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发展学校课程领导力中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十三五”期间,天津的高中校迎来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科学选才为目的高考综合改革。在此背景下, 紫云中学着眼于学校教育发展观、课程价值观和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深度思考,走上了一条改革探索之路。
一、理念先行——找准发展定位,明确育人方向
梳理紫云中学办学历程,面对生源差异化、多元化发展的现实,经过广泛的调研,学校树立了“理解差异、尊重个性、赏识优点、包容不足”的学生发展观、“爱心至上、责任为重、智慧优先”的教师发展观和“健康花园、学习乐园、精神家园”的学校发展观,确立了特色鲜明的育人目标——“和诚博雅”。和:指身心和谐,人际和谐,人境和谐;诚:指真诚待人,坦诚做事,忠诚爱国;博:指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博学多才;雅:指情怀优雅,举止文雅,志趣高雅。
为培养“和诚博雅”的紫云学子,学校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提出了适合自身特色发展的教育命题——和谐共生教育。这种继往开来的教育理念以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师生的心灵,成为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的风向标和指路明灯。2016年,紫云中学将“和谐共生”确立为学校的办学理念,镌刻在校门口的巨石上。“和谐共生”办学理念的文化内涵为:遵循教育规律,理解尊重差异,围绕“和诚博雅”的育人目标,凝心聚力,创设包容、友善、互助的育人环境。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和优势发展,优化学校教育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使之协调共进,形成学校教育发展的整体合力,促进不同学习潜能、不同思想性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认知的生命主体共同成长、成才、成功。“和谐共生”办学特色彰显了“和而不同”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如今,“和谐共生”的办学理念已经深度融入学校课程文化,成为学校课程建设和发展的指南针。
二、深化改革——突破传统机制,释放创新活力
2016年12月,学校成立深化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赴江苏、上海、浙江等地进行深度考察。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专家团队的引领下,基于天津有关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文件精神,遵循紫云中学教育发展观和“和谐共生”的办学理念,学校统筹规划了《紫云中学“十三五”课程方案》《紫云中学“十三五”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在这两个方案基础上,规划设计了《紫云中学“十三五”发展教师课程领导力实施方案》《紫云中学“十三五”学业生涯教育实施方案》《紫云中学选课走班实施方案》《紫云中学“十三五”智慧校园建设方案》。经过整体规划后,一张紫云中学高中课程改革的蓝图已经绘成。于是,作为天津市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校,紫云中学开始先行先试、真行真试,全面发展学校课程领导力。
在学校深化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规划下,分别组建了课程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生涯发展与心理教育中心。三个中心围绕选课走班协调联动:学生生涯发展与心理教育中心着重“选好”,课程中心力求做到“走好”,教师发展中心立足“教好”。学生生涯发展与心理教育中心推行首席成长导师和成长导师并轨协作的指导机制;课程中心推行“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轨运行的课程管理机制;教师发展中心推行名学科、名教师、名成果协调联动机制,将优质学科工作室与名师工作室的各项工作围绕“名成果”协调运行,促进学校课程领导力高水平全面协调发展。各中心协调联动,以项目化工作的方式运行,打破了原有的处室界限,形成了适应新高考改革需要的全新运行机制。
三、课程建设——集约优势资源,建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内容。
(一)建构紫云中学课程体系,提高学校课程领导力
2016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崔允漷等全国知名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导向,结合学校的文化理念,建构了“和谐共生”生态树课程体系,为學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核心素养,提供丰富多元、优质特色的课程资源。
“和谐共生”生态树课程体系用树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来描述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业成长过程,体现了生命健康而有个性成长的生态面貌。生态树课程体系由两部分组成:共生树课程——根系课程(学科必修课程)和生涯发展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学科选修课程);生态圈课程——阳光课程(德育心育课程)、祥云课程(校本课程)、雨滴课程(微课程)、深蓝课程(跨界课程)。这些特色校本课程为“树”的成长提供生态环境和阳光雨露。
(二)培育“和谐共生”的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
“十二五”期间,学校以天津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高中校构建和谐共生课程文化的行动研究”为先导,研发了一批具有广泛区域影响力的优质特色校本课程,培养了一批具有学校课程研发能力的优秀教师。“十三五”期间,学校建立了祥云艺术中心、体育与健康中心、创客中心、祥云书院、学生生涯发展与心理教育中心等,作为校本课程研发基地,实行项目负责制,集约校内外优质课程资源,孵化生本化、精品化、特色化、多样化的校本课程。
以阳光课程群为载体培育“和诚”品格。学校创新开展多元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健全心育网络,培养学生健康人格。
