。正是因为莲花喜欢孤芳自赏,高傲之处也显现出了独到的凄凉。利用“fa”、“si”表现方式,使观众也能体验到不一样的悲壮。更为关键的即是,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展示往往十分到位! 《出水莲》不仅包含了莲花孤芳自赏的情怀,也体现了客家文化的相应精神。从根本角度分析,客家文化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内容。精神层面多为客家人拼搏进取、不怕困难、勤劳简约的文化理念。生活中,他们孝敬老人、互相帮助、团结有爱,将客家人的传统美德不断发扬光大。这一点在房屋的自身构造方面即有相应体现。客家人有不甘于现状、不愿服输的生活态度,自身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客家人开始向海外转移,这也体现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精神是文化中所蕴含的是超越时代的价值理念,在有效集结文化精髓基础上,确保相关精神特征可以全面体现出来。”[3]从根本角度分析,传统的客家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存在较大矛盾问题,但客家精神的可贵即体现在古代与现代文化的有效融合方面。《出水莲》则是在强大精神理念作用下,引入了大量时代气息。截至目前为止,《出水莲》已经不再是一个古筝作品,而是客家精神文化的重要体现。
二、《出水莲》的审美价值
美善合在儒家美学思想体系内占据核心发展地位,受儒家文化思想影响,我们尝试从内心角度对伦理精神进行全面研究,这也是相关研究领域所强调的善的精神。杨雄(汉代文学家)曾经总结“文”与“质”两方面因素存在表里内外发展关系,其中,“质”的核心体现在品德价值方面,而“文”则是品德的外在表现。而文的美需要依托善来表达,因此,儒家所强调的伦理道德精神往往要遵从于人的内心感受。作为汉民族的分支结构,客家人也受传统孔孟理念的严重限制,这在美学方面也有所体现。《乐记》一书中,美与善元素即很好的结合为一体。由于音乐艺术价值更容易贴近人类心理,因此,在相关音乐审美观念打造过程中,客观音乐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笔者尝试从罗小平所提出的“四态说”审美角度入手,对《出水莲》所具备的审美价值进行全面总结。
“四态”包括形态、情态、意态与风格,尝试从审美和立美角度入手,也认知和思想为基础的美称之为形态美;以心境和意境为基础的美为意态美;以个性特征为基础的美为情态美。而《出水莲》的核心美学特征主要集中在意态和形态美中间。在对上文中所提出的兩个演奏版本进行相应分析基础上,罗九香先生希望能够将莲花所具备的“迎朝阳而不惧,出污泥而不染”主题全面体现出来,莲花的“雅”比较重要。饶宁新先生则将其老师的演奏为基础,强调一定要突出《出水莲》的神韵,在“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主题影响下,充分展示了莲花孤傲的情节。这里我们能够感受的即是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客家人的生活精神。对于笔者而言,两个不同的演奏版本正式不同时代的相应体现。罗九香先生作为筝派的创始人,曾在自己的著作中表示,“缓而不殆,紧则有序,古朴淡雅,重在写意”,他指尖上的《出水莲》十分畅快的体现了该理念。1930年前后,我国社会发展十分复杂,很多作曲家都开始发起“礼乐救国”运动,罗九香先生也接受了相应教育理念。他在深刻感受到民族危亡基础上,将悲愤之情体现在了《出水莲》的演奏过程中,不仅装饰音十分简单,而且深刻体现了客家人艰苦朴素的民族文化。对于笔者而言,即便饶宁新的《出水莲》版本展示了莲花的孤傲,但也不乏悲凉之情。饶宁新先生生活的年代相对较为安稳,所以,其所演奏的《出水莲》自然会有当时的社会色彩。该阶段,客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出现了严重冲突,在“fa”和“si”中即有所体现。饶宁新的《出水莲》版本颤滑音运用较多,而且不同音阶的“fa”和“si”的颤音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这也是体现悲哀之情的一种有效方式。莲花的孤芳自赏主要是因为没有伯乐的赏识。这样的创作思维无疑是时代所造就的,自身经历往往也发挥十分关键的影响作用。
三、《出水莲》演奏版本的审美感悟
综上所述,筝曲《出水莲》有很多不同的演奏版本,笔者自身也听过很多名家的演奏,自己尝试对其进行弹奏,而且也有了再度创作的想法。个人比较钟爱饶宁新先生的演奏版本,主要原因在于演奏神韵与客家人的精神十分贴近,同时曲目也含有淡淡的凄美。不仅如此,客家筝曲的相应特色也体现的淋淋尽致,给人凝重感觉基础上,也融入了很多当地艺术元素。对细节的巧妙把握正是曲目成功之处。这里所指的“神韵”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体现,筝乐讲究一定要“天人合一”,所以,左手弹奏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往往十分关键。在社会因素影响下,很多情况下,传统音乐都是以追求优美感为核心,和谐美也最为主要。但是《音乐二度创作的美学思考》中所提出的任何一部作品对应的创作年代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无论是体裁还是形式方面,都不能相提并论[4]。筝曲《出水莲》也不例外,不同演奏家对作品的理解不同,而且主观色彩绝对不能占据主体地位,此种状态下,音乐也会彻底失去生存的基础。任何一个版本,展示的都是莲花高傲的情操,这是永远都不可动摇的。同时也是对客家人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
四、结语
《出水莲》演奏过程中,听众会被磅礴的音乐气质所新,同时也能够将人们洁身自好的生活方式全面出来,追求完美的人格,正像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情怀,这也是曲目的核心主题与价值理念。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提升,我们已经习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发展。而《出水莲》就是焦躁社会中的一片净土,用音乐来不断净化人们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袁静芳.民族器乐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56-157.
[2] 王蔚.求同存异“雅”“傲”共赏—给广东汉乐筝艺及《出水莲》提供一份教学参考[J].人民音乐,2010,09.
[3] 黄杰明.论客家精神与客家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3.
[4] 张前.音乐二度创作的美学思考[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4: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04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