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的重要性。
  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1)同学们,小学五年多来,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有关读书的名言。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 指名说,师相机点评
  (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则有关读书的名言。(出示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些句子都是關于读书的名言,读书在书面上还可以说成“观书”(师板书:观书),而且这三句名言说的都是读书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3)我们还发现这几句读书的名言都是谁写的?这些是朱熹告诉我们的读书方法。你了解朱熹吗?
  (4)师简介:朱熹,(强调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很多思想都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朱熹的诗作用词讲究,风格俊朗,具有一定的哲理。朱熹堪称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有一天,朱熹看书累了,信步来到一个池塘边,眼前的一塘清水引发了他对读书的又一种思考,他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两首《观书有感》。
  2.初读诗歌
  (1)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书有感》中的一首诗——观书有感,生齐读课题 师:何谓观书?观书有何感呢?
  (2)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读诗歌,开始吧!(强调:读诗时注意三个生字“鉴”“徘”“徊”和一个多音字“为”[师提示:朗读全诗,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美。借助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3)同学们,朱熹说过:“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错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声音响亮、准确清楚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吗?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体裁),可它又和一般的七言绝句有不同之处,一般的绝句是逗句逗句而这里的第三句有一个问句,读的时候要注意(强调反问句的读法,语调往上扬起)指名读,相机正音,再指名读
  3.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自学理解古诗意思。读通了诗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吧。[自学提示:借助工具书或字典理解重点词“鉴”、“徘徊”、“如许”、“为”、“活水”。借助重点词语,说说各诗句的意思。思考池塘的水为什么就能这样的清澈呢?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深刻道理]
  (2)小组上台交流前两句
  △“鉴”
  ·在这首诗里,“鉴”是镜子的意思。半亩方方的池塘就像镜子一样清澈明亮。
  ·同学们,“鉴”在这课中是一个生字,上下结构,因为古代的镜子都是用铜制成的,所以它的下面是个金字底。
  ·古人以铜为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徘徊”是什么意思?(来回地移动)
  ·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动着,它暗示了我们什么呢?(池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
  (3)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老师也非常喜欢这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这两句诗,看看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4)指导朗读
  ·师:多美的景色啊,你能读好这两句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你一定会读得更好!熟读成诵,咱们一起美美地背一背这两句话。
  (5)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到这儿,你知不知道在这首诗里,作者主要描绘的是什么呢?(半亩方塘)同学们,半亩方塘并不算大,也就我们三个这样的教室大小。那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半亩方塘呢?你能不能用上诗中的一个字眼来回答?看看诗中的哪些地方写出了这个小池塘的清澈?
  4.理解寓意
  (1)同学们,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上课前,老师也介绍说这是一首与读书有关的诗。可全诗28个字却没有提到读书,这是为什么呢?诗人看到方塘,为什么会联想到读书呢? 可让学生自由讨论,师提示:朱熹的诗富有哲理,在这,他仅仅是在写方塘,是在写活水吗?活水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2)交流(只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才能使方塘如此的清澈;同样,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更聪明。)
  (3)原来,诗人是用半亩方塘来比喻,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不断读书,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啊!(师板书:方塘清 活水)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同学们,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以景喻理,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而像这样的诗也叫“说理诗”。
  (4)背古诗:能背下来吗?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诗,体会诗人的深刻道理,全班一起试试。
  5.课堂小结
  同学们,朱熹先生说理巧妙,诗中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话更是脍炙人口,成为千古名句。如今,这两句话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请同学们铭记这千古名句,时刻警醒自己努力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使自己变得更加睿智。生齐读诗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