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统整视角下结构运用的复述与表达训练策略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以语言训练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下,文本语言的积累悦纳、实践运用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只有在感知语言内容、内化语段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典型语言的吸收和悦纳,为学生的复述性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聚焦研读;链接生活;串联使用;辐射印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197-02
  《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以“每天四问”的方式围绕着身体健康、道德品质、工作效能、学业进修等方面展开阐述,每个语段中都运用了相同的图式结构。在指导学生围绕着复述进行口头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探寻语段中的类同结构,引领学生经历提炼、强化、运用和内化的思维阶段,让学生借助于语段的内在结构,真正促进学生复述和表达能力的不断发展。
  一、聚焦研读,在悉心品读中提炼语段结构
  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經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语言储备。在之前学习叙事性文本时,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复述能力和经验。随着高年级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进入教材的文本不再是故事性文本,各种形式和文体的文本对于学生能力的训练都承载着不同的价值和方向。
  如《陶校长的演讲》就是一篇较为典型的说理文,每天四问的内容虽然不同,但陶行知先生在演讲时的逻辑思维、结构模式却是相同的。这种反复性的文本结构就为学生实现自主性学习以及内化文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可以紧扣文本的典型语段,如第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陶行知演讲的主题词——身体,随后再进行语段细读,提炼出语段的内在结构:问什么、为什么这样问、应该怎么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结构的这三个板块入手,从两个方面展开结构内在关联的考查:首先,作者这三个板块是依照生命个体对事物感知的基本顺序展开的,先点明对象,再做原因解释,最后提出针对性意见。其次,教师可以紧扣后面两个核心语段,组织学生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演讲时语言的独特风格,为后续尝试演讲奠定基础。
  二、辐射印证,在体悟互读中强化语段结构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容易走进一个认知误区,即认为学生概括提炼出来的内容就可以顺其自然地融入到学生的内在意识中,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与认知模型进行完整的融通。接受主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知道并不等于发现,发现并不等于内化。我们需要在学生提炼的基础上,通过数次的认知强化、多维印证,才能将知识信息融入到思维意识深处[1]。
  在紧扣第一问提炼出语段的内在结构之后,教师就可以尝试运用这一结构指导学生进行后续“三问”的学习。首先,组织学生纵观后面的三个语段,在问工作、问道德、问学习的语段中,陶校长是依照怎样的方式来进行演讲的呢?由于有了先前内容的铺垫,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后面三个语段的结构与前面的模式相似。为此,教师可以专门开展“阅读印证”板块,紧扣提炼出来的语段结构进行套用表达:这三个语段分别“问了什么”、为什么要问这三个问题、要想达成这三个方面应该做什么?至此,学生就以语段结构这一根主线,贯穿了整篇演讲稿的学习,不仅明晰了演讲稿的内容,同时对于学生内在的认知能力也有了更为鲜明而深入的把握,让学生在体悟互读的过程中强化了对语段结构的认知体验。
  三、串联使用,在迁移转化中运用语段结构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学以致用,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在引导学生发现结构、印证结构之后,教学就不能完全停留在机械的认知和原始洞察的基础上,而需要尝试运用这种结构对文本的内容进行迁移与转化,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不断提升[2]。
  在教学中,对这种结构的尝试运用可分为两个层面:首先,借助结构套用内容。在教学第一问时,教师就通过文本熟读的方式,让学生明晰文本内容,教师组织学生以内容来填补结构,为运用结构复述奠定基础;其次,借助演讲的语言特点。一般来说,演讲词都会表现出两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一个是语言的情感化,一个是表达的口语化,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表达实践;最后,教师就利用后面三个语段的教学,组织学生自主性练习复述,在迁移转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结构运用特点,让学生在积极实践的过程中获得认知和发展。
  四、链接生活,在拓展延伸中内化语段结构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倡导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让学生除了拥有教材中的资源之外,还需要从其他诸多方面进行实践考察,遴选出更为丰富、更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拓展中更好的内化和迁移语段结构。
  就《陶校长的演讲》一文中,陶校长之所以选择了道德、身体、学习、工作就是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这四个方面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在理解这一内容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当下生活入手,除了这四个方面之外,我们觉得还有什么是很重要的,也需要在每天反思的过程中反思叩问呢?很多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纷纷提出了阅读、交往等不同的内容。如果教学至此就鸣金收兵,学生的拓展认知还仅仅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补充层面上,而没有将内容转化为可供学生进行语用训练的资源。为此,教师将学生拓展补充出来的内容与这一篇课文的复述和口头表达内容进行统整,继续要求学生延展教材文本中的语言结构,尝试运用这样的思维逻辑模式,模仿陶校长进行一次班级中的拓展演讲。在这一要求的引领之下,学生分为合作小组,首先理清了演讲的整体形势思维:表明自己想要问什么、为什么要问这个、我们应该怎样做?在理清结构的基础上,学生完成了语段内容的补充。还可以拓展补充关于演讲的视频,组织学生对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语气语调进行观察,在小组内进行实践排练,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要求,从而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在班级中展现,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整意义上的演讲。这一板块的教学,建立在前几个板块中对文本核心语段结构的提炼,内容的感知以及对演讲稿风格的感受上。在紧扣结构进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不仅仅是停留在套用的层面,更多的是以这种认知结构进行创生性表达,有效地推进了学生内在能力地不断发展,
  在以语用训练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下,对文本语言的积累悦纳、实践运用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只有在感知语言内容、内化语段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对文本典型语言的吸收和悦纳,为学生的复述性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静.除了“写”,语用训练还能“练”些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04).
  [2]罗凤琼.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突显语用训练[J].广西教育,2018(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3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