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引导下初中政治学科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成为了当下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在核心素养中同样提出了“树德立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在初中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秉承科学发展观,对新课标教育教学要求和目标的深入贯彻实践。对学生优秀品质与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养成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则是以德育为导向,对初中政治学科中的德育教育开展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初中政治;德育教育;教学实践;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8-0125-01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旨在通过德育渗透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高尚人格的生成进行培养。包括爱国、诚信、自信、尊严与尊重等诸多优秀道德品质。在当下社会,由于时代发展与社会文化带来的冲击,人的思想道德品质被“过度消费”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与此同时,重学业而轻德育,在历来教学中普遍存在。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全人格的养成极为不利。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该准确把握德育教育的核心内涵和重点,进行设计教学,灵活选择方式方法,进而有效的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一、以德育为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初中政治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在以德育为引导的教学当中,以理论为核心的讲课方式难以实现对学生德育的实效培养。在教学中,老师应坚持理论加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课堂中进行以实践互动为主的教学开展。首先,老师应该精心设计导学案,对德育教育在课堂中的有效渗透做出有效保障。以《感受法律的尊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为例,这一课向学生讲述了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教导学生认识哪些是违法行为,如何避免违法等,教会学生做一个遵守法规的人。在以德育为引的导学案设计中,老师应该在依托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堂互动,如进行合理的问题设计。“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类?”“生活中那些行为都是违法的?”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自己寻求正确答案。其次,老师应该课前搜集切合教材的德育教育网络资源进行播放,以现实中的具体案例,深化学生的法律道德認知。通过上述实践性极强的导学案设计,不仅能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加深他们的法律道德认知,对于他们的德育培育有着十分高效的教育效果。
二、以德育为引,科学运用评价机制
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以来,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在课堂教学当中,老师过度的把持师道尊严,课堂教学活动严肃化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发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惧和胆怯心理。在以德育为引导的政治学科教学中,老师应当摒弃传统教育教学中的陋习和思想,科学运用评价机制来促进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的实效,培养学生成为自信、自立、自强的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围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鼓励学生,多给予学生肯定和赞美。尤其对于学习后进生,应采取多沟通少批评的教育原则。对于学生本身出现的一些问题,老师应该从实际生活中列举一些正能量的事例来教导和启发,避免一味批评,这对学生自信心的养成有着积极地作用。学生有了自信心,学习会更为主动,课堂互动参与更为积极,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敢于大胆发言和探究,进而使得学生从自信走向自立自强。
三、以德育为引,注重老师的示范引领功效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一直是主导者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同样处于教学与学习的核心地位。因此,老师的一言一行格外受到学生的关注。在以德育为引导的政治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将这种为人师表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到教育教学中。除了在日常与学生的学习交流中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之外,在课堂教学上,可以将自身所见所闻或者经历的一些事件作为德育教育的素材讲述给学生,从而影响学生和带动学生德育的教育和培养,这也就是“言传身教”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认知培养推动不容小觑。
教育教学的优化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初中政治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入贯彻和落实,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着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优秀思想道德品质与健全人格的人。使得他们将来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成为一个优秀能力与品格兼具的新时代人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进行设计教学、灵活应用方法,全力促进德育教育价值目标的实效推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3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