以祥云课程群为依托,创设“和诚博雅”的育人氛围。无人机、3D打印、激光雕刻、VER机器人等创客课程群,给有特长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高雅艺术校园五彩缤纷。学校是天津市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天津京剧院京剧艺术教育实践基地。非洲手鼓俱乐部、紫云boy合唱团、民乐团、戏剧社、民族舞团、现代舞团等多个社团在全国艺术展演中获奖。
博雅书香校园彰显经典魅力。以语文、历史两个滨海新区优势学科为主体,以祥云书院为阵地,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为载体的经典阅读文化实践活动,举办国学大讲堂、魅力汉语大赛和经典诵读大会,培养学生优雅情怀、文雅举止、高雅志趣。
(三)依据新课标构建各学科课程体系,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落实 2017年新课标颁布以后,针对《国家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学校各学科着力构建学科课程体系。在此项工作中,学校充分发挥优秀学科的引领作用,利用优势学科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专家指导团队力量,率先构建本学科课程体系模型。
语文学科作为滨海新区优势学科和天津市高中特色学科,在课程建设方面走在前列。语文学科特色课程体系的创新点在于立足学科原有基础,突出文化传承,从学科孤立走向学科融合。
信息技术学科的跨学科综合研修课程,不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高的课程资源平台,也为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打造了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在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方面的课程开发能力。
开发适应并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多样、丰富、可选择的课程体系,是普通高中的重要使命,建设校本化的学科课程体系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通过课程的选习,帮助学生唤醒自我、发现自我,并最终成为更好的自我。学科课程建设的新要求,必须有与之匹配的教学环境和资源。以专业化、信息化破解这一难题,创新动能驱动发展,是紫云中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四、生涯教育——适应改革要求,助力学生发展
(一)创新机构建制,统筹规划生涯指导工作
为了更好地应对新高考改革的变化要求,将学生生涯指导和心理教育工作有机整合,学校组建了学生生涯发展与心理教育中心,该中心主要职责是依据学校生涯课程建设、选课指导系统和学生学业生涯指导手册指导学生作好选科决策,完成学业生涯规划;依托研学活动、校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职业体验,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提升认知能力;依托生涯导师制度,加强对学生的个体生涯指导,探索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学生发展和德育管理机制新模式。同时,学校还规划建设了生涯发展与心理教育中心功能实体,包括团体生涯辅导活动室、个体生涯规划咨询室、生涯测量室、虚拟生涯体验室、交互式生涯教室和开放休闲区等六个功能区。实体中心建设完成后,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生涯教育的发展,为所有学生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生涯规划资源和服务,提升他们的生涯规划意识和发展能力。
(二)编制指导教材,多维推进学业生涯指导工作
新高考改革变化中,最为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取消文理分科,实行“6选3”自主选科政策。为了避免学生在选择过程中的迷茫和慌乱,学校于2017年编写了《紫云中学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导手册》,手册中向学生和家长呈现了关于新高考改革的各项重要政策、学校课程方案、高中学科主要内容和学习特点介绍、高中学科与大学专业的关联介绍、“6选3”学科师资力量情况和高校专业对高中学科的限报要求介绍等主要内容,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简单易做的自我测量表,旨在让学生和家长在走进高中学习的第一时间就能比较直观的了解政策,明确任务。以该指导手册为依托,学校在2017年暑期及第一学期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寒假和第二学期伊始,分别为学生和家长安排了一系列专题培训,从高考改革政策解读、学校课程方案说明、高中学科见面会、选科决策核心要素解读、高校与专业宣讲、自我测评指导、预选结果数据解析等方面,有序推进学生和家长对政策的深入理解、对未来专业的宏观认识、对选科决策的科学把握、对自我情况的准确判断。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体验,在学校整体指导下优化自己的选科方案组合。
(三)实施“双导师”引领,把整体指导和个体辅导有机结合
大量的学生生涯指导工作和学生走班的分散管理工作给原有的单一班主任管理体制带来很大挑战。每班一名班主任老师按照原有的工作模式在时间和方法上很难完成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管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学校设计了“1+2”双导师工作体系,即为每一名学生同时配备两名导师(首席导师和成长导师)辅助引领,解决学习发展中的问题。“1+2”双导师工作体系,由各班班主任出任班级首席导师,总体把握学校改革方案在班级中的落实,按步骤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各项任务;由各班级科任教师出任成长导师,学生利用入学初期的一段时间了解身边的教师,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選择适合自己的学科教师为成长导师,学科教师利用自身对高中各学科的主干知识和对相关专业领域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为了更好地保障“1+2”双导师工作体系的整体运行,学校从两个方面提供了相应的保障和支持:一是教师培训。学校安排专项培训经费于2017年6月完成了对全体新高一教师的新高考改革政策和生涯规划教育的脱岗培训。各学科专任教师通过培训极大地提升了生涯教育专业知识,掌握了学生学业生涯指导的技术方法,并且通过专业考试取得了国家级生涯规划师的资格认定。二是制度建设。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导师工作制度,印发《紫云中学导师工作手册》,从运行机制、工作流程、责任要求、考评方式等各个方面细化了导师工作管理,使导师工作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方可依、量化评估。
