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跨伤椎内固定与经伤椎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分别通过经伤椎单侧固定以及跨伤椎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50例,按照患者例数进行分组,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获得的手术指标以及VAS、JOA评分、Cobb角变化情况和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获得的手术指标均比对照组患者高,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患者更显著。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获得的Cobb角情况比对照组患者更优良。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8.0%,对照组为2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通过经伤椎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关键词 经伤椎单侧固定术;跨伤椎固定术;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效果;并发症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一种外伤疾病,在临床上较常见,导致该病症的主要原因有车祸、坠落、重物坠落引发等,该病的受伤部位在胸与腰段脊柱的交界部位,该部位的解剖学特点以及区域性的应力传递机制特殊性较强,所以临床上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十分困难。通过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在术后,患者有很大可能出现脊柱后凸畸形矫正丢失情况,使治疗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临床上出现一种新型治疗手段,称为经伤椎单侧固定术[1],笔者就应用经伤椎单侧固定术与跨伤椎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将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50例,按照患者例数进行分组,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观察组男17例,女8例,年龄23 - 69岁,平均(46.01±1.51)岁;导致患者出现该病的原因:车祸引发15例,坠落引发的7例,外物砸伤引发的3例;骨折类型:发生爆裂性骨折15例,发生压缩性骨折10例。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21 - 68,平均(45.98±1.61)岁;导致患者出现该病的原因:车祸引发14例,坠落引发6例,外物砸伤引发的5例;骨折类型:发生爆裂性骨折13例,发生压缩性骨折12例。排除严重免疫性疾病患者、存在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心、肝、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在同意书上签字,同时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有明显的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通过跨伤椎内固定法进行治疗,患者采取俯卧位,全麻后进行内固定治疗,进行靶椎定位,在体表标记穿刺点,将组织切开,将椎板以及关节突暴露出来,将椎旁剥离,将结构显露出来,把4枚椎弓根螺钉进行分组,将两组螺钉放置在伤椎附近椎体两边的椎弓根内,将预弯钛棒放置其中,将螺帽拧紧,纵向撑开,使伤椎高度维持正常,完成后,将另一颗螺帽拧紧,固定。观察组通过经伤椎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患者采取俯卧位,全麻之后进行内固定治疗,将骨折椎体确定,以伤椎中心为起点,切开,将组织切开,将其中的椎板以及关节突暴露出来,以对照组为基础,多加两枚螺钉置入到伤椎完整一侧。在结束之后,需要安装两套纵向连杆,将复位撑开,对畸形进行矫正。两组患者均取自体骨进行单节段植骨,手术结束后,将引流管进行常规放置,进行抗感染治疗[2]。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获得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以及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获得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评分(JOA)以及Cobb角变化情况和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通过VAS评分法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评分标准0 - 1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疼痛情况越严重。通过JOA评分法对患者机体功能性障碍情况进行评估,评分标准0- 29分,分数越少,患者的机体功能性障碍情况就越严重。Cobb角变化情况通过X线侧位片进行测量。并发症一般包括发生皮下血肿、发生内固定断裂以及发生感染等。
  统计学处理:应用统计软件SPSS 20.0来进行数据的分析,使用(x±s)的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然后通过t来检验;使用%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通过x2来检验,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分别为(223.19±19.26)mL、(72.19±7.13)min、(118.16±12.36)mL与(261.45±19.23)mL、(90.06±7.56)min、(150.34±11.98)mL;观察组与对照组VAS、JOA评分分别为:(2.16±0.51)分、(25.16±1.06)分与(3.21±1.16)分、(21.34±1.19)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的Cobb角度以及术后6个月的Cobb角度分别为(2.09±3.92)。、(3.06±3.52)。与(8.03±3.41)。、(9.26±2.34)。。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0%,对照组28.0%,以上各指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一种外伤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导致该病症的主要原因有车祸、坠落、重物坠落引发等,由于近几年的交通越来越发达,所以胸腰段脊柱骨折情况发生的越来越多。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在臨床上主要通过跨伤椎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手段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患侧相邻的椎体椎弓根螺钉进行撑开,由此经过韧带、小关节以及椎间盘等部位的受力作用进行传递,从而进行治疗患者。但是受力作用在进行传递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使治疗效果不够显著。所以通过跨伤椎固定术式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效果不够显著,临床上新兴的一种手术手段经伤椎单侧固定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伤椎上下终板的受损位置将伤椎对应的椎体进行选择性撑开,从而起到有效的治疗效果。通过经伤椎单侧固定术,置入其中的椎弓根螺钉,还能够对患者的椎体松质骨压缩组织的复位起到最好的效果,有效地使消除椎间隙变小,对于治疗患者具有重要意义[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指标、VAS以及JOA评分、Cobb角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更优良
  综上所述,通过经伤椎单侧固定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骞,扈桂海,侯学全.经伤椎单侧固定和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39-42.
  [2]宋善新.对比观察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9):131-132.
  [3] 李承果,凌钦杰,傅万军,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4(14):55-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711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