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女子的教育重视些什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古代的文化教育基本把女子排除在外。先秦时期,孩子到了该读书的年龄,男子可以去上学,而女子则与文化教育无缘,她们学的主要是“四德”。
四德包括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妇德是指女性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妇言指女性的行为举止,包括该说什么话、说话的音调、说话时应伴有的仪态等;妇容指女性应该如何打扮自己;妇功指女性应承担的家庭责任,包括相夫教子、针线刺绣、洒扫杂活等。
总而言之,就是做女儿时,要遵女道;嫁人了,要守妇道;做母亲时,要有母道。
古代对女子的教育,虽然主要是妇德女工教育,但是并没有完全禁绝女子读书的路,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官宦富贵之家,女儿也会学习文化。比如东汉和帝的皇后邓绥,小时候就很爱读书,在家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她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了,对家务活不大感兴趣,“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
进入唐代,文化从门阀贵族向普通百姓普及。女子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了。唐代有的地方还开办了女子学校。据《东西女学洞记》记载,长安富平县有东、西两女学洞,人们常常听到东女学洞中传出“读书之声”。
唐代中后期,随着儒学的复兴,诗词歌赋等文化教育在女子教育内容中所占份额明显减少,纲常礼教等传统妇德教育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唐代诗人李商隐甚至不主张女子读书识字,特别不赞同女子习诗。他说:“妇人识字即乱情,尤不可作诗,诗思不出二百里。”他觉得,女子习诗容易乱了性情,有损妇德。然而,自己却喜欢才女。他后来娶了王元茂的女儿,两人生活得很滋润。最让他得意的是,妻子是个才女,会做诗。
宋代以后,对女子的束缚进一步强化,根本不重视女子的文化教育,女人读书识字不被认同,女子的上进心被大大压制了。不过,还是有一些文人公開提倡女性应该读书。如司马光就认为:“然则为人,皆不可以不学,岂男女之有异哉?”这些人认为,虽然对女子的文化教育不像男子那么严格,但《论语》《孝经》之类的经典还是鼓励女子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83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