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中资源整合策略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将过去的单一性课程标准升级为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课程标准,现行的小学科学教材包括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教科版(教育科学出版社)、北师大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苏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等,各版教材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又基于当地实际制定而具有特色,由老师教为主体向学生主动学为主体转变,这也是在新课改形势下,每位科学老师所面对的一个挑战和机遇。因此,怎样在当前版本的教学资源中将各版本教材整合、优化,取百家所长来优化自身的教学设计?同样需要一线的科学教育工作者去学习、使用。
  资源整合策略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即通过组织和协调,把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部分,把外部既参与共同的使命又独立存在的部分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系统,取得1+1大于2的效果。包括Strategic Thinking(战略思维)和Policy Decision(方针决策)两个方面,下面以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材料》单元——我们身边的材料》的教学设计为例进行介绍。
  以战略思维(ST) 为主向导,筛选不同资源间彼此相似部分、相反部分,制定方针决策(PD),将四部分内容进行统一整合,以达到教学设计的最优化处理。
  一、资源整合策略实施原则
  (一)抓住新课程改革核心
  新课程改革目的在于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樣化;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和学校文化;加快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生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科学来说,其围绕的核心在于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主体在掌握科学概念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对现实中的个人、科学、社会有关问题做出明智的抉择。在小学阶段,其包含有三个部分:一、科学知识包括着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能力;二、科学意识包括着科学热情与激情、科学行为与习惯;三、科学精神包括着人们的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
  在科学素养中,最核心部分是科学精神,即人们对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中间部分是科学知识,即人们在学校中、在社会生活中所学习并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与能力;最外围部分是科学意识,即人们在科学素养教育中所形成的、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热情、激情以及自觉运用科学的行为与习惯。
  (三)回归课堂着眼学情
  科学课堂应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要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性引导作用。学生是“学”的主体,也是教师在建立资源整合思维时的出发点和基本参照物,所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合理的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是资源整合思维原则的基本作用。
  以《材料》一课为例,在教学前,通过问卷、课前作业布置等方式可获析以下学情信息:三年级的孩子对于材料一词并无深刻理解,问及金属类材料名称,学生并不能进行准确的名词作答,在对于材料的分类和认知能力,还未能达标。需通过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识,通过不同对材料产生的兴趣来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二、资源整合策略实施步骤
  (一)对比不同版教材
  (二)应用资源整合思维(ST)进行区分和归类
  (三)制定方针决策(PD)
  整合ST表格数据,优化资源制定统一的方针决策,以人教版教学内容为主综合教学设计如下:
  第1课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3.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能够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石块、木头、书、棉花、沙子、陶瓷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二)认识材料
  1)活动一: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给常见材料分类
  1、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材料?
  2、猜一猜:这些物品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3、为什么不同的地方需要不一样的材料?
  2) 活动二:研究自己身边的物品:分类后研究
  1、是否可以替代?(有的材料可以替代,有的材料不能替代)
  2、哪些材料是无法替代的?
  3、可以替代的材料为什么不使用?(考虑实用程度:寻找材料的难易程度、造价、会不会污染环境)
  4、结束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三)总结拓展
  辩论--由3D打印机普及所想到的(方便生活,是科学技术革新的重大进步,需要大量塑料制品,是否也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会不会有安全隐患)
  三、反思
  资源整合策略(ST-PD)应用于教学上可以有效整合不同版本教材,快速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除了在同学科教学中应用资源整合进行教学设计外,在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上,依然可以采用对比、归类、叠加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化处理,但在实施中并不是一味空洞的将不同内容进行重合,而是探索不同资源间的内外部异同点,整合异同点,统一资源信息,战略思维(ST)与方针政策(PD)同组进行,以达到最优方案,促成最好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7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