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冷链物流模式实现产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全流程冷链运输,物流运输过程注重对产品品质的追求,尤其在农产品物流运输中得到广泛运用。我国冷链物流在运输成本、冷链连续性、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发展要素投入、农产品标准化及冷链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应当从国家层面即宏观管理、行业层面即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和微观层面即消费者冷链物流意识培养三个角度着力推动冷链物流发展。
关键词:商贸流通 冷链物流 标准化 农产品
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冷链物流
商贸流通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其发展与消费者的基本生活息息相关。商贸流通既包含商品贸易过程,也包含商品流通过程,是一个范围较广的概念。由于商贸流通业发展当中不可避免涉及关于涉农类产品物流运输问题,因此与冷链物流之间又存在不可忽视的关联,而关于这一点的研究目前还较少。冷链物流业包含于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中,冷链物流是商品贸易流通的一种技术形式。冷链物流主要指生鲜农产品的物流运输方式,是物流模式和物流技术的结合,构成商贸流通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际上,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不断发展,不同产品贸易物流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个性化、定制化物流模式将会逐步增多,尤其是对冷链物流需求将会扩大。
与此同时,推动冷链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主导力量正是以诸多实力较强的商贸流通类企业为主,特别是商贸流通领域逐渐兴起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大型电商平台、大型商超等,它们正不遗余力地推动冷链物流业发展,从冷链物流模式更新到技术革新,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的前沿推动者。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原因及现状
(一)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原因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更好服务效率、更高产品质量得到消费者更多关注,相应需求也在逐渐增加。随着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升,所消费的粮食、蔬菜、瓜果、禽蛋肉制品等产品运输方式正在发生质的改变,对产品保鲜、保质的要求使得冷链物流需求更加旺盛。
消费者对食材新鲜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注重吃饱到注重吃好,食品消费逐步走向品质化、健康化阶段,直接加速冷链物流的发展。此外,我国冷链物流行业面临崭新的业态生存环境,适时推进冷链物流转型和升级是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措施(张崤文、李学工,2018)。
(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生鲜电商成为冷链物流主导者。近几年,以盒马鲜生、永辉超市、每日优鲜等为代表的O2O生鲜门店不断涌现,推动了国内生鲜电商市场的快速成长,成为冷链物流领域的重要推动力量(见表1)。“互联网+”概念的出现和不断实践,构建线上线下有效结合已经成为多数生鲜电商的发展模式(马小雅、黄武,2016)。2016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为2200亿元,2016-202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预计达到23%,冷链物流正迎来新的发展期。
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开始集中。第三方冷链物流是专门针对冷链物流产业需要而产生的专业物流模式。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可以使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能够专注于自身运营,能够节约固定资产、人力、物力和资金,从而增强企业柔性管理(袁学国、邹平、朱军等,2015)。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开始重视并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但并不以第三方为主。国内冷链物流建设方面,2006年中国外运公司在上海投资兴建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单体多温度分区冷库,总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中粮我买网2014年获得B轮融资用于完善全国60座城市冷链物流建设;光明乳业成立上海领鲜物流有限公司发展冷链物流。这类冷链物流发展模式主要还是依托于企业自身平台,重点服务于本企业发展,并不属于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
随着第三方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第三方冷链物流开始崛起。冷链物流核心主导以物流企业为主,前期发展较为分散,2015年我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总收入占全国冷链物流产业总收入的10%,而且大部分冷链物流是由购货方执行服务,比例在62%左右,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占比并不高,占比为27%,另外有11%由供货方提供。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快速發展和进步,较大规模的物流公司开始布局冷链物流市场(见表2),冷链物流开始呈现出集中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冷链基础设施是发展冷链物流的前提和条件。生鲜农产品的预冷、加工、储运、装卸及销售等每个物流环节都需要在低温环境下进行,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首当其冲。发展初期,包括各种类型和规模的冷库、冷链运输工具和制冷装置等的建设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冷链物流只是局部现象和小规模现象,冷链物流供给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十一五”时期,我国冷藏能力可以满足食品总产量的25%,距发达国家75%的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从“十二五”开始国家投入更多资源支持冷链物流建设,2010年发改委出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快了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潜力巨大,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大力推进冷链物流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做支撑,随着更多批发市场、大型农业企业、电商巨头的加入,冷链物流供应链配送系统开始大规模建设。
冷链物流技术和标准不断更新。冷链物流发展对技术依赖度极高,冷链物流代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方向,是物流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物流技术一直处于落后水平,对现代科技的运用相对不足。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物流企业引进了国际先进的WMS(仓储管理系统)、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虚拟仓储等技术,极大促进了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孙春华,2013)。在保鲜方面,过去常用保鲜方法是使用杀菌剂进行保险,但是这种物质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危害较大,因此亟需研发新的冷藏保鲜技术。近年来,包括微生物保鲜技术、超高压保鲜技术、复合生物保鲜技术等在内的一批基于生物或物理手段的安全保鲜技术得以运用,使得农产品保鲜保质更加安全有效。 此外,冷链物流发展标准的不断制定和完善极大促进了我国冷链物流的规范化发展,成为奠定冷链物流规模发展的基本要素。当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项能够达到国际要求的冷链物流标准,冷链物流标准处在不断完善过程中(见表3)。