(四)依托专业生涯伴随系统,拓展生涯指导空间
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特别是选科决策过程需要广泛收集各类信息,从而实现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对接职业发展的目标。这一过程单纯依靠讲座培训和面谈辅导是难以解决的。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引入专业的生涯伴随系统辅助,高效率地完成了学生个性化智能评估、选科资源库建设、后台数据分析、导师在线管理等诸多工作,帮助学校系统性地解决了新高考改革下学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生涯伴随系统方案系统全面、操作简便智能,能够兼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系统涉及学生、教师和教务用户三个端口。学生用户、教师用户和教务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权限来查询自己或本学校选科信息。对学生个体而言,实现了从自我认知、了解高校、学职衔接、能力匹配到智能模拟选科,帮助其完成生涯指导的全程线上操作;对学校而言,通过后台的大数据分析,及时了解全体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分析状况和每一次模拟选科的整体趋向,为开展学生整体培训和教师个体辅导提供依据。生涯伴随系统中的生涯导教平台还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专门路径,了解学生测评情况和学习动态,每一位学生导师均可以利用专属账号登录平台的对话系统与所辅导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在线交流,极大地拓展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空间,使生涯指导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现实空间扩展到网络空间,摆脱了时间和地点对师生交流的束缚。学校亦可通过后台管理系统查看导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情况,从师生交流的整体动态情况来量化教师工作。 五、选课走班——创新选课模式,稳步灵活推进
选课走班的实施重心为“选”和“走”。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清楚地回答了为什么选的问题,国家高中课程设置方案和紫云中学课程方案回答了选什么的问题,充分的学生生涯发展指导又解决了怎么选的问题。围绕着“选”的问题都基本得到突破,接下来就要解决有关“走”的问题了。
(一)有序推进,建立教育新态
2015年,紫云中学的校本课、社团课实现网上选课,以走班的方式进行了初步尝试;2016年,在高一年级尝试数学、英语两个学科分层走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17年上半年,在第一届课改年级——高一年级设计推行“3+3”模式,即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轨运行的中走班模式;2018年,根据学情和校情将高二年级选课走班调整为“3+2+1”模式,即“定二走一”。这样,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既不冒进,亦不保守,逐渐形成了具有紫云特色的“一二三四”走班模式。
(二)步步为营,明确时间节点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为第一个时间节点,开启选课指导,通过生涯测评、确定导师和模拟选课三个环节,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初步确定选课方向。高一寒假前为第二个时间节点,此时已经进行半年的全科体验式学习,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同时学校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创客中心、祥云书院、生涯发展与心理教育中心等课程基地提供丰富的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此时完成选课确认已水到渠成。
高一第二学期开学为第三个时间节点,正式实施选课走班,保留原有行政班,语、数、英、技术、艺术学科在行政班上课;物、化、生、政、史、地组建教学班实施教学任务,实行任课教师负责制。
高一水平考试报名前为第四个时间节点,学生确定合格考试科目,完成教学班微调。
(三)以生为本,留出调整余地
为了给学生留下更多思考的空间和回旋的余地,学校在推动学生选课、进行尝试性走班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在某些学科尚在迟疑、纠结的学生,安排了一个“6选3备1”的过渡期,力求使学生能够在高一后半程的学习中逐步明确目标,缩小选择范围,趋近自己的最终理想方案。“6选3备1”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6选4”“6选5”,并非学生无意识的自然淘汰,而是通过“明暗双线,双管齐下”,既给学生留出犹豫的余地,保证学生的自主选择,又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避免盲目。。
(四)科学分析,实施“定二走一”
进入高二年级,合格考试已经完成,学生选考科目基本确定,学校开始实施分类分层、“定二走一”的编班方式。依据学生选科数据和高一期末考试成绩,参照达到建班人数的选课组合,按照选考三科组合优先分类分层、再实施定二组合分类分层的原则,组成行政班和教学班。
在“6选3”的20种组合中,选择历史、地理、政治的学生最多,择优单独建班,剩余学生与另外四个超過100人的组合按照定二原则二次分班,以A/B班的形式分层教学。A层班的覆盖范围较大,借助于大数据分析,实现了每名学生“6选3”的任意两科组合都有进入A层班级可能。目前“定二”组合中以化学、生物组合人数最多。
我们不刻意追求有多少人在走班,不认为这就是创新、跟潮流;我们也不回避有多少人在走班,不认为走班就一定会不稳定、浮躁。总之,由于切实实践了课程建设“大步走”、管理方式“半步走”、必修走班“缓步走”的战略战术,学校的选课走班推进整体平稳,秩序良好,课间大家奔走在楼道里,穿梭在各教学班之间,真正体验了“走起来”的感觉。
(责任编辑 吴淑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