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绿色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该文介绍了寿县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建设取得的成效以及可借鉴的成功模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淮河流域绿色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生态家园;绿色发展;淮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 F1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9-000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第一次提出了“绿色化”的概念,强调要把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近年来,寿县通过支持农户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科学协调畜禽养殖、农村能源、高效种植之间的关系,建设新农村生态家园,较好地实现了农村环境的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取得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 寿县绿色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分析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西部,淮河中游南岸,总面积2948km2,辖25个乡镇、280个村(居民)委员会,人口139.8万,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农村能源重点县。近年来,寿县主动适应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大力推进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实施“一池六改”,即每个项目农户建设1个8m3的沼气池,同步实施改圈、改厨、改厕、改水、改田、改路,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32073口、5个联户沼气、102个村级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和1个大型沼气工程,其中利用世行贷款生态家园项目资金新建一体化沼气池8432口。以沼气为纽带,大力发展一体化生态农业,正成为寿县农村经济增长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
1.1 改善了农户身体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 沼气池建设户以农村废弃的人畜粪便为原料,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后,可有效消灭传染源,切断疫病传播渠道,对防控人畜共患疾病、疫病有着显著的效果,从而减少了疾病、疫病的发生,有效地提升了农家健康水平。项目实施后,农户用清洁、高品质的沼气代替煤、木柴等传统燃料,烟熏火燎不再出现,减少了空气污染,进而减少了人们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的发生。另外,沼渣、沼液是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沼肥的使用减少化肥的用量,在一定程度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降低了农药用量,提升了产品品质。监测结果显示,项目实施后,项目农户的生活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污水乱流、垃圾乱倒、粪土乱堆、烟尘乱冒的现象明显减少,项目的实施给项目农户传统的生活方式带来了真真切切的改变。
1.2 提高了农户收入水平 沼气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户用沼气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其中,直接经济效益包括节约煤炭、液化气、薪柴、秸秆等能源开支,沼液和沼渣施肥节约的化肥和农药开支;间接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带动养殖业、促进农产品品质提高、节约劳力等方面。调查表明,平均每个沼气项目户利用沼气做饭全年可节支480元以上;节约购买化肥、农药开支120元以上;应用“猪—沼—粮”、“猪—沼—菜”、“猪—沼—果”等综合利用技术全年可增收150元以上。项目户可年均增收节支750元以上。若再加上养殖业的收入,增收就更加可观。
1.3 减少了气体排放 通过燃烧甲烷,减少项目区煤和薪柴燃烧,实现减排温室气体。调查数据表明,每口沼气池可年产沼气385m3,按每口沼气池年减少碳排放量2.38t计算,全县每年共可减排20000t以上。
1.4 減轻了农民妇女的负担 沼气项目实施后,农家妇女无需再从事烟熏火燎的传统的炊事劳作,家庭卫生条件改善后,妇女的家庭清洁工作量也大大减轻。因此,妇女家务劳动时间缩短了,劳动强度也减轻了。这样,妇女就能利用节省下的时间学习、休闲和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增加家庭收入。
1.5 保障了贫困人口充分受益 项目的实施,减轻了当地农村的贫困程度,有助于当地的贫困户脱贫。项目安排充分考虑让当地贫困户受益,受益贫困户823户,占总项目户数的10%,涉及受益贫困村5个、受益偏远村10个,无任何贫困户因项目而受损。项目符合当地贫困户的需求,无任何群体或个人对拟建项目不满或反对。项目建设充分考虑当地农村个人的文化、民族关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乡规民约等因素,没有因此而妨碍农民群众接受此项目而使扶贫目的达不到的情况发生。如有项目农户因厕所门向问题而抵制项目实施,在采取了异地建公厕的方式后欣然接受。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贫困户给予特殊照顾,项目建设时优先考虑贫困户,并对建池贫困户获得沼气服务和技术培训方面予以优待。
1.6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 生态家园建设项目实行就业准入持证上岗制度,通过项目建设,先后培养了483名“持证”沼气技工,专门从事沼气池的建设、维护和“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指导等,增加了农村的就业岗位。例如,沼气技工顾广成从事沼气建设30多年,曾参加过全国沼气技工技能大赛,被安徽省农业委员会评为“优秀沼气技工”。他组建的“顾广成沼气专业施工队”,吸纳了60多位沼气技工,负责全县近一半乡镇的沼气池建设和日常维护工作。
