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活动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以学生活动为载体的主题活动式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而且还能增强学生自我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因此,为了便于开展有效的道德与法治主题式教学活动,教师应不断创新,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此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主题活动式教学 教学质量
道德是引导小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恩师”,是纠正小学生不良行为的调节器,是引导学生具备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指南针”。同时教师在给学生灌输“法治”知识时,可以培养学生正义感,唤醒学生匡扶正义的良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道德与法治被视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催化剂,是净化学生心灵的良药。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主题活动,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课程标准为中心,促进学生心灵交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之后,所达到学习效果的程度,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指标。因此,教师在开展大量的主题式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能力情况,并且根据课程标准来设计教学活动,以此来促使教师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实现心灵上的对话,进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思想沟通,让法治观念深深地植入学生的心中,让优良道德品质得以继承,引领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素养,树立法治意识。比如:在学习“认识自己”一课时,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人生经验,考虑这一学情,笔者设计了“谈谈我的偶像”的主题活动,以此来让学生深刻认识自己,寻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身的人生价值观。首先,笔者问学生:“你们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有的学生回答:“想成为像杨利伟一样的航天员。”还有的学生说:“想成为莫言一样的作家。”笔者继续问道:“那他们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开始纷纷发言。李某同学说:“任何一个伟人都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陈某同学说:“我们要学习榜样永不放弃、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接着,笔者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视频:1.无偿献血的画面;2.给老人让座的场景;3.给患白血病的大姐姐捐款的场景。让学生想一想当自己遇到了上述情景,会怎么做?进而让学生深刻理解人生价值的真谛。同时,在榜样力量的鼓舞下,学生会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培养优良的品质,不断完善自己,这样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本节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结合了学生的学情,而且紧紧围绕了“谈谈我的偶像”来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开启人生的帆船,实现人生的目标,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道德体验
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才智是实践的女儿。”由此可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相信学生能够主动建构知识,并独立完成各种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优势的空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奠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道德体验,培养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增强小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动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升华小学生情感,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而超越自我,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比如,“老师,您辛苦了”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走近教师的生活,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我亲爱的老师”主题活动中来。活动包括三大板块:“认识我亲爱的老师”“靠近我亲爱的老师”“我想对亲爱的老师说”。在课下,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负责采访老师:1.你所教科目的特点有哪些呢?2.你所教班级的学情怎么样?3.你在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第二组负责采访学生:1.你给老师的教学打多少分?2.在老师的帮助下,你取得了哪些优异成绩?3.你和老师曾经有过争执吗?从两组调查报告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伟大,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表达学生对教师爱戴之情,进而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在本节课教学中,笔者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权,让他们自主去完成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并且在活动中还可以收获知识,激活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以此来不断增强自身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三、以理论与实践为基础,提高学生人格品质
玻尔茨曼曾经说过:“理论不等于生活,但它可以指导于生活,实践于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而且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完善他们的道德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将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衔接起来,把握从生活到理论提升再到理论指导生活的教学思维途径,进而实现双重的教学效果:既帮助学生树立起了道德标准,又教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敢于坚守正义,乐于助人。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小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实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做诚实守信的人”时,笔者设计了“我是导演”的主题活动。视频里一位年轻的游客践踏了旅游景点中的花草,当工作人员调查是哪位游客所为时,没有人愿站出来承认自己的错误,然而,该行为恰恰被一名记者记录了下来。于是,笔者让学生思考一下,该视频如果放在网上,会引起大众什么反应呢?话音刚落,就有学生谴责这位游客的不良行为。看着同学们议论纷纷,笔者追问道:“你们认为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呢?”然后,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诚实守信的行为,什么是非诚实守信的行为,进而让学生明白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的重要性,同时意识到拥有诚实守信的品质,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还会推动社会的进步。课堂的起点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课堂,而课堂的终点是教会学生运用理论来指导生活。于是,笔者又开展了“生活访谈”活动,在活动中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做人要诚实守信,避免失信于他人,进而实现将理论运用于生活的教学过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就会明白道德观念的缺乏会直接导致错误行为,从而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提高个人修养,实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
四、以辩证思维为出发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紧密联系的科目,教师通过组织一系列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不仅可以引起小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谊,而且还能指导小学生如何把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修养。同时,教师设置有条件限制的主题活动,还能让学生产生真实感,注重对自身道德品质的建设,获取在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正确方式,进而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责任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启迪他们成为具有内涵的人。比如,教师在教学“维护集体荣誉”时,为了唤醒学生的团结意识,让学生产生班级荣誉感,学校开展了“亲亲一家人”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每个班级代表一个“家庭,”然后,推选出本班打篮球最棒的学生和其他班级进行比赛,本班的其他学生则组成“啦啦队”,为自己班级的同学加油。有的班级学生为了给赛场上的同学加油,甚至打着横幅,唱着军歌,挥动着手臂。看到如此激情,大家都相互感染着,感动不已。当球员在中途休息时,本班同学立刻送上湿巾、矿泉水和葡萄糖,以此来帮助球员休整及补充消耗的能量。当二班学生取得篮球比赛的冠军时,他们在操场上抱成一团,共同纪念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而没有取得冠军的球员,也得到了本班同学的安慰与鼓励,重新拾起了信心,脸上露出了笑容。每个学生都身处一个“大家庭”,大家相亲相爱,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共同发扬优良班风,让学生生活在一个快乐的大家庭中,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可以有效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不断创新主题式活动,在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道德的实践,进而实现多重教学目标,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晓颖.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教学方式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18(33).
[2]房麗丽.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8(30).
[3]沈婧婧.小学德育课程情境的创设价值——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8(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703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