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考视角下议论文写作训练策略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浙江省高职考作文由感悟型向理性思辨的方向转变,对学生的理性分析、辩证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强调了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必要性,分析了当下中职生议论文写作时出现的问题,并据此从审题立意、分析说理、谋篇布局三方面提出策略,促进议论文写作训练手段的优化。
【关键词】高职考;议论文写作;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167-02
一、背景缘起
在浙江省课改推进的浪潮下,中职语文教学高职语文作文由材料分析向理性思辨的方向转变。《浙江省单独考试招生文化考试语文考试大纲》中提出“根据要求正确把握题意,确定表达的中心和内容”并“写出有一定思辨性、创新性,语言简洁、行文流畅、结构严谨的文章”。在此要求下,议论文成为考场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文体。
美国学者詹姆斯·A.雷金和安德鲁·W.哈特给议论文下过定义:议论文是以逻辑为基石、以证据为结构、以說服读者接受观点或采取行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为写作意图的文章。[1]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思考,理性分析,不仅要在作文中有自己的观点看法,更要将其清晰有力地表达出来。但是由于思维品质的不足,导致学生笔下的议论文思想单一、索然无味。关于议论文的有序写作训练,能提高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真正实现高效教学。
二、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必要性
1.高职考作文命题导向的转变。
2017《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不仅是语文学科课程改革的历史性转折点,而且也推动了中职语文由“专业特色”向“学科本位”和“学生本位”发展,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体现在高职考作文的命题上。从近五年的高职考作文题目来看,2013年到2018年均是“毕业生谈选择”“补碗”“我是范雨素”等经验感悟式作文,而2019年作文题目“工匠精神”则明确提到“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由此可见,作文命题正朝着引导学子展示和发展理性思辨力和表达力方向发展。
在2019年浙江省高职考试研究联合体考试的几次模拟卷中,作文题目还呈现出了明显的“时代性”。“重庆万州公交车惨案”“网络的利弊”“中兴通讯事件”“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引导学生以一个“准社会人”的身份去参与社会和国家的治理,让学生能够把握国家发展方向,明辨是非,多角度地探寻问题的核心,宣扬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正能量。
2.中职语文课堂议论文教学不足。
面对高职考作文命题风向的转变,中职语文作文的课堂教学显然捉襟见肘。首先从教材上来看,高教版中职语文教材的表达与交流模块中的写作训练多以记叙文和应用文写作为主,而对于议论文的针对性指导只在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和拓展模块中的第四单元“观点与论证”、第五单元“证明与反驳”中出现。
其次,由于中职议论文教学无书可依导致教师也无法做到“有重点、有计划、有条理”地教学。多数教师只是在每次考试之后就题论题展开分析,随意性强、重复劳动、效率低下,作文阵地逐步丢失。
3.激发学生写作动力,提升思维品质。
笔者根据课堂实感,对195名高三学生进行写作心理调研。结果显示,学生的写作心理主要有三:一是盲目感,无法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无法构思成文;二是空虚感,缺乏辩证思维和素材储备,无话可写;三是挫折感,既来自以前的不成功写作经历,也来自当下写不出作文的无力。大部分学生丧失了写作的自信心和内动力,学生的写作心理障碍亟需克服。
高中议论文教学是除了要求学生学习议论文知识、形成议论文写作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观察事物的基础上发展思维、提高思想认识。从哲学的角度看,认识一般是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议论文写作训练也正是顺应了这样的规律。
三、中职学生议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1.认知能力不足,审题不清。
中职生在立论的过程中存在着立论不精确,甚至偏离题意的问题。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造成的。因为写作过程是将认知信息输出的过程,它是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首先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感知觉,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筛选信息并写作活动提供素材。