1.7 促进了社会发展 有20个项目村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点,占项目村总数的35%;减少了农户收集薪柴的麻烦,节省燃料及化肥的支出,改善了环境卫生,农户参与项目的意愿强烈;“猪-沼-粮”、“猪-沼-菜”、“猪-沼-果”等生态富民模式推广的应用,带动了粮食、蔬菜、水果、生猪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既优化了产业结构,又促进了农业资源的深层次利用和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带动了项目户和非项目户生产生活方式习惯改变;项目所在社区村容村貌环境显著改善;各级项目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提高了管理水平,改善了干群关系;沼气技工和维修工等从项目中直接受益;促进了当地农村文化教育水平、农民卫生健康程度的提升;有利于当地农村自然景观的保护;增加了可供当地农村使用的公共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垃圾收集池、排水沟、饮用水系统、太阳能路灯、杀虫灯等;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符合国家的民族政策,充分考虑了本地区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没有引起民族矛盾、发生民族纠纷、影响当地社会安定等。 2 可借鉴的成功模式
2.1 高效的运营机制 寿县生态家园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体现在项目建设上,实施了“一池六改”,更大的作用是围绕项目实施,配套建立了高效的运营机制,包括建立沼气原料供应体系、沼气安全使用服务体系、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体系、生态高效农业发展体系等,以户用沼气为纽带,形成了一条上牵养殖业、下拉种植业,功能完善、运营高效的沼气产业链,从而保障了项目建后持续运营、持续发挥作用。比如,寿县涧沟镇方圩村围绕沼气利用和蔬菜(青毛豆)产业发展形成的产业链。该产业链中包含了沼气合作社和蔬菜合作社2个经营服务主体,2个合作社形成互惠互利关系,结成了沼气联盟。沼气合作社内设沼气服务网点,为其成员有偿提供沼气池维修和保养服务,并提供人畜粪便等沼气原料,负责沼渣沼液抽排等。由于目前沼气农户一家一户养猪数量的大幅减少,通过沼气合作社与周边现有的养殖场签订沼气原料供应协议,较好地解决了原料保障的问题。这样,即使家中有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家庭,缺乏养殖牲畜或种植蔬菜的劳动力,仍旧能够享受沼气这种清洁便利的能源。蔬菜合作社利用沼渣沼液生产“绿色食品”认证的蔬菜,负责集中统一收购加工销售其成员生产的蔬菜产品,能够以较高价格出售,以此获得收益的最大化,同时实行订单生产,以降低其成员生产的产品的市场风险,减少损失。2个合作社互利互惠关系还体现在,沼气合作社在为蔬菜合作社提供有机肥料的同时获利,补助用于维持沼气池日常维护费用。因此,沼气联盟就从使用沼气的项目户和蔬菜户2方同时获得经济支持,确保服务功能的持续发挥。
2.2 完备的项目建设与管理机制 落实了项目施工单位激励竞争机制,坚持施工人员持证上岗,组建多支社会化的专业施工队伍,对施工队实行“包建设、保质量、包管護”等“三包”责任制管理,对责任不履行或不到位的坚决予以清退。依照项目监测评价办法和工程验收办法,实行跟踪监测和督查,每年结合项目验收对项目农户进行全面普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接受审计部门审计,虚心听取审计意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确保项目资金合理有效的使用。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有效化解各类风险。制订了项目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信贷管理手册、监测评价及工程验收办法、项目奖惩制度等一整套项目管理办法和措施,使项目管理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另外,项目吸取了世行项目优越的技术推广和管理方式,对以往的推广、培训手段方式上显有改善。村级项目实施过程的沟通办法使寿县实行的村民“一事一议”政策得以有益的补充和巩固。社区参与式采购方式的应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广泛吸纳受益人参与,坚持以人为本,受到了干群的欢迎,可操作性更强,简便高效,是对现行采购办法的有益补充。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寿县地处淮河中游,全境地形地貌生态环境基本代表淮河流域。寿县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项目实施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淮河流域绿色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探明了一条有效途径。寿县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将沼气视为改善农户生计,解决环境恶化问题的途径之一,正是由于沼气不仅能够为农民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而且能够解决环境恶化的问题。但是,项目在为沼气用户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使其优化生产体系,利用沼气所带来的新的生产发展机会等方面尚显不足。因此,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后续保障沼气产业链持续运营,需要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主要如下:
3.1 建立产业发展机制 在技术、财务、商业和组织机构上合理安排,一是做好沼气池后续的维护工作;二是应用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技术;三是推进产业化经营,利用项目资金建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2 建立项目运行保障机制 保证项目所需的各种必要的投入。保障沼气池发酵所需的原材料,由养殖企业和项目农户签订买卖协议;有关沼气维护所需的零配件等可从服务网点建设项目资金中短期解决;积极争取当地财政的支持。
3.3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对于项目未来运作所需的花费要有充分的预算,建立社会、政府、项目户自筹等多元投入机制。
3.4 建立协调管理机制 项目实施期结束后,县项目管理机构继续保留,负责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但管理人员要精简。各级政府安排项目管理工作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确保项目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3.5 建立市场营销机制 项目还需相关部门在沼气项目农户产业发展上持续发挥作用,制定对项目产出物进行营销的措施,利用网络等信息载体为农民及时提供信息服务,使农民生产的产品通过协会、合作社等载体走向市场,成为商品。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62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