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集输原油脱水工艺的优化与改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原油资源对国内、国际市场都有着直接的经济作用,不仅对油田产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还掌控着国家的油价市场动向。那么,重视对原油脱水工艺的开发,利用相应的技术进行工艺优化和项目改进,有利于提高集输操作的工作效益。基于上述,文章分析了原油脱水的基本原理,结合集输原油脱水工艺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油田集输;原油;脱水工艺;改进方案
受操作工艺的影响,油田内部开采的原油普遍含有一定含量的水分子,而水分子过多势必会降低原油的纯度,也会对集输、存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务必探索新时期的原油脱水工艺,提高油体的纯度,也能科学的防治储存设备、管线设备而导致盐类腐蚀管道的情况。由此可见,技术人员务必对原油脱水工艺予以细化,拓展对应的改进技术,从而降低油体的含水率。
1 原油脱水工艺基本工作原理分析
原油脱水主体涵括分离技术、化学技术、电解技术以及聚结技术四种模式,而最为常见的工艺方法就是借助相应的乳化材料(破乳剂)与集输的原油进行混合,引导原油与破乳剂直接发生反应,破坏了油体中的油膜材质。同时,利用乳化材料与原油进行功能反应,解离了油膜中的水分子,有效提高了原油的密度参数。而主体反应机理就是因为原油的密度值(0.81t/m3)<水溶液的密度(1g/cm3)。由此可见,使用该方法能够实现原油全面分析,是油体均漂浮在水体之上。该工艺进行中,也需注意脱水工艺的操作顺序,即:
①加温:主体需将油水混合物进行加温,使油体中的水分得到蒸发,有利于达到破乳的目的;②管理:对消耗的能源进行测评与管理,分析操作中所需要消耗的能源,对反应容器中的沉淀物予以吸收,不仅能防治管道腐蚀情况的发生,还能科学的把控调节后的温度参数;最终使油体中的水分含量不超过总体油量的0.52%。
2 基于提高油田集输原油脱水工艺的改进方案探索
2.1 落实日常集输设备的优化
集输设备主体采用了离心泵、加热炉、原油储罐等基本设备,而这些设备的功能会直接影响脱水工艺的社会效益。因此,需结合以下模式进行功能优化:
第一,采用计算机管理设备对各元件的运作功能、操作功能进行分析,落实各操作模式的可行性与工艺性,采用针对性的技术进行项目校准和项目开发,有利于提高设备的性能。例如加热炉功能管理中,则需对其温控设备、入水及出水设备的管口进行探索,确保整体工艺的连贯性。同时,需融入体系化的新型技术模式,可将“三相分离器”设备融入于离心泵之中,借助该分离器的优势进行探讨。如该分离器具有凝结和水洗破孔两方面的技术,而这两方面的技术能够提高离心泵的离心率,解决了由于操作不科学而导致处理困难问题的发生。另外,该设备核心的元件排布较为科学,自体载重较低也是该设备的使用优势,促使该设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功能,实践了“断块”的操作效果。
第二,原油储罐的优化管理中,需结合专业的使用技术、操作技术进行项目管理,必要时可借助综合物探技术进行深度探索,从而提高设备主体的开采效率。同时,技术人员也应根据新时期的开采方法、开采模式、开采流程进行设计。特别需要注意对油体的渗透管理方法和渗透管理模式的运用模式进行探讨,采用针对性的射孔深度数据测算技术进行项目优化,从而提高数据的精准度。另外,由于渗透过程中设备的工作情况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使用专业化的技术对油体进行吸收,确保油体中的固体杂质得到有效的收集,从而防治由于地面、地表的壓差参数过大而导致管道破裂情况。
2.2 破乳剂使用方法的优化
破乳剂的选择中则构建有效的评测标准,结合新时期的管理方案进行设计。首先,需保证集运过程温控方法在合理的额度之内,确保集运管道始终处于低温的情况,有利于提高破乳材料的使用效率。其次,需对原油的质变情况进行探讨,根据原油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做出导向探讨,降低由于反应机理问题而导致原油内部结构破坏的现象。最后,还需控制主体操作时间,将操作时间固定在1.6天/周期,有利于降低材料滞后性的发生几率。若材料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效果,可合理的加入药物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材料的使用效果。
2.3 脱水技术的优化
脱水过程中优化与处理的过程中,需结合相应的质量标准进行实践,以确保主体技术内涵的有效性。首先,需逐个确立出预分离的油体部分,设设定相对独立的处理工艺,结合可视化的软件进行实时监控。其次,需对整体工艺流程和工艺模式进行管理与分析,针对各设备恩的工作原理、工作方法记性分析,确立所添加外加剂的浓度参数,确保主体反应的温度始终在有效的参数额度内。另外,可采用电解法进行项目实践,特别是要控制无法进行低温处理的管道部分,采用该技术进行优化,利用沉降技术进行辅助操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油田集输工作的实践中,务必采用连贯的模式对操作模式、操作方法进行分析,融入新型的产业技术和产业方法进行优化,有利于提高脱水工艺的工艺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慧君.原油脱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措施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37(10):78-79.
[2]张海兰,牛万达,曹永哲.油田原油集输工艺关键技术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07):63.
[3]梁嵩.油气集输及储运工艺优化设计[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宋春港(1972- ),男,汉族,籍贯:河北馆陶,在大港油田采油四厂从事集输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93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