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制定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道德与法治在我国传统教育中一直是一个教学重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科学制定对于小学生道德与法治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之间互相协调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育人、育己,也才能达到学校道德与法治管理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需要结合小学生年龄段和自身特点进行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从理想、从励志、从感恩、从爱国、从情感等全方面进行内涵建设,这是对一个人的立体培养过程。即把原来简单的、抽象的、平面化的教学转化成为形象的、具有趣味性的、能够有实效性的全时段渗透、全员参与、全方位实施、全程管理的教育目标制定模式。
  一、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管理目标
  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水平和教学管理效果,首先应在全校范围内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管理目标,从一线教师开始,以校长等管理层为核心,建立完整的道德与法治管理体系,做到真正的由上至下、由校长到学生、学校各部门联动的道德与法治网络体系,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管理有条不紊地进行。除此之外,应在全校范围内倡导大家树立道德与法治管理意识,鼓励全校师生参与道德与法治管理工作,整合学校道德与法治要素,培养大家校园道德建设和法治管理的主人翁意识。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完善德育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应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进行德育的素质。
  二、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传统道德与法治文化精神品格
  为了使学生能够不间断的感受到中国传统道德与法治文化精神品格的魅力,教师在课堂中。如教师告诉迟到的学生敲门进屋,以表示对自己和对他人的尊重;
  首先,需要改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设置适合我校学生特点、有利于学生建康成长和今后发展的德育课程。安排授课教师,保证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同时,改革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法。将传统授课的形式向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转换。教师布置关于传统道德与法治有关的专题讨论,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分组,有效进行师生互动,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传统文化精神。此外,改革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手段。启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投影仪、计算机、网络课堂等引入德育课堂可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德育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在课堂中采用活动课法、课堂讨论法、举例法、实习法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从课堂的积极参与中得到能力的提高。
  三、开展课内外结合方式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
  开展课内外结合方式,需要所有专兼职教师课程教案中将课堂与课外内容充分结合。不仅每节课必须制定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目标,每堂利用5分钟时间开展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关工作,也可以根据学生课堂上发生的意外事件随机开展教学工作,由教务科统一编制德育故事集锦作为道德与法治备课讲案,供教师参考使用。同时,需要结合课外文化活动,促进教学有效开展。如学校通过制定国学育读,要求班主任教师每天利用早自习时间自行安排10分钟,带领学生进行经典国学的诵读与学习。其形式可以为:①每周一讲。经典诵读材料需要班主任老师提前准备相关的经典故事的音频及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正确学习,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水平。②师生共读。教师配合学生进行朗读,同时将经典名句为学生分析,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能够体悟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③适度讲解。在诵读过程中,主要以学生自学、自悟为主,教师以引导为主,不做过多的干涉。只是在学生不清楚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介绍上稍作讲解。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课堂中更能遵守课堂秩序,能够尊重老师,并且减少了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制定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
  除了在课堂上,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时刻影响学生。学校的全体工作员工都要从关爱学生角度出发,关心每一名所见到的同学,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困惑,做学生的贴心朋友。同时,日常维修项目及时快捷,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课桌椅坏了,上午报修,最迟当天下午就能修好。为了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定期开展"校园十佳"、"校园之星"个人评比,评比促进了学生们的争先意识;通过"文明班级"、"文明宿舍"集体评比,加强了学生们的集体意识,主人翁精神;通过开展签约立状、结对帮扶、约束、鼓励学生树立良好品形;开展课间操10分钟站姿训练,强化学生的外在形象。通过"生活融德融发"部分的实践,使学生感受到了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还能主动介绍自己的亲朋好友到学校来读书,这正是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收获的成果。
  五、加强校园道德与法治管理有效方式的开发
  学校是是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学生进行着教育活动。优质的校园环境会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与法治观念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校园分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校园文化。每个学校都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而这些文化最终表现为其特有的校园精神。学校通过形成高尚的精神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极为优质的道德教育。第二,校园物质环境。这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能够直接接触到的校园文化。明亮安静的教室、适当和谐的标语条幅、有益有趣布局合理的黑板报、宣传栏,都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典型素材,在这样的校园中生活,处处都是道德与法治的正面引导。第三,各种文体和公益活动。学生正处于少年好动时期,在完成正常课业的前提下,
  要尽量在活动实践中让学生的思想与道德意识得以形成,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树立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多样,最终目的是为了建设更优质的校园环境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水平。
  六、家校企共同合力实施教育目标
  (一)家校联动
  建立"家长微信群"等方式随时与家长保持沟通,保证学生离校时间受家长监督。建立了家长学校,定期发放家长培训资料,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使德育工作是家长配合的工作。
  (二)校企联动
  利用开学典礼聘请企业知名人士或成功毕业生到校为学生做励志报告,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即将步入企业与企业一起开展学生综合实训,聘请实训师傅为学生讲企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礼仪规范及企业用人标准,并手把手教学。
  (三)校区联动
  与社区建立联系,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开展文艺汇演,做青年志愿者,参加爱国卫生活动拓宽学生视野;走进敬老院为老师提供服务,让学生学会感恩。
  (四)军警联动
  与军队、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军生联谊活动,开展国防教育讲座、让学生树立爱国思想,每年为学校提供军训服务。定期开展警生联谊活动,每年开展法制、安全讲座,让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教学目标的制定能否顺利开展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长抓不懈共同努力,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优秀习惯和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高本光,高淑璐,李光珠,张明亮.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新要求[J].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2013 (4) : 121-135.
  [2]王茹站,何艳,刘连奇,李丹丹.小学生社会能力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9) : 134-145.
  [3]杨志伟,刘少文,李雪荣,王家营.儿童行为问题、学业成绩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模型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 (4) : 109-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8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