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的方法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进行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有效地向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中学生了解并认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德育渗透;红色文化;培育合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12-0092-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体现在教材教学、校学校风建设之中。因此,要让中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学校和教师应大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各个方面。
  一、结合德育教材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可以体现到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地渗透,促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1]。因此,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植入。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为例,教师应该在教材的基础上提炼出涉及到“友善”的德育内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理解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还应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如七年级学生进入中学不久,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适应能力,让学生懂得自立自强,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关爱、自尊、自强意识的课程。八年级学生应重点为他们讲解与人合作的重要性,逐渐内化其道德品行。九年级学生要注重培养其自主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能力,缩短学生与核心价值观的距离,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培育友善价值观,从而使学生能以中立的角度看待身边发生的事情。
  二、融入红色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密切,前者是后者的载体和资源,后者则是对前者的传承和弘扬。因此,中学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将红色文化融入其中,充分发挥其德育价值,丰富中学德育教育的内容、方式和路径,促使广大中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增强集体责任感。
  为此,学校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红色文化教育主题活动,增设一些与之相关的课程,举办主题讲座,多举措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了解红色文化的知识。相关课程和讲座可以邀请红色人物或其后代来讲,这样可以增强革命年代红色文化的真实感。所讲内容必须符合新时代的特点,不能仅仅是叙事,可以讲波澜起伏的革命历史,抗战红軍的英勇事迹,新时期重走长征路践行“长征精神”的人物故事等。如此,能够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悟红色文化的内涵。
  三、立足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校应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并能够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使传统文化彰显时代魅力。中学阶段,可以充分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深化孝老爱亲教育、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促使学生提升道德水准。
  四、形成培育合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不是学校一方的责任,还需要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需要三方合力共同作用,才能真正产生效果[2]。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学校应做出的努力外,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体现的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和文化,也是传统伦理道德的传承。父母应积极进行自我教育传承良好家风,选择恰当的方式增强对孩子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力度。
  社会团体应做好宣传工作,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主流价值观,开展网络德育,以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于细微之处影响他们的思想、价值,避免不良价值观对其造成思想侵害。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在中学阶段向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铸魂工程,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同时也是一项固本工程,影响着每位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健康发展,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因而,在当前社会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更具长效性的培育方法,为国家培育出全面发展、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胡媛媛.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08).
  [2]韦乂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1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