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芦家馆三段沉积微相的识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芦家地区位于临南洼陷临商断层下降盘,整体为一个断鼻构造,紧邻生油洼陷,成藏条件优越。长期以来,馆陶组的储层沉积类型、展布规律等认识不够系统和深入,影响了该区勘探进程,本文通过古地貌、地震相分析,结合岩心、薄片、粒度、测井等资料研究,厘定了大芦家地区馆三段为小型冲积扇沉积,以扇中辫状河道沉积为主,发育的微相主要有辫状河道、心滩、漫流席状砂、河道间泥等四种。
  关键词:大芦家;馆三段;沉积微相;辫状河道
  大芦家地区是临南洼陷临商断层下降盘的一个断鼻构造,紧邻生油洼陷,成藏条件十分有利。目前共完钻各类探井45口,发现沙三下至馆陶组6套含油层系馆陶,其中馆陶组上报探明储量642万吨。从含油情况来看,馆陶组具有埋藏浅,含油井段长、含油面积大的特点,是实现效益勘探的有利层系。近期,在探明区块外完钻的临981-1井,在馆陶组获得了日产油5吨的工业油流,显示了该区馆陶组仍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因此开展馆三段的沉积微相研究对今后的勘探意义重大。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综合钻测井、地震、岩心资料,根据岩电组合、沉积旋回特征,建立馆陶组等时地层格架,将研究区馆三段划分为4个砂层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沉积微相特征研究。
  1 古地貌恢复
  馆陶组储层沉积前后,研究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运动[1],现今构造很难体现馆陶组沉积时期的古地貌情况。通过层拉平的手段对馆三段底的古地貌进行恢复,表明这个时期古地貌呈一种沟梁相间的格局,沿临邑大断层发育了一系列局部洼陷,为断层活动近旁岩层受到拖曳造成的局部弧形弯曲。
  2 地震相分析
  地震波形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层的沉积环境、岩性、沉积相带的变化[1-2]。地震相分析表明,馆三段沉积时期,物源来自西北方向,砂体由西北向东南推进至大芦家地区,红色区域为临邑断层下降盘近临南洼陷辫状河道发育区,主要沿临邑大断层附近分布,向洼陷深处逐渐尖灭。
  3 岩心及粒度特征
  3.1 岩心特征
  岩心观察表明,该区馆三段主要发育褐色及褐灰色岩层,呈现典型的正韵律特征,岩心底部主要为中砾岩及粗砂岩,向上逐渐过渡为细砂、粉细砂岩;岩心中砾石分布不成层,含少量炭屑,少见植物碎片和动物化石。沉积构造主要有平行层理、斜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冲刷面等,表明该区地层是在氧化—强水动力环境下垂向加积作用所形成的[2-4]。
  3.2 薄片特征
  巖石薄片分析表明,大芦家馆三段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石英含量约 25%~40%、平均37%,长石含量约30%~35%,岩屑含量 28%~35%、平均33%,颗粒分选中等偏差,磨圆以次棱角状为主,总体成分成熟度偏低,为近物源沉积。
  3.3 粒度及粒度概率曲线特征
  粒度分析表明,大芦家地区馆3段砂体的岩性粒度一般介于0.096~0.751mm,平均0.309mm,粒度中值的变化较大;垂向上岩性由不等粒砂岩、粗砂岩向上过渡到含粉砂细砂岩,正韵律特征明显,分选系数大多为1.5,标准偏差主要分布在 1.0 附近;Mz(Φ)介于1.1~3.5,总体分选较差。
  粒度概率累计曲线主要表现为跳跃、悬浮两个总体,以两段式为主,跳跃总体含量约占80%~90%;悬浮总体相对较少,约占10%~20%,斜率较低,多在10°~30°,具有辫状水道的特征。
  4 测井相分析
  不同沉积微相的砂泥组合、砂体类型,在测井曲线上显示不同的曲线幅度、形态、组合形态及接触关系[4]。大芦家馆三段自然电位曲线特征及组合形态主要有以下3种类型:
  ①微齿化的箱型、钟形及箱—钟形组合模式,代表相对较强的水动力条件,物源供给充足,微电极曲线幅度差大,单层砂厚度大,与下伏地层突变接触,下粗上细。主要发育在心滩、辫状河道充填;
  ②中低幅的齿形或指形,该类曲线反映在短时间内的沉积,厚度小,沉积速度快,上下均为泥岩,SP曲线幅度在5.0~15.0mv 之间,微电极曲线幅度差较小,单砂层厚度在 1.0m 左右,主要发育在泛滥平原、天然堤、漫流席状砂、废弃河道砂部位;
  ③低幅细齿曲线或平直形,沉积环境为静水,SP或GR 曲线呈平直或微幅状,曲线形态反映水动力条件极弱,以泥岩沉积为主,一般在道间洼地、扇前平原、泛滥平原处较发育。
  5 结论
  以上研究表明大芦家地区馆三段沉积时期,古地貌呈沟梁相间的构造格局,属于氧化—强水动力环境,沉积类型为小型冲积扇沉积,发育的沉积微相主要有扇中辫状河道、心滩、漫流席状砂、废弃河道砂、河道间泥等。
  参考文献:
  [1]刘四洪,张强,赵勇刚.临盘油田大芦家地区馆三段精细构造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23):88-90.
  [2]国景星,郭卫萍,刘斌楠,等.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馆陶组三段沉积微相类型及空间展布[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5,37(1):66-752011.
  [3]徐佳妮,袁润成,赵丕兰等.临盘油田大芦家断块馆三段沉积相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7):109-112.
  [4]姜在兴.沉积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张艳芳(1982- ),女,工程师,从事油气勘探及基础地质研究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1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