学生认知能力的缺失,就缺少筛选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加上没有完全掌握审题的方法,大多数学生自己不会分析材料,选取立论点,只是靠自己读完材料后的第一感觉立意,没有揣摩命题者的意图。这就导致了他们的立论点偏离题意,没有切合题意的本质和核心。
2.分析现象而非分析实质。
上海市特级教师余党绪老师言:“分析忌讳停留在事物的表象,停留在经验层面,从感觉到感觉。”
当下高职考作文题常常描述某种现象或某个事件,学生在论述的时候习惯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材料所描述的现象或事件上,从中提取出一个人生道理或生活感悟,从而忽视了分析其背后反应出来的问题实质和现实意义。[2]他们通常只是简单地抓住导引材料中的某个关键词进行说明或扩写,导致分析材料片面,思考简单化,并且在写作过程中出现了概念替换而不自知;更有甚者不加分析,只做出简单的判断,没有自己的思考,形成不了明确的观点,导致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写出来的文章也空泛、缥缈。
3.结构混乱、表达不清。
由于对材料的分析和认识不足,许多学生在写作时思路不清,没有整体化构思。写作起来随意性比较大,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不管前后上下、开头结尾,写出来的作文思维凌乱,逻辑性不强。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和统计发现,只有10%的学生在写议论文之前,会预设文章的结构,将近30%的学生则完全没有预设过。
议论文除了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逻辑能力之外,对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在大部分考场作文中,学生将论证的主要精力放在材料的复现和相似事例的堆砌上,而没有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论证材料也和文章主旨若即若离,论据没有服务于论点,这也是导致文章散乱无序或“有理说不清”的原因之一。 四、高职考视角下议论文有序写作训练策略
笔者在分析高职考语文作文命题风向、中职语文议论文教学现状、中职学生的学情特点、中职议论文教学的相关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之后,发现对议论文有序写作训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审——概念元素的提取和分析。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在阅读时,人的认知系统会将一个命题材料信息(文字或图画)处理成是一个关联着各种概念的网络。这种网络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各种概念元素,二是各概念之间的连接。[3]提取概念元素词并深入理解是准确立意的第一步。
当下高职考作文中的元素词都比较隐晦,往往暗含在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中,这就需要深入解读,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出其可供作文使用的概念元素词。
以2018年浙江省高职考作文试题为例:
某工匠学校基于培养一流工匠的目标,拟定了《匠人须知30条》,对学员在进入作业场所前预先要做到的事作了规定,比如:
(1)必须先学会打招呼。
(2)必须先学会联络、报告、协商。
(3)必须先是和蔼可亲、好相处的人。
(4)必须成为“爱管闲事”的人。
(5)必须成为乐意打扫厕所的人。
(6)必须成为善于打电话的人。
(7)必须成为注重仪容的人。
(8)必须成为能够撰写简要工作报告的人。
……
有人认为,这些规定都很实在,对于培养一流工匠很有价值。
有人认为,这些规定太琐碎。培养一流工匠,最要紧的是培养一流技能。
……
对此,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观点,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材料叙述了要成为一名工匠需要做到的事,大部分学生在浏览题目之后能推断出出题者的态度是“这些规定很实在,对于培养一流工匠很有价值”。于是简单地将文章立意为弘扬“工匠精神”,但却忽视了某些概念元素词。
首先,材料开头除了提到匠人之外,还强调了“预先”“先”这两个个概念元素——“对学员在进入作业场所前预先要做到的事作了规定”、“先学会”。“预先”是指“事情发生和进行之前”,也就是说学院在学习匠人手艺之前,要具备某些良好品德。也就是说“品德”要先于“技艺”——“德为先”
其次,材料末尾提到“这些规定很实在”。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两个概念元素词——“规定”、“实在”。“实在”在现代汉语大辞典中的释义是“具体而切实的作用”,联系上文后发现这些规定都是“对工作能产生具体而切实作用的事”的作用即“做切实、具体的小事”。即得出了第二种立意——“在工作中踏实做好每一件小事,”。
2.析——多维归探寻问题本质。
