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汉合班《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民汉合班授课是新疆高校“民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对加强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民汉合班授课实践的成效分析发现:基础教育水平、语言能力以及学习习惯等影响教学质量。文章结合该课程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民汉合班授课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民汉合班;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0-0145-03
Abstract: Theintegratedteachingofminorityand Han students has become oneof the importantmeasuresinthereformofteaching in Xinjiang universities,whi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Han and minority students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raining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specialized basic courseof civil engineering majo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he practice of theintegratedteachingofminorityand Han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basic education level , language ability and study habits affec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were putforwar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of minority and Han students.
Keywords: integrated class of minority and Han students;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achingreform
前言
為适应新疆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自治区本科高校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科学合理,稳步推进民汉教学一体化进程,积极倡导实施民汉合班授课、混合编班;积极推进统一教学大纲,逐步实现统一课程考核标准和统一毕业标准,最终实现民汉教学一体化目标。以推进新疆高等教育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探讨推进“民汉一体化教学”的条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当前改革新疆高校教育教学、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提升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总体水平和竞争力具有现实的意义[1]。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3],根据专业培养计划,房屋建筑学课程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基于我校土木专业招生规模,在以往的教学中汉语言班与民语言班分班授课,随着少数民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国家通用语言(以下简称国语)水平和基础知识水平的显著提高,本学期在2020届班级中尝试采用民汉合班授课。
一、民汉合班授课情况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新疆农业大学是自治区重点建设的一所农业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行疆内一批次招生,疆外二批次招生。每年招一个汉语言班(40人计划)和一个民语言班(40人计划),为新疆土木专业人才特别是少数民族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2020届土木班级中,汉语言班土木162班,人数40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5人,新疆生源21人,外省生源(主要来自江苏、福建、山东、河南、四川和陕西)19人;民语言班土木151班,人数42人,男生21,女生21,南疆生源(主要来自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和田地区)27人,北疆生源(主要来自伊犁、阿勒泰和博乐地区)15人。民语言学生经过一年预科教育(民族预科教育是指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后,首先要进行一至两年的国语学习,提高其综合国语水平,以适应用国语授课的普通高校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阶段的学习要求[4]),该班级在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以下简称“民族汉考”,缩写为MHK)中,获得三级及以上等级的同学占80%。《房屋建筑学》课程开设之前,已经完成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建筑材料》、《专业汉语》、《土木工程概论》等预修课程,进入大学三年级前,MHK三级及以上等级的同学占95%。较好语言基础和预修课的学习为“民汉合班”授课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二)课堂上课情况分析
合班在一间教室里上课,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上课采用自由选座方式,教室座位排列成四大组,第一大组和第四大组基本上是汉语言同学和民语言同学跟本民族同学坐在一起,中间两组各民族同学座位相互交叉。上课时同学互相交流较少,主要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少数民族同学性格开朗外向与老师互动较好;课间同学看手机,睡觉,以本民族交流为主,虽然学校和老师一再强调教室内使用国语,但民语言同学仍然使用本民族语言。课后大作业布置以后,课间同学积极与老师讨论,少数民族同学愿意借鉴汉族同学的作业,在老师的安排下汉族同学能做到耐心给少数民族同学讲解。虽然各族学生主动沟通交流学习以外的话题较少,但课程相关内容交流相对较多,少数民族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明显提高,对课程学习的自信心有所增强。 (三)考核成绩分析
民汉合班授课,统一教学大纲,同一试卷考试(部分简答题少数民族同学选做),考核成绩由考试成绩(占60%)和平时成绩(占40%)组成,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三次大作业、考勤及笔记等。汉语言班土木162班平均成绩80.1分,不及格人数1人,占2.5%;民语言班土木161班平均成绩64分,不及格人数14人,占33.3%。土木162班新疆学生与疆外学生平均分差别不大,土木151班北疆学生比南疆学生平均成绩高8分,南疆学生中有6名学生卷面成绩低于30分。通过对比分析,MHK考试等级与课程考试成绩关联性不明显。
二、民汉合班授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教育水平差距较大
新疆各地区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北疆优于南疆,城市优于农村,从生源分布统计,少数民族学生90%来自农村,65%来自南疆各地州。土木工程专业要求理论性强,逻辑思维及对知识的连贯性要求较高,自身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难以适应。另外,由于基础教育教学水平较低,历年高考入学分数不高,考上大学的压力小,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课堂上少数民族学生热情开朗与老师互动较好,但仅局限在课堂听懂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课后复习和课外知识涉及很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5]。
(二)学生语言能力对学习专业课程存在困难
民语言学生进校后需进行一年的预科教育,但课程设置和教学侧重于识字、基本的读写和日常生活对话,对专业课学习的帮助有限。理工科专业理论性强、专业术语较多,且理工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依赖性较大,汉语言学生都未必能对知识点理解透彻。少数民族学生面临双重压力,语言表达和掌握专业理论与术语,语言基础与课程本身的难度使得少数民族同学学习困难较大,为了应付考试出现学生“背题”的现象,对所学内容完全不理解,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三)少数民族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积极性不高
