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螺纹加工教学探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一体化课程教学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式来设计课程内容的原则,结合学院的设施设备等硬件资源和学生的特点,着重从理论工艺方面入手,到普车实训制定的一套教学方案,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来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教学策略;特点;反思
螺纹加工是车工的基本技能之一,双线螺纹加工运用一体化教学把理论与普车训练紧密的联系起来。
一、学情分析,因材施教
本内容的学习,学生要具备单线螺纹工艺分析的能力及螺纹加工的基础。从学生性格、思维及动手能力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敏锐捕捉相关信息,通过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合作等方式尽量取学生之长、补其之短。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双线螺纹的技术要求,掌握双线螺纹的分线方法和车削方法,能分析废品产生的原因以及防止方法。
2.能力目标: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观察探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际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采用小组合作式,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团队合作的能力和竞争创新意识。
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才能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发现学生认知层面的具体问题,并准确的分析成因,从而非常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资源,使每一个教学活动都目的明确。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是变化的,而不应该死搬教参中的内容。其变化的依据就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最终指导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他们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
二、突出重难点,有效激励
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中所要完成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教学难点是教学中难于理解或领会的内容,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时的困难、产生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难点解决的方案:通过重点演示,在分线时排除小滑板的间隙,保证两条螺旋槽的同侧借刀保持一致,避免车刀磨损,切削量过大产生让刀现象。可以采用图示解答、分解解答来更透彻的解决难点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从指导、观摩、操作三个关键词来进行设计实施。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情景设置中,为了给课堂教学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产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反应。
在教学中用的到教法有任务驱动法,师徒传授法,比较学习法,创设情境法。用到的学法有自助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体验学习法,积极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采用了多媒体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根据教学内容不断的展开,教学环境在教学中也在发生着迁移:教室理论指导、多媒体教学 →普车车间操作演示、观摩、操作。
三、理实结合,实施教学
1.理论指导:相关工艺知识
采用了多媒体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创建与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一种新型课堂。复习乱牙现象与双线螺纹车削的表象对比,并以双线螺纹加工为基础,进而来解析其它多线螺纹的加工情况,且导入新课,分析单线螺纹与双线螺纹的区别,展示实物相关图片,双线螺纹的分线方法:轴向分線法,圆周分线法。
2.实训操作:小滑板分线车削双线螺纹
进入车间前各小组认真检查着装、形象是否符合安全标准,方可进入车间。老师进行演示讲解,学生有序观摩,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迁移到实习操作中来,针对重难点知识,要求学生做好笔记,以提问,现场感受来融会贯通相应知识点,强调安全文明操作及注意事项。
轴向分线法是按螺纹的导程车好一条螺旋槽后,把车刀沿螺纹轴线方向移动一个螺距,再车第二条螺旋槽。用这种方法只要精确控制车刀沿轴向移动的距离,就可达到分线的目的。用小滑板刻度分线具体控制方法是:先把小滑板导轨找正到与车床主轴轴线平行。在车好一条螺旋槽后,把小滑板向前或向后移动一个螺距,再车另一条螺旋槽。小滑板移动的距离,可利用小滑板刻度控制。
然后布置任务,发放图纸,做好相应工量刀具的准备,实施操作加工,消化示范内容要点,其目的在于印证知识或运用知识形成各种基本技能和技巧。老师在车间巡回指导中,耐心指导,师生关系转变一种师徒关系。紧紧围绕在“做中教”,在“做中学”,不断地提高学生们的竞争意识。评价表学生每人或每小组一份,根据完成情况,对每个学生或小组作出客观评价并填入表格留存。最后老师做结束指导点评。
四、教学反思
1.本内容主要从理论工艺分析联系实训指导操作展开,重点是要掌握双线螺纹的加工方法,并通过在普车中双线螺纹的加工,获取相关的切削用量及参数,填写好工艺表单,为在数车上加工螺纹做好铺垫。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控知识。也把工艺理论知识、普车加工及数控操作串联在一起,应该更能够体现出一体化教学的优势。
2.教案的设计要尽量因人、因课、因教学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倡导个性化、采用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创新性教案,倡导开放性和灵活性教案。
3.教案应体现出具体教学内容和实施内容的具体活动方法和步骤,设计教学过程中该“做什么”,“怎么做”和“什么时候做”等具体步骤。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0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