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音乐课堂最美的教学语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文通过一堂公开课,分析教师如何想方设法用不同的方式去引导学生细致地、层层深入地反复聆听,如何运用聆听来帮助学生区别同一个作品的不同表现手法、演唱形式、风格特点,从而快速熟悉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优美,并在聆听的基础上如何使学生通过动作、语言等综合性体验去感受音乐的美。音乐课堂中只有通过不断、有效的聆听,才能让学生逐渐熟悉和理解音乐词汇的构成方式,既能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韵律之美和美妙的表现力,又能引起其探索音乐奥妙的兴趣,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地去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接受音乐。
2018年11月4日,我市新一轮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公开课活动在全市各个县区分别有序进行着。作为班主任的我今天所要听课的对象是我一直很“不放心”的何老师。她的课经常上得天马行空、不守章法,但又不得不说这是一位很有灵性的教师,有很多想法,吸收新知识新理念也非常迅速。不知经过这几轮的培训,这位教师能否把自己身上那些一些问题修整好?作为一节骨干教师的公开课教学,她的课堂会不会又出现什么乱子?带着既期待又不安的心情我走进了教室。
上课伊始,何老师拿出一沓彩色纸片,逐一地分发给学生,让同学们用纸片随性折出自己想要的图形。我和另一位听课的教师不约而同地对视了一下,从各自的眼神中都读到了一种不可思议。“出其不意”若是用得好就是“一鸣惊人”,若是用砸了就是“一塌糊涂”。我这回且看她到底是会“一塌糊涂”,还是会引导出“一鸣惊人”。
收到孩子们的“艺术品”,何老师显然十分开心,她笑容可掬地捧着各色的漂亮折纸说道:“老师给你们的不过是一张平凡无奇的白纸,但是经由同学们无限的创造力和灵巧的双手,却回馈给老师各种各样漂亮的艺术品。那如果老师给你们一首简单朴实的民歌,同学们能不能把它演绎得更加精彩呢?”收到鼓励的同学们一致性地跃跃欲试。好的导入是成功课堂的一半,何老师给了大家一个大大的惊喜。
第二个惊喜又接踵而至。何老师并没有如传统教学中那样坐在钢琴前一句一句地教唱,而是引导学生聆听了不同版本的中国民歌《放马山歌》,在每一遍聆听,时何老师都引导学生用各种节奏及肢体语言参与音乐互动……如此往复之后,新歌还未教唱,学生就已经整整聆听了七遍歌曲,对这首《放马山歌》的旋律和歌词基本都已熟悉了,演唱歌曲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
孩子们一开口演唱,何老师就发现同学们的演唱声音非常生硬,于是她利用自己在声乐上的优势,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发声练习。由于歌曲在聆听中早已熟识,孩子们无须分散精力于音准、节奏、歌词等低层问题,则更能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音色的雕琢上,演唱音色很快就得到了良好的改善。短短10分钟,同学们就已经能够用较为优美的音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毫不费力地背唱下来。此时离下课时间还有整整20分钟,我的心又随之悬了上来,难道接下去的半節课就是不断重复演唱这首歌曲吗?
何老师像是了解所有听课教师和学生们的疑问似的,第三个惊喜如期而至。只见何老师在屏幕上播放了“玖月奇迹”演唱的《放马山歌》,让学生们在对歌曲的多次聆听和演唱之后,还未来得及腻烦,就又被高高吊起胃口。这可不仅仅是因为“玖月奇迹”的人气,更是因为这个版本的演唱形式与其他版本不同,在男女声对唱的基础上还为歌曲编配了副旋律,使原本很朴实的民歌变得动感十足、丰富多彩且充满着时尚元素。当何老师把这首歌播放完,同学们已经热情高涨,接下来的环节自然是顺理成章了。在何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很快地学会了这个版本的和声部分,于是老师和学生开始了各种尝试:男女声配合、对唱配合、师生配合……完美的民歌创编环节中孩子们再次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聆听、演唱歌曲,一首简简单单的《放马山歌》已如课堂之初孩子们巧手折出的各色艺术品一样精彩纷呈,而歌曲的旋律也早已随着课堂中各种形式的、多遍的聆听和演唱深深烙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整节课学生都处在积极的配合、学习中,气氛十分活跃,教学质量自是毋庸置疑。
课后,我和所有听课的教师都感到十分惊喜,这个平时不按常理出牌的何老师今天的课堂中不但没有出现“语出惊人”“颠三倒四”的现象,反而还把课堂进行得如此精彩,果然是“一鸣惊人”。那为什么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如此顺畅呢?我和观课教师都有一致的看法,那就是在课堂最初何老师已经把《放马山歌》让学生进行了多次的聆听,在未教唱新歌之前学生已经对这首歌曲有了七次反复但不是单纯重复的有效聆听,所以教师在教唱环节用时就特别少,而是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后面精彩的创编环节。
我国著名音乐教育专家吴斌说过,音乐是以“听”为核心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若能设计好教学步骤,以兴趣为引导,一遍又一遍地聆听作品,一步又一步地指向作品,不断地将作品内化在学生的心里,那么,学会一首歌曲或教会他们欣赏一首作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可事实上,大部分音乐教师受其他学科教育学的影响,认为音乐的学习也应是从元素到整体(如语文的学习是从字、词、句、段到整篇文章等)。在教唱或聆听音乐作品时总是以分析音乐为主,学唱一首歌曲也是从音乐的元素开始,往往把一首作品剖析得支离破碎,致使整体感严重缺失。而音乐学习的方法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恰恰相反,它是需要从整体开始,在整体的聆听中感受元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并对音乐进行记忆的。所以在我们日常的音乐教学中要采用像儿童记住语言那样自然的学习过程来学习音乐,不断给学生进行聆听的积累。当这种音乐聆听经验积累到适当的量以后,学生自然就会对音乐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从而愿意去聆听、去歌唱并且逐渐热爱聆听和歌唱,而我们的音乐教育目的就在这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中逐渐达成了。
何老师的这节课就恰恰符合了这种反复聆听的教学规律。整节课中学生没有因为单纯的重复聆听造成听觉疲劳,而是歌曲的旋律在教唱之前就已经深深地被学生们记住了,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也记住了歌词。这节课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教师摒弃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新歌教学不再从唱歌谱、念歌词、分析乐句等等进入,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教学,把原本完整的歌曲碎片化,让孩子们像学习语文、数学等科目一样也从元素开始学习,等真正唱歌的时候,学生们已经兴趣全无。而这节课教师则是通过层层的反复、有效地聆听,将音乐这种“听觉艺术”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巧妙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断推新、推高,让“聆听”成为一条无形的丝线,将课堂中颗颗散落的珍珠完整地串成美丽的项链。
一节优秀的音乐课,不仅是一个成功的案例,更能传达出新颖、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这节课为所有教师带来的就是一个突出的“听”字。不论是歌唱教学还是欣赏教学,“聆听”都是音乐教学的基础。“聆”和“听”是同义词,但也有细微的区别,听是一般的听,而聆是侧耳细听。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切记不可单纯地重复听音乐,而是要想方设法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细致地、层层深入地反复聆听。而只有通过不断有效的聆听,才能让学生逐渐熟悉和理解音乐词汇的构成方式,既感受得到音乐的韵律之美和美妙的表现力,又能引起其探索音乐奥妙的兴趣,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地去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接受音乐。让我们一起努力使学生养成“聆听”的良好音乐学习习惯,也让“聆听”伴随孩子们一生去热爱音乐、享受音乐。
(责任编辑 周子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5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