通过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少数民族学生在专业选择上是盲目的,进入大学后,难度较大的理工科基础课程使学生产生了畏学心理,对所学专业失去了兴趣。从多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数据分析,只有15%左右少数民族学生从事与本专业密切相关职业,大部分学生更倾向于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中小学校教师等。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以及他们的择业倾向都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过分依赖课堂时间,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对于房屋建筑学课程专业名词,常用数据,规范要求比较多,内容繁杂,需要记忆,仅靠课堂时间远远不够,需要课后自主学习。
三、提高民汉合班授课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指导
2016年10月,新疆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通过活动教师与各族学生及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各族师生之间形成了互联、互助、互爱的友好氛围[6]。新疆农业大学实现了所有少数民族学生都有自己结对子联系老师,联系老师对学生思想动态、家庭经济、学习困难、心理健康等方面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是学生非常信赖的朋友。“亲其师,则信其道”,联系老师就像是本科生导师,要从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克服因为家庭情况,成长环境等思想封闭和见识面狭窄的局限,改变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求上进的状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推进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改革
作为新疆地方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除少数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以外,大多数学生都将走向与工程实践相关的工作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培养目标定位“地方性、应用性、综合性”,培养特色应体现在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适应能力上,以强化实践环节为重点,突出应用性和实用性。积极探索“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加大教学方法改革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通过课堂上课、认识实习,课程作业,课程设计等环节使学生掌握建筑物的设计原理、主要构造原理及常见的构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要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1. 课堂教学手段提升
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专业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课堂仅通过语言灌输,效果往往不理想,将设计原理、规范条文通过图示,表格等形式表达出来,力求简明,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多媒体授课文字结合图片、视频及动画相结合,让课堂变得更生动形象,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同学克服语言上的困难。在案例选择上,可以考虑校园内的不同类型的建筑物,这样有较强的代入感和亲切感,提高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观察能力。
2. 適当延长授课周期
房屋建筑学课程课堂授课学时由68学时减少至54学时,但教学内容不能减,反而要增加新技术、新构造及新材料的介绍。课堂学时只能用于理论讲解,课程作业及小组讨论只能安排在课后。本学期该课程安排一周6课时,上课时间9周,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和完成课后作业,对少数民族同学来说有难度。完成一次作业需要4-6小时,可利用周末时间集中完成,在上课前二十分钟和课间进行答疑,批改后返回修改,汉语言同学课后作业修改一次基本达到要求,部分少数民族同学修改二次以上,如果授课时间周期短,同学需要熬夜才能完成作业。建议安排一周4课时,14周左右完成教学计划。
3.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成立互助小组
房屋建筑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程作业,校园内的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教学实践环节不占用上课时间,全部由课余时间完成。结合学生熟悉建筑类型布置课程作业,以设计绘图为主,便于学生观察,例如:中学普通教室的平面布置,公共卫生间平面布置,教学楼或住宅楼楼梯设计,参观调研校内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和图书馆等建筑。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实践环节可以让少数民族同学有更多动手机会,由于语言障碍,在理论学习时比较困难,通过设计作业,现场调查等帮助他们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7]。 由于课程作业的特殊性,设计结果只要符合设计原理和规范要求都是合理的,交上来的每一份作业都不一样,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当面批改效果最好,需要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少数民族学生绘制建筑图和理论应用能相对较弱,教师先指派学习优秀的汉族学生给予指导,当设计成果基本达到要求后交给教师批阅,既可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又能加强民汉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在分组实习调研作业,课程设计中,将民汉学生搭配分组,在整个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4. 改革考核方式
“房屋建筑学”期末采用民汉同卷闭卷考试,个别大题民汉有所区别,重点考察专业名词、常用数据以及一些标准、规范等记忆性的内容及其应用,由于考试时间短,设计综合类不易完成,试题较少,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增加了平时学习成绩的比例,在教学实践中将平时成绩比例提高到40%,平时成绩由考勤、大作业,笔记(课堂笔记或课后读书笔记)组成,加强平时学习的监管,避免学生考前突击,死记硬背应付考试。
四、结束语
“民汉合班”授课对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新疆教育水平提高有积极作用。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课程特点创造条件加强各民族学生之间沟通合作,增进感情,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祖力亚提·司马义.新疆高等院校“民汉双轨制”向“民汉一体化”模式转型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15(03):48-59.
[2]何金春,晋强.“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08):118-119.
[3]阿不都西库尔·扎依提,等.新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的教学探讨[J].高教学刊,2017(08):99-100.
[4]窦建丽.MHK模式下民族预科教育质量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36):213-214.
[5]路俊哲,等.民漢混合编班教学对理工科学生学习的影响与对策 [J].河池学院学报,2017,37(5):117-122.
[6]杨萌,姜宏,孙新.深入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筑牢民族团结基石[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8(03):73-73.
[7]冯勇,何金春,晋强.新疆工科专业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4):42-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6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