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数学在人們的生产生活中、在提高全民族的科学和文化素质中处于重要地位。人们一切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都是由于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开始的。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培养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关键词:学习兴趣;数学教学;培养
  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首要因素。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该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能够使学生最佳地接受学习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过程中减少疲劳,产生愉快感。
  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取决于这种兴趣能否长期巩固和发展。教师可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初中生的学生兴趣。
  (一)创设课堂情景,培养主动学习意识,诱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想方法设法创设各种活动情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他们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使他们能得到全面主动地发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例如,教学初一年级:“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先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三根小棒,然后要求学生自己实践和讨论,看自己的三根小棒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学生通过实践和讨论后,便能很轻易得出:有的三根小棒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不能。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和思考为什么有的三根小棒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则不能呢?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有什么特点呢?教师让学生分组研究讨论进行解决。通过一番研究和讨论后,便能发现:两根小棒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根木棒的长度能构成三角形。从而得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一起学习研究交流,而“发现”知识,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师生交流频繁,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与渔”,“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不教”就是指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氛围下,培养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质疑,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有趣的氛围中主动学习,使之“乐学、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如在数学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当好导演的角色,做好指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设计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获得体验。作为教师要善于把学习的接力棒交到学生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把“以学生为本”理念渗透到教学中。
  (三)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增强兴趣。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有些内容渗透了我国数学史上的辉煌成就。教学时,教师挖掘这些内容。例如,教学初一年级“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时,教师就可以结合介绍在我国西汉时期,我国就编写了《九章算术》,其中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等,概念在当时算是最先进的。又如,教学初二年级“无理数的概念”时,可以介绍早在1400年的南北朝时期,我国数学家祖冲之,通过大量的研究和计算,第一次精确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在世界上领先了1100多年。以上逐步唤起他们的勤奋学习,追求进步的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和谐、宽松、乐学、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他们的创新心理。
  (四)让学生有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成功感是数学学习活动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积极地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的感到成功的喜悦,如在进行初一年级“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教学时,我就和学生做了一个猜年龄游戏,有学生将他们的年龄盛以3减去6的得数告上诉老师,老师猜出学生的年龄。在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列出方程3X-6=51,由游戏引入便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通过适当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形成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感到这一过程包含了自己的思维成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形成良性循环。
  (五)营造良好师生关系,保持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肯定。”教师一个期待的眼神,一贯友好的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可体现教育性。在课堂上,应尽量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我能行”。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设计问题活动时,既要考虑到知识的基础性,又要有拓展性和研究性。利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意识。例如在作业布置上,我往往根据学生实际布置两套作业,由学生自己选择做其中一套。
  (六)强化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的钥匙已经开启了教育的大门,正在成为教育手段的交流。现代教育也在提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它能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把深奥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浅显化,让学生感觉到知识易学,且越学越感兴趣,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只有学生对所学问题产生浓厚兴趣,才会产生进一步的欲望和动力,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去,让学生想学习,乐会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中享受到求知和探索的快乐,真正达到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过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殷挺凯“参与—分享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 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9期
  [2]张艳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时代报告
  [3]李文军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教育科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5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