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学习、探索、不断完善自我的活动,也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中介,教师要创造幼儿自主发展的机会,注重对活动的有效指导,同时要保证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主体性地位。学习贯彻《指南》精神,如何让区域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得到更有效的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备了较高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小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289-02
幼儿區域活动是幼儿个别化的学习活动,它以幼儿的学习经验、需要和兴趣为主要依据,老师创设富有开放性、丰富性和挑战性的环境氛围,让幼儿与环境不着痕迹积极的互动,获得个性化和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的活动。区域活动已成为幼儿一种自主我学习、操作发现、及时调整、继续探索,不断完善的活动,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下,幼儿的身心是愉悦而积极的,操作是投入而专注的,区域活动满足了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随着对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深入学习钻研,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区域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重要的学习活动之一,在我们幼儿园得到了广泛的开展。
一、创设宽松、自由的区域环境,满足小班幼儿的心理需要
区域的环境创设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投放有利于幼儿个别化活动的环境要素,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过程。环境的创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对幼儿的了解、有儿童学习内容、能力的判断以及教师自身多教师角色、教育价值观的体现。
二、提供自由操作、调整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学会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要解放儿童的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个别化的学习,是通过自己原有的经验,在自我摆弄中,不断尝试、操作探索活动而获得的。教师要给予自由尝试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静待花开,等待成果的出现。当幼儿在自主探究中,想法不完善,目的不明确时,教师要学会允许幼儿犯错,不要急于介入,相信幼儿有能力去解决,学用不断质疑的方法,再次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如:表演区里,孩子们正在上演“熊来了”的表演游戏,游戏进行到下大雨时,道具房子只有一个,小动物把房子挤得满满的,没有地方躲的小动物就四处窜,导致很多小动物就生病了。游戏后,我打着喷嚏跟孩子们说,淋雨感冒真难受,有什么办法不会让自己淋雨呢?第二次游戏开始前,我发现几个聪明的幼儿在百宝箱找出了几块垫板和一块大的塑料披风,振振有词的说,等会我们就不会淋雨了。果不其然,到下雨环节时,他们不慌不忙的拿出垫板、塑料披风放在自己的头上挡雨,除了几只没有垫板、塑料披风挡雨的小动物淋雨外,其他的小动物都躲得好好的。第三次游戏,还是那几块垫板和那个塑料袋,可喜的是,拿垫板和塑料袋的幼儿会主动的招呼同伴一起多与,两个拉着一小块垫板,三个顶着一个塑料披风,在游戏中笑着分享着。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孩子通过多次尝试和演出获得的答案,比我们硬生生的把答案告诉他来得强,而且记忆力深刻,创造能力和合作力也得到提高。
三、创造条件并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在区域活动中,师幼间互动固然重要,但幼幼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是不能代替。幼儿之间可以毫无约束地自由讨论、交流、互动及畅谈,保持了自主独立性,又有互动学习的经验,这是师幼互动无法比拟的。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往往先想到和自己的同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寻求答案。如:操作区的斌斌正在玩夹彩球,可他的手太小,怎么摆弄都无法用一只手把彩球夹起来,在他困惑的时候,他抬起头刚好看到邻桌的若鑫小朋友也在玩夹彩球,只见若鑫是用两只手来夹彩球的,他也试着用两只手的力量去夹彩球,终于把彩球夹起来了。教师要有足够的敏感性,善于发现不同幼儿的优点和缺点,有效的引导幼儿自然交往和互动,优势互补,让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互相影响,共同提升和进步,有效地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让幼儿成为真正的活动主人,并在观察中支持和引导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善于观察、捕捉幼儿区域活动的行为,适时的介入指导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敏锐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充分信任幼儿学习的能力,为他们主动学习提供必需的条件。只有当幼儿出现了疲劳或遇到操作瓶颈,经验和能力受到局限,难以再继续探究时,才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及时激发他们尚未意识到的发展需求,这样的支持十分必要的。要是幼儿需要帮助时,却没有获得支持,会使他们或放弃探索,或深受打击,或停滞不前;但也不能无底线的一味支持,那会促进幼儿助长依赖感,使其能力的发展受到压制。因此,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捕捉幼儿学习活动中面临的困难,锐利的分辨出哪些问题幼儿能独立解决,哪些需要老师适时的介入指导,及时把握介入的时机,让幼儿的困难迎刃而解,继续向前探索前行。小班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是比较弱,只要他们乐于动手、乐于多次操作探索,教师就不要急于干预,而是学会仔细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慢慢放手等待,坚持做幼儿坚强的后盾。如:在建构区里,小赫正在用不同大小的纸杯和纸板搭高楼,建到第三层时,高楼有点倾斜,到第四层时已摇摇欲坠,建第五层时,高楼就倒了,教师在旁观察他一直重复搭建了好几次,可每次到第四或者第五层时楼房就倒塌下来,他开始懊恼了,把纸板和纸杯开始分类准备收起来了,老师这时需要必要的介入:引导小赫观察他建的高楼和我们平时看到的高楼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他建的楼房容易倒塌,是哪个环节出现了失误?如果再搭建一次,你会怎么搭?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发现问题,并再次尝试,鼓励他完成操作,获得成功。幼儿非常在意自己在游戏中是否得到老师的肯定,要是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幼儿的兴奋点就会得到激发,不断强化。因此,区域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强化和激励幼儿积极学习的个性化行为,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小班教师在区域活动指导中要明确的自己角色定位,在活动中做真正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适时的合作者。关心并走进孩子的内心,才能对区域活动的时间、空间作出更好地更合理的安排;对幼儿需要的,符合其年龄、兴趣特点的物质材料进行选择、投放;灵活运用策略,进一步引导他们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望,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开发每一个孩子的智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春燕.幼儿园区域活动新论一种生态学的视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陈露雅.区域活动设计中的系统思考[J].早期教育,2007(1).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2012年9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42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