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深层阅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围绕识字、解意而进行的,属于浅表性的阅读。小学生受语文基础知识的限制,阅读理解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有待提高,但是他们在想象力、感知力方面也表现出特有的优势。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追求深层阅读,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拓宽、加深阅读面。
聚焦课文语言,加强深读理解
课文是开展阅读教学的载体,语言是阅读教学的框架,学生只有通过对课文语言的深入解读才能把握课文的深层内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炼课文语言,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体会感悟。比如,在执教《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学生在完成常规阅读后,笔者又进行了语言分析阅读,如课文中作者为什么把“荷叶”比作“一柄大伞”?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体验描述荷塘中荷叶的可爱之处。“我”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就是因为荷叶样子的可爱吗?(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在交流中深化认识,体会荷叶不仅美丽,还能给小鱼、雨点带来快乐)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体会到了亲近自然的愉快,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注重语用训练,明确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目标引领教学的方向,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理念,以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为切入点,确立深层的阅读目标。比如在《日月潭的传说》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把引导学生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去降伏恶龙原因,划出相关的句子,要求学生理解两个关联词:“只有……才能……”体会降伏恶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通过想象进行说话训练,把原来抽象的“翻山越岭” “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变成了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形象,更立体。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标,在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也是实现深层阅读的有效途径,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语用训练效果是最佳方式。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尤其是突出语用目标。
创新导练模式,确立实现路径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不外乎三个环节,即整体感知、重点品析、拓展总结。这种教学流程往往会把教师的教学活动框在课文中,学生的阅读理解也仅仅浮在浅表层次。基于核心素养的深层阅读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要以语用训练为起点,创新导练模式。可以根据“例子——应用”这一思路来设计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时结合课文举例,渗透方法指导,结合有效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将知识付诸实践。这样就会引领学生走向课文的深层阅读,使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地生根。比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笔者在感受樟树“形”之美这一教学环节中,首先要求学生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然后让学生来交流:什么叫蓬蓬勃勃啊?课文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樟树的蓬蓬勃勃呢?接下来,让学生再读课文并组织交流,并出示:“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一句,出示句式:无论是 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让学生进行学生练说。交流。在这一段的教学中,学生不仅从中感受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而且借助文中的语文形式进行了仿写,落实了语用训练。对于深层阅读来说,通过读写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是重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根本目的就是知行合一。让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半天的效果,比不上让学生进行片刻的训练。改变传统单一的讲解传授,从“举例”到“应用”,引导学生从模仿课文的句式开始,逐步学会表达,不仅体现了深层阅读的效果,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实现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应用有效方法,提升核心素养
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学生关注最多的是课文的内容,从哪几方面体现等。这种单一的教学路径,难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开始关注激趣的问题,但学生很多情况下学生的阅读兴趣只停留在课文的表面,更多地精力应用在课文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分析上,没有更加深入的进行课文的鉴赏。因此,我们在深层阅读的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法,改变关注点。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在学生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做出有效的引导,提出明确要求。要从作者的角度对课文的表现手法、写作技巧等进行深入探究,要通过对比阅读、仿写训练等方法,逐步走向深层阅读。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才能提升学生的个性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深层阅读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应改变教学方法,應用有效策略,使浮浅的教学层面走向深入。在打造精彩的小学语文课堂的同时,实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唐闸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3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