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这双眼晴我们能够洞悉作者写了什么、为什么而写以及怎样写。解好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合作探究文本,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关键词】解题 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048-0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结构缜密、严谨的构思技巧,掌握本文说理委婉、畅达的写作特色。
2.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3.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上的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2.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诵读中理解文意文情,熟读成诵。
2.探究法。理清结构,把握文旨。
预计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也。”读一文章而潸然泪下,可见作者用情至深。今天就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李密的《陈情表》。通过学习《陈情表》来感受李密和祖母之间真挚深厚的亲情,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李密(224-287),字令伯,一名虔,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李密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三、朗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陈”?(辞不就职或不想去做官)
2.“陈”什么?(文章的内容)
3.怎样“陈”?(陈述的技巧)
文章的内容:1.叙述自己的悲惨遭遇,未曾废离
2.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3.举起孝这面大旗劝说
4.表达先孝后忠的愿望,愿乞终养
第二课时
四、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研习全文
1.研习第一段,齐读第一段,结合注释,完成下列问题。
A.哪句话可以总括第一段的内容?作者所说的“闵凶”包含了哪些内容?
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
B.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分析:父死母嫁,是“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写出了“躬亲抚养”的不易。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
横的方面:(外、内)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分析:强调“无(鲜)”字,“儿息”虽有却“晚”,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无”“鲜”等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单传的特殊关系。
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
C.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
相依为命: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悯惜、抚养
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
凄苦:零丁孤苦、茕茕孓立、形影相吊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其孤苦之情状,令人读而生悲。
研习第二段
自由诵读第2段,结合课文注释,完成下列问题。
A.本段可分为两层,在写作者两难的处境之前,还写了什么?
明确:写朝廷征召之频繁、急切。
B.第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官职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
明确: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逮、前、后、寻
表官职的词;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由此可见:先孝廉,次秀才,直至洗马,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達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层作者用“诏、责、逼、催”等词意在说明什么情况?有何用意?“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说明:事态严重,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用意:表明自己的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表明:“奉”“沐浴”,一方面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另一方面为下文的说理做铺垫。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具体研习第3段结合课文注释,完成下列问题。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作者是怎样陈述自己的理由的?
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说明自己理应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同情。
B.叙述做官的经历和理想,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这才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
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
3.品味2、3层,看本段的语言特点。
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更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远”的原因,情辞恳切。
具体研习第4段。
A.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愿乞终养”)
B.贯空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尽节”“抱养”——忠孝两顺)
4.李密通过《陈情表》,实现了“愿乞终养”的愿望,不仅如此还获得是额外的收获。那么,他上凑的成功之处有哪些呢?
明确:A.(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B.(言之切:愿乞、愿矝悯、听臣微言、明知、共鉴。)
C.(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五、探究
李密的孝表现在哪里?你是如何理解孝的?(联系现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1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