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有效视角下《道德与法制》教学的困境与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道德与法制》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与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文化课程,更要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视野,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使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坚持基本做人原则和守住基本道德底线,培养良好品行,养成良好习惯,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 小学生 学习兴趣 学习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9-0029-01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十分重要,加强法制建设同样重要。两者各有侧重也相互联系:法制是对一些道德系统化、规范化,能为人们道德的养成提供制度框架;道德是法制建设的基础。邓小平说:“道德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学生要从小增强法制观念,遵纪守法,自觉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去犯下一时冲动的错误选择,为自己后续的成长道路打好基础。
  1.道德与法制教学开展的难点
  第一,小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概念模糊不清。目前很多小学校都没有将法律有关的教材列入小学生学习的重点课程设置中,小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还是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学科,法律课程只是作为辅助学科让文化课的教师随口带过,不作为正式学科参与讲解,不列入小学生的考试范围,而文化课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专业的发展更多是教育学、教材教法的层面,缺乏法律专业相关方面的知识,无法更专业地对小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法制观念无法在教学早期树立,这势必影响小学生后期的发展。
  第二,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阶段,对一些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兴趣比较浓厚,而法律枯燥乏味,各种法律概念复杂抽象又难以理解,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不足,作为辅助课程的法律知识教师也只是教授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没有运用多种方式途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对《道德与法制》教學课程顺利开展造成阻碍,也使原本活力满满的课堂教学变得死气沉沉,这对小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也会产生桎梏作用,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2.促使《道德与法制》教学有效开展的途径
  第一,引导学生树立法制观念。正处于幼年的学生心理和智力发展尚不够成熟,法制观念淡薄,这一阶段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学校有必要将法律书籍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程重点学习,加大在法制课程上的学分,重点进行考核。引入法律方面的专业教师开展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各种法律条款的相关规定,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一名守法公民;小学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法制道德栏目,比如法制大讲堂,加强学生的警示教育,观看完毕之后要求学生写观后感,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动态;学校也可以邀请法制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开展法制讲学,或者以座谈会的形式传播法制观念。这些教育要让学生明白量变引起质变,小错引起大错,从而帮助他们在思想意识中竖立起一道守法依规的城墙,坚决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入侵,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第二,营造浓厚的道德法制教学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道德法制教育是学校教育开展的中心,学生在早起的学习中引入这门课程的学习,能为后期的素质教育有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开展道德法制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营造优质的育人环境,环境影响人的表达方式和行为习惯,环境也塑造着人的人格,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加强环境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加大道德法制宣传力度,比如借助报刊、校园广播、报纸、横幅、校园网站进行宣传;学校也可以开展道德法制演讲比赛,道德法制写作等形式营造出浓厚的道德法制教育氛围。加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系建设,以个人品德为着力点,培养学生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良品德,教室也要借助讲故事、游戏互动的形式,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第三,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学习动力。如果要使道德与法制教育在小学校顺利开展,首先要让小学生对道德与法制教育这门学科有了解的欲望,因为欲望是学生探索的前提,在学校,学生是知识的被传播者,学生是否有求知欲望,可以极大地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法制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很难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集中起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工作目标尽早达成,比如将故事梗概通过漫画、动画、图片、情景演绎的形式传输给小学生,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学习动力,增强求知欲、探索欲和创造力。
  3.总结
  在当前的小学课程教育规划中,对小学生实施法制教育是一项教育目标。小学生是推动祖国建设和民族未来的明日之星。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正确思想道德和法制观念的关键阶段,一方面,教师必须加强正面引导,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利用多样的教育教学形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增强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要与时俱进,增强法制道德意识,增强法律知识储备,领会其中深刻含义,完整传达给学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制的教育效果,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丹,秦亮.论班主任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新课程(小学),2015(09)
  [2]张雨虹.浅谈法制启蒙教育对规范小学生行为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3(29):11
  [3]黄雅芳.《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方法浅析[J].吉林教育,2017(1):7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6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