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调式系统的发展及无调性和声连接的使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西方音乐浪漫主义后期以前,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大多都是建立在大小调的和声功能系统上来进行创作的。其实从贝多芬中后期的作品中就可以發现,在那时的和声理论就已经得到了发展。直到浪漫主义中后期,作曲家热衷于突破传统和声理论,半音化和声连接不协和和声(例如四度叠置和弦)得到了广泛地使用。到了20世纪,音乐家的创作手法甚至可以认为超越了传统,不过使用和声概念来创作的作曲家也不在少数(例如拉威尔),但是和声连接已几乎脱离开了大小调体系。笔者在创作中发现,调式系统的使用与发展是有一定原因的,并且和声的连接会影响到调式的效果。如果能够深刻理解调式及和声的思维,会使作曲技巧大大提高。
关键词:调性系统;和声连接;无调性
生活在当下听惯了流行音乐的我们对音乐的审美与认知几乎已经被西方音乐的大小调系统的观念所同化。因此大部分时候听到一些没有符合期望的“意外进行”(例如交替大小调借用和弦或是爵士音乐的一些半音化和声连接)就会感到很新奇。也许作曲者在创作的时候会有意的用到一些有一定定义的非调内和弦的连接来产生一些特殊的音响效果,也可能是使用无意间弹到的认为很好听但说不上道理的和声连接。但如果我们将对音乐的认知完全清空之后再重新感受音乐,也许我们会认为和弦是可以存在的,但是调性到底是什么?之所以大小调系统被西方的音乐家广泛地使用,非常可能是因为它们更容易让人接受并且不会过于突兀,但是这样理解就会局限我们对音乐的认知。经常听且经常演奏流行音乐的音乐学习者一定会知道流行音乐有许许多多的和声连接模板以及和声大致的走向,但如果我们把思路逆转过来,如果传统的大小调和声体系只是前人认为大部分人更容易接受而规定的模板呢?那么音乐是不是变得更加多样化。
一、传统思维的调性观念
大小调体系在巴洛克时期就已经很完善,在古典主义时期得到了广泛使用,而在大小调体系被广泛使用之前,教会调式(也称中古调式)早已存在,例如多利亚、弗里吉亚与利底亚等,他们之所以在之后的音乐发展中不如大小调式是因为大部分作曲家更倾向于使用包含具有与主音相差半音的导音的属和弦的调性,也就是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
从巴洛克时期到古典主义时期,教会调式很少被使用,但是在浪漫主义时期之后,许多音乐家更青睐于使用教会调式的和弦,因为这样会让近年来听惯了大小调式音乐的听众们感觉新奇。其实并不是新奇,只是较少使用的和弦得到了更自由地使用。
在20世纪无调性音乐出现之前,作曲家与观众们也许还是更喜爱协和的音响效果,早在巴洛克时期,三全音就被认为是音乐中的“魔鬼”,因为其非常不协和。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讲,判断一个调性是否更容易让人接受也可以通过观察一个调性具有的三全音的数量来决定。
首先我们先以大小调式为例,最常用的就是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自然大调只包含一个三全音(例如C大调:B-F),而和声小调包含着两个三全音(例如a小调:B-F与D-G#),因此作曲家更倾向于使用旋律小调,因为可以减少一个三全音。
到了20世纪,许多音乐家开始发展或是“独创”一些不只包含七个因的调性。例如非常著名的八声音阶(Octatonic Scale),它经常被巴托克等作曲家使用来创作音乐。但是同样为音阶,但为什么它的“无调性感”会如此的强呢?因为它包含着四个三全音(以C为主音举例:C-F#、D?-G、E?-A、E-B?)。
因此我们可以大致来总结:所谓的调性概念本身也是人总结的,人们的听觉更青睐大小调式体系是因为它们像两个非常易于接受的“模板调性”,而其他调式的音阶不会使用太过令人期望的和声连接或是使用的和声连接太不协和,就更容易被人成为“泛调性”或“无调性”。
二、无调性和声连接
在上文中也有所提到,其实本身无调性的概念并不一定真的“没有调性”,而是是否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因此,除了一些使用精巧的数学计算而写出来的音乐意外,大部分音乐还是具有调性的,只不过是会依据调性是否流行或是调性变化是否频繁等。那么如何去使用无调性和声连接呢?
首先需要明确和声的定义,最初也是最被人接受的定义应该是:和弦是由音的三度叠置而成的。当然后来也出现了变和弦以及四度叠置和弦等等。然而为什么提到的是无调性和声连接而不是无调性和声呢?因为和声往往会依赖与一个调性。如果没有丝毫的旋律进行,和声可以认为是所属调性不明确。但是如果出现了旋律,甚至旋律会具备调性及调式的特点,那么便可看出和声所属的调性及调式。
因此,无调性和声也可以认为成:连接的两个和声所属调性不同或不能明确产生调性的特征,并会产生调性突变的感觉。调性所使用的调式的概念上文也提到过,最常使用的调式其实就是指是不是大多数人所熟悉的大小调式。那么明确这一点,也就懂得了如何使用无调性和声连接。
三、结语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和声还是依赖于调式的,只是调式有很多种,且每种调式的使用频繁程度也不同。作曲者如果只是把目光放在使用最广泛的大小调式,创作思路就会被局限。那么首先去感受和声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感受不同和弦的连接,且和声不应只属于同一个大小调之内。其次就是尝试在大小调中使用中古调式的和弦,不能只把目光放在它们的功能性,而要多感受它们与调内和弦连接时产生的感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05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