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对于高职院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做好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可从凝练校园精神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校园文化活动做到形式性与教育性并重,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融入优秀传统文化,重视引导和打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校园文化教育阵地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6-0014-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6.007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要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职业教育体系,我国高职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关乎我国培养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思想素质。近年来,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积极发挥优秀文化的校园育人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不断建设、发展、提炼、积淀而成的包括物质、制度、行为、精神等在内的一种独特的、影响人发展的场域。
一般而言,高职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次。物质文化是校园内以有形的、外在的、可见的形式承载的文化表现,如校园建筑、绿化标识等;制度文化是为维系校园内各类关系而形成的各类行动指南,如各类奖惩措施;行为文化是依托物质文化,遵循制度文化基础上,体现精神文化的各类校园内的师生行为及感受,如校园活动、师生关系等;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内核,是校园内最有认同感的、最凝练的、有形无形存在、影响师生的文化,如校风、校训、校徽等。
高职校园文化具有职业性、传承性、发展性的特点。所谓职业性,是指高职院校就业导向的培养趋向,使得其校园文化具有面向用人单位的职业性的特点。传承性是指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历代师生不断建设、凝练而成的,具有影响后来人的文化继承、传递特点。发展性是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仍然存在建设不足与薄弱环节,呈现出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特点。
二、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是办好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建设一般有四个组成部分,即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与制度文化建设。这四类文化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使高职院校从校园环境、师生行为、规章制度、学校精神等都成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现在的高职学生都是网络一代,其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具有鲜明的个性,加之其学习动力不足,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需加强。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价值引领、渲染引导的作用,高职院校如能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企业先进文化,挖掘自身办学特色,营造出深得师生认同的校园文化,将有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从而为做好各类教育教学提供文化支撑。
(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校园文化育人
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满足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决定了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的个体,这样才能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站住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参照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标准的基础上,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理念愈来愈受到行业企业的重视,因此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无不体现着对学生品行和综合素质的看重,因此高职教育也应充分体现“育人为本”这一基本原则。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是全方位体现高职育人的重要着力点。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沟通校企间合作的桥梁
校企合作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有效模式。但是学校与企业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表现在如企业是管理效率而学校是管理育人。由此造成校企之间存在差异与分歧,为了弥合两者之间的分歧,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性,重要的一个沟通桥梁就是校园文化建设。换言之,即校企文化融合,也就是企业文化要融入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借鉴与感受企业文化,从而培养既有人文素养又有企业精神的技能型人才。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促进校企合作、校企融合、校企共生。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轻视精神文化建设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支持下,高职院校从规模、数量等都经历了大踏步地发展。很多高职院校修建了新校区或是改建了原有校区,新建校区的硬件设施与环境,如校园总体布局、建筑、景观和实训场所等,为成千上万的师生提供了优美舒适的环境以及实用性的设备,同时也彰显出了高职院校的职业文化特性。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片面追求硬件设施以及实用性功能的实现,大楼、宽路、草坪等代表什么?为什么设置?要起到什么样的隐性教育功能不得而知。这就如同博物馆的古老带给人故事与厚重的历史,而摩天大楼反而空洞雷同。简言之,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精神文化因素。
大学因有大学精神而不断传承,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代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应体现学校自身的精神与内涵,而现实情况是诸多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存在借鉴、雷同。以高职院校的校训为例,学者彭振宇曾对200所示范及骨干高职校训进行调研,发现这些学校的校训表述呈现单一、雷同、缺乏个性等特征。 (二)偏重职业技能本位教育,忽略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迈上新台阶,高职院校日益呈现出扩张、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与就业为本的培养导向,造成高职院校更多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如理想信念、职业修养、人际合作、精益求精等精神层面的教育不足。高职院校诸多与上述人文素质相关的课程,要么课时被压缩、要么授课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教育教学。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也更强调职业性,忽视了人文性。
(三)高职校园文化活动娱乐性强、教育性不足