议论文写作可以看做是确立一个判断(论点)并证明这个论点的思维过程,其关键要揭示出更深的矛盾、讲出更深的道理来。这与事物的认知过程是相一致的,即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学生要想摆脱空洞无味、泛泛而谈的肤浅论证,就要运用理性思维。所谓理性思维,就是超越表象、超越局部、超越单一的缜密逻辑演绎,其关键在于分析。而多维度归因是深入分析的办法之一可以将说理引向深入,找到根本的甚至深层次的因素。以素材“重庆万州公交车事件”为例,笔者用表格进行说明:
分析角度行为特征原因意义(启示)解决办法
乘客刘某指责司机、与司机发生肢体冲突以自我为中心规则意识淡漠增强规则意识遵守规则增强规则意识
司机与乘客争吵、互殴情绪失控冲动是魔鬼控制情绪学会控制情绪
旁观乘客旁观不语明哲保身、遇事冷漠路见不平,拒绝冷漠拒绝冷漠,增强社会责任感
网友一时议论纷纷不明真相、急于评论理性发言,不做“键盘侠”明辨是非,理性思考,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发挥作用指责漏洞、监管不力管理者的监督职能管理者加强监管
3.构——谋篇布局,充实内容。
(1)利用“可视化思维”做写作计划。
20世纪80年代弗劳尔和海斯把写作看成问题解决的一系列过程,即计划、转化和检查,并提出了“写作过程模型”(见图1)。
写作前的计划活动是如何影响所写内容的?凯洛格进行了研究实验,分别对无预写组、生成组、列表组、提纲组这四个不同类型的写作组进行写作过程分析(见图2)。
从图2可以看出,无预写组和生成组的文章水平较低,提纲组水平较高。当学生在写作前从事有目的的计划活动时,能将记忆资源主要用于写作中的转化过程,由此也就保证了文章质量。[4]笔者根据课堂实感也发现,当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先列出写作提纲时,其效果要比无此种要求的写作质量好很多。
思维导图是写作提纲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学生进入正式写作之前,如果能将写作思路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达出来作为提纲能帮助他们谋篇布局,做到紧扣主题,详略得当,使文章具有向心性和整体性。同时,以这种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思维顺序,有利于学生形成对议论对象的初步认识,并且将写作对象的深层含义给挖掘出来。同时,以思维导图做框架,能帮助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最大化挖掘出议论对象的价值,由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5]
(2)优化论据和论证方法。
议论文应做到有理有据。想要优化论证过程,加深文章论证力度,就必须使论据紧密联系论点。议论文中论据要为论点服务,学生必须对已有的论点进行筛选。并且紧扣论点要素,对论据进行改造。同时,在叙例的过程中还要强调出论据的关键点。例如一次考场作文的材料中阐述了对网络的看法中:有人说网络沟通者你我他,传递着温馨和温暖。有学生以手机可以和家人进行视频通话作为论据,有学生以网友群策群力,帮助寻找离家出走的男孩为例。这两个例子相比较,肯定是后者更胜一筹,因为它写出了通过让人们可以为陌生人的困境贡献出一份力量,更体现了网络的作用,传递着爱和温暖。
除此之外,论证方法单一是中职议论文写作问题之一。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学生要准确把握各种论证方法的内涵及作用,并將其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可以丰富文章内涵,更可以增加文章论证的说服力。
五、总结
由于中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高,理性表达能力较差,所以议论文写作对他们而言一直是个难题。在高职班中采用以上教学策略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后发现学生写作时不再难于下笔,审题立意的准确性有明显提高,行文更加有章法,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面对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时乐于思考,相信这将有利于改善中职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培养更全面、更客观、更全面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18.
[2]徐江.高考作文逻辑思维研究与教学对话[M].福州.海峡出版发行集团,2017:11.
[3]李溯.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技巧研究[J].厦门.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3.
[4]李金云.认知心理学视角的写作过程指导[J].临汾.语文教学通讯,2017.
[5]李师滢.思维导图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贾咏慧(1989.9-),女,汉族,山东滕州人,本科学历,现任宁波经贸学校语文初级教师,致力于研究语文课堂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1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