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冷链物流成本高。物流成本高是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较为明显的问题,而冷链物流更是如此。有数据显示,我国冷链物流成本较普通物流成本平均高出45%,且在能源价格不断上涨过程中逐步提升,冷链物流成本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全程冷链物流体系成本约占产品销售价格的50%-70%,非冷链物流运输模式下该比例仅为20%,两种物流模式下价格存在较大差别。信息不对称因素下消费者很难辨别物流过程是否采用冷链技术,这就给欺诈和“逆向选择”创造了空间。一方面,部分商家可以宣称采用冷链物流以吸引高质量追求的消费者;另一方面,消费者会倾向选择价格较低的非冷链物流产品,“逆向选择”使冷链物流产品滞销。
第二,全程冷链实现难度大。冷链物流要实现从生产地到消费者每个环节的冷链过程,而在现实当中这一点很难做到。一方面是冷链意识不足,多数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仅对其进行冷藏,例如水果采摘到运输环节基本没有使用冷链运输,在仓库存放期间选择冷藏,短途或短时间转运过程则基本按照常温运输,很难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另一方面是一些生鲜农产品在运输途中由于节约成本的需要会关闭冷藏设备或间断关闭设备,造成连续性冷链中断。此外,体系完整、设备齐备的冷链物流系统尚未建成,运输当中或多或少存在非冷链运输的情况,例如我国多数冷藏车无法开进冷库,这就给非冷链物流制造了空间。
第三,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有数据显示,我国冷库总量的63%位于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冷库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日常需求。冷库类型和功能发展方面,我国大型冷库建设项目比较多,中小型冷库建设少,可以满足大规模冷藏需求,但无法满足小规模冷藏需求;肉类建设冷库较多,果蔬类冷库建设较少。在人均冷库容量方面,我国人均0.056m3的容量水平远低于美国的0.356m3和日本的0.233m3。冷库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将会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规模,随着消费者对冷链食品需求的增加,现有冷链物流规模已经无法满足需求,物流成本将会增加,而消费者效应水平则呈现边际递减趋势。
第四,冷链物流企业要素投入不足。企业加快资本经营的步伐并实现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要素优化配置是推动自身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关键(方凯、钟涨宝、王厚俊、贺岚,2014)。现阶段,冷链物流企业在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要素投入方面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精细化、专业化冷链物流业务开展不足,使得行业内冷链物流质量欠佳。发展冷链物流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买及改进,需要现代物流技术和人才以支撑物流系统运转,这些要素投入短时期内难见成效,但从长期看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第五,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无法与冷链物流形成配合。冷链物流既是物流运输过程,也是物流运输标准,每一类产品都有在物流运输上的温度、湿度、时间、震荡等技术要求,对于生鲜农产品更是如此。我国农产品生产规模化经营和分散小规模经营并存,许多特殊性农产品基本都是小作坊式、小农户生产模式,很难像玉米、小麦、大米等大规模需求的农产品那样实现标准化管理,为冷链物流带来一定困难。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许多优质农产品越来越受欢迎,但恰是因为产品标准化的缺失及冷链物流效率的低下,导致消费者既无法有效识别产品品质,又不能购买到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二者无法形成有效配合。
第六,我国消费者冷链物流意识不高。冷链物流不仅是一种物流运输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体现,与健康、养生、品质等社会价值观念密切相关,而在这一点上我国居民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全国居民在极短时间内实现了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刚刚有意识对生活品质产生需求,对日常饮用食品开始有品质需求,冷链物流意识出现时间较短。此外,我国居民饮食习惯中煎炸蒸煮的食用方式多,但生鲜食用方式少,而这类食用方式在国外十分盛行,这就导致国外冷链物流需求大而国内需求小的现象。
政策建议
(一)冷链物流业自身层面
第一,加强冷链物流宏观管理。首先,应当从国家层面提高对冷链物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结合我国消费者消费习惯、消费方式等因素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其次,加快研究制定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现与国际标准和规范接轨,提高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层次;最后,逐步建立企业诚信制度,通过冷链物流标准约束企业行为,规范市场发展。
第二,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和产品品牌化。一方面,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制定农产品生产标准,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按照现代化生产手段进行农业生产;另一方面注重农产品品牌化建设,通过社会认证、品牌宣传等手段将优质农产品推广到市场,建立特色品牌,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
第三,消费者应当提高冷链物流意识。冷链物流不仅是物流运输方式,同时也是一种消费理念和生活理念,冷链物流与品质、健康等观念密切相关。包括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团队等在内的市场参与者应当加强冷链知识宣传,提高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认识,促进自身生活习惯的改进。
(二)商贸流通业层面
从商贸流通业发展角度出发,应当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在物流领域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推动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反过来促进商贸流通业的进步。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必将产生多样化物流需求,冷链物流需求将会增强。由于商贸流通业自身广泛的行业联系性特点,将会涌现出诸多能够引领冷链物流发展的大型企业。包括專业第三方物流公司、大型电商平台、大型超市等在内的商贸流通类企业,应当成为冷链物流模式创新和冷链物流技术革新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应充分发挥其在行业内广泛的影响力和推动力,进一步促进我国冷链物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学国,邹平,朱军,吴迪.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1)
2.张崤文,李学工.我国蔬菜需求侧下的冷链物流转型与升级[J].农业科学研究, 2018(1)
3.马小雅,黄武.“互联网+”背景下广西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4)
4.孙春华.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1)
5.方凯,钟涨宝,王厚俊等.基于绿色供应链的我国冷链物流企业效率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1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41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