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是通过显性的、隐性的方式进行育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形式热闹、有娱乐性,但是缺乏教育性的问题。雖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认可校园文化,学校可以借助流行的形式、学生热衷的方式开展,但这不代表可以丢弃育人的原本功能。比如,在一些高职院举行的运动会上,越来越多的学校让学生自主选择入场服装与方式,于是可以看到各类奇装异服、怪诞表演等。此类校园文化活动起没起到教育的意义可想而知,甚至可能造成负面的教育影响。还有些校企合作的校园文化活动,过分地体现了商业化、宣传效应,没有很好地从育人的角度思考如何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因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世代积淀的一种精神力量,是支撑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力量源泉。现在的高职学生由于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各种国外的节日、习俗甚至宗教的影响愈演愈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严重缺位。学生热衷于模仿、崇拜国外的节日活动,忘记本土传统节日与意义;信奉各类宗教,无视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高职院校在重要的传统节日,没有通过仪式感的教育感染学生;各类课堂教学、思政课的教学等不注重讲授、传播传统文化。
(五)忽略网络文化对于校园文化影响的作用
高职学生都是00后,是伴随着网络长成的一代,手机上网获取信息、互联网交往等是他们的鲜明特征。诚然,互联网将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与视野,增加获取知识的渠道以及提升人际交往的效率。但是,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高职生而言,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纷繁复杂的互联网,充斥着各类不良信息,如果不加以引导与管控,高职学生将会坠入“网中”不能自拔,甚至走向歧途危害他人与社会。以网络直播、抖音、网游等新生网络娱乐形式为例,这类媒介本身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如果其中包含不良因素,则对学生充满着吸引、诱惑,诸多学生模仿、游戏,严重影响学业,影响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现实的高职教育中,学校一般关注传统的校园文化建设,对于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教育效果的负面抵消作用重视不足,造成学校管理与育人的真空地带。
四、做好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一)凝练校园精神文化,打造各具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统领。校园精神文化体现在如校风、校训等高度凝练且内化在师生心间的学校历史传承。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精神文化都已有一定的基础,只不过特色不够鲜明,不能很好地代表各自学校。好的校园精神文化一定是有自己的特色与高度的认同感、感染力的。例如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校精神是“航空报国,追求卓越”,既有航空类院校的特色、又有育人的要求。具体来讲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校园精神文化的挖掘与建设:一是通过梳理办学历史,挖掘和传承历史办学中的特色与品牌,进而升华为学校的精神文化;二是可以通过立足学校所处的区域,将学校精神文化与区域文化、产业特点相结合,打造校园精神文化;三是结合办学依托的行业特色,如航空、交通、纺织等特色鲜明的学校,依托行业特点与行业精神塑造校园精神文化;四是借鉴优秀高校的精神文化进行改造,但此类精神文化的建设模式已经逐渐被抛弃。
(二)通过物质文化营造和教学、管理文化变革,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现今社会,优秀企业信奉的都是诸如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其选人用人标准不再局限于满足技能型的工作胜任,很多时候是看重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人文素养是促使学生综合素养养成的重要载体。人文素养包括职业精神、人际交往、意志品质、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等。
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打造富有人文情怀的物质校园环境,从教学楼的教室到学生的寝室,甚至卫生间、花草树木、井盖等等,都可以加以改造,以符合学生专业的绘画、文字、符号装饰环境,达到环境隐性育人的功能。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学与管理方面的制度文化变革也极为重要。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外显体现,学校在课程设置、规章管理、教学运行、师生交往等方面,彰显人文关怀与正面培养,将有助于养成学生的人文素养。尤其是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中,挖掘行业、企业的人文事迹,学习企业家的成长励志故事等,使得学生明白企业家或优秀员工的成功,不但有技术性的因素,人文性的因素也是极其重要的。
(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做到形式性与教育性并重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是高职院校的本体功能,而校园文化则是育人的有效载体。为了是校园文化活动有实效,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应做到活动丰富、形式多样、教育意味。首先,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专业特点、行业特色、学生兴趣、节日风俗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学习之余随时可以有活动可以参与;其次,高职院校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应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尤其是结合00后青少年的特点,采用他们喜欢的、积极的方式组织活动,使学生不仅有活动可以参与,而且喜欢参与这些活动;再次,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应有教育意义,不管何种活动、规模如何,都应通过显性或是隐性的方式向学生呈现一种教育的意蕴,使学生能在活动中感受到引导的力量,这样才能彰显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的价值。也就是学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参与其中是有收获的,这种收获是积极、正能量的。
(四)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首先,高职院校应树立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办学理
念。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本身就应担负传承文化的责任。人的全面发展与职业的高级阶段必然是文化底蕴的比拼,因此学校首要的任务是意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重要性。其次,高职院校应加强传统文化类课程的建设。高职院校结合各自实际,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必修课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大学语文等课程的作用;还可以根据区域文化实际,开设地方性传统文化课程。同时,加大社会实践的力度,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再次,开展各类形式多样又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结合中华传统节日、民俗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类具有教育意义的纪念活动、竞赛游戏等。最后,还应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师资建设予以支持,打造具备良好传统文化涵养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重视引导和打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校园文化教育阵地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充分重视和利用网络。一是高职院校通过学校论坛、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形式,组织专门力量打造网上校园文化阵地,使得学生在使用论坛、微信、微博时,喜欢关注学校的信息推送,受到正面引导;二是积极利用网络手段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各种评选、投票、话题、建议收集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参与感、归属感;三是提前关注、预防网络不良信息,及时发现网络负能量,通过师生、社会、政府网管部门共同努力抵制不良信息;四是高职院校乃至各普通高校协同建设网络交流学习平台,如“易班”建设,使学生在良好的网络空间交流学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89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