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小提琴演奏教学的中国化改革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提琴有着“乐器之后”的称号,从这个称号也可以看出小提琴在乐器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提琴出现在中国大概在18世纪,其是由西方国家引进的。我国在音乐方面是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的,小提琴进入中国后,也在逐步中国化。目前大多高校都设有小提琴相关的课程,尤其是音乐类学校,有专门的小提琴相关专业,而且该专业的学生人数正在逐步增加,这也为我国补充、培养了更多的小提琴人才。文章主要分析了院校小提琴演奏教学中国化改革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中国化改革的现状做了相关的几点思考,希望对小提琴演奏教学的中国化改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院校;小提琴演奏教学;中国化改革
小提琴属于西方的一种乐器,是清朝时传进我国的,主要是因为康熙时期的清朝有着很多来自西方国家的传教士,这些传教士在中国传道的同时,也传入了西方的文化,其中就包括小提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小提琴越来越受国人的重视以及喜爱,而且融入了很多的中国元素。当前我国的各方面都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小提琴已是一些院校的一门专业课程,这也促进了小提琴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学生对相关文化感悟不深,学生难以意识到其中国化的积极意义,这不利于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
一、院校小提琴演奏教学中国化改革的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民众物质水平提升之后,也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众开始给予音乐文化更多的关注,物质的保障以及精神的需求推动了小提琴音乐在我国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其和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有了越来越多的交集,两者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西方更多的乐器进入我国民众眼中,小提琴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音乐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小提琴在这一过程中继承以及融入了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让我国的音乐艺术内容变得更为丰富[1]。
我国的乐器中,高胡的产生皆是因为受到了小提琴的影响。对于喜欢高胡的民众来说,可以清楚地分辨出高胡和小提琴以及二胡的区别,但是对于没有研究的民众来说,会将高胡误认为是二胡或是小提琴,这主要是因为高胡的创造者在创造时充分地将小提琴以及二胡两者的音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此外,很多民众比较喜欢听的优秀乐曲,例如《梁祝》《牧歌》等,皆是小提琴协作曲,这些音乐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民族类歌曲与国外交响乐的完美结合。这也是小提琴能够在我国受到如此重视的原因,它有着独特的曲式结构,而且可以为很多音乐创作者提供一些特殊的创作思想,让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神韵以及意境方面变得更为丰富。这也是院校小提琴演奏教学中国化改革势在必行的原因。
当前,很多小提琴音乐与我国传统音乐有了一定的融合,而且也展示了其音乐魅力独特的一面。但是当前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音乐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更多。音乐人才培养的关键基地非高校莫属,因此高校应该意识到自己对我国音乐发展的重要作用,应该提高带有中国文化的小提琴音乐的普及率,从而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
二、院校小提琴演奏教学中国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音乐艺术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小提琴艺术已经有着和其不相上下的水平。但是从具体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小提琴教学在中国化改革时,仍旧面临诸多阻碍,要想实现小提琴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对这些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是尤为必要的。我国在看到小提琴取得优秀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不足的一面。高校在相关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曲目逐步显示出一种西方化的风格特色,中国化小提琴相关作品正在逐渐减少,不够重视演奏中国小提琴的相关作品,因此造成部分学生缺乏对相关作品的认识,甚至对经典曲目都没有掌握[2]。有些学生仅仅是为了考试合格,或是为了取得毕业证书,才去简单地了解一下中国小提琴的曲目。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院校小提琴演奏教学与社会脱轨,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也没有任何益处。
三、关于院校小提琴演奏教学中国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的一种发展趋势,全球化的程度正在逐步加深,从文化角度发展来看,我国需要更多的演奏小提琴专业人才,院校对于培养小提琴手有着积极的作用,院校在培养相关人才时候应该结合中国音乐文化的实际情况,进行中国化改革,将更多的中国音乐元素融入其中,才能让小提琴朝着良好的一面发展。结合目前的发展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关于小提琴教学时候中国化的几点思考。
第一,结合我国小提琴领域的核心作家以及曲目展开深度探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我国优秀的小提琴演奏作品的创作背景、技法、艺术文化以及内涵感情都做深入分析,从而对我国小提琴名家作品中的感情进行领悟,进而对其感情产生共鸣,同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思想感情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发展,融入自己的理解,对相关优秀曲目做相应的中国化改编。此外,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带有中国特色的技法,通过推广以及运用这些技法,让更多的民众认识以及接受小提琴相关的经典曲目。
第二,在高校的小提琴课程里,需要尽可能多地收集一些中国当代的小提琴作品,然后根据其不同题材、作曲家、创作方式、技法等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类。这样,就可以让高校教师拥有足够多的资料作为参考,结合教师个人的理解和技巧,将中国比较经典的小提琴作品更好地呈现给学生们,带动学生们重视我国经典小提琴音乐作品。这样还有一个非常积极的作用,那就是提高中国经典小提琴音乐作品的地位以及影响力,并广泛传播中国经典音乐文化,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三,高等院校通常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场地等便利条件,可以邀请业界知名的音乐家、教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等等,在校内定期地开展一些高质量的讲座和宣传活动,来研讨和宣传中国传统小提琴演奏的基础理论知识、表演技能等。通过这些讲座活动,让广大师生对当前小提琴演奏教学改革趋势有更多的了解,并积极加入队伍投身改革[3]。通过研讨会的深入交流,能够让各专业人士分享对方教学以及演奏的优秀经验,从而拓展改革的相关思路。当前我国的很多院校很少去进行小提琴演奏教学有关的研讨会,可以运用组织会议的形式让更多有关学者重视这一问题,进而共同确定出中國化改革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符合我国音乐的神韵,可以进行相应的改革计划。首先,让更多的听众以及相关作曲家全方位了解小提琴有关的优秀曲目,保证观众可以领悟其不同韵味。其次,演奏者要全方位了解作品的演奏以及加深认知,进而能够在后期的演奏中体现出带有中国特色的情感表达。最后,改革更应该凸显我国文化中的特点,即博大精深。小提琴在我国的音乐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小提琴也融入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小提琴的合奏以及重奏外,还可以通过考试让学生加深对合奏以及重奏的认识。 第四,高等院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参考中国音乐元素,让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主的情况得以改变,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实现小提琴的长远发展。此外,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应该将小提琴相关音乐和我国的优秀音乐有机联合在一起,编写成相应的教材,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给予小提琴作品中的中国元素以更多的重视,也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我国乐曲。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将更多的中国元素结合进去,加深学生在此方面的认识,从而对偏西方的情况进行一定的改变。演奏者也要给予中国曲目以更多的重视,从而推动小提琴中国化的进步。
第五,对我国的小提琴相关作品进行相关梳理,针对中国元素丰富且明显的曲目,构成较为完善、可行性高的演奏顺序,同时利用研讨会等方式开展全方位的推广以及普及,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利用相关作品。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演奏我国优秀曲目[4],例如《黎家代表上北京》这类曲目。教师在开展此类曲目的教学中,可以撰写相关的曲目报告或论文,从而加深对创作背景的理解,对曲式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对曲目展现的技法进行总结归纳,将作品的演奏技法做详细介绍。此外,可以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形式,为了将小提琴相关音乐曲目全面展示给学生,可以在院校内部进行有关的音乐会。
四、结语
小提琴虽然是西方产生的,但是在我国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其已经带上了一定的中国特色,我国小提琴也和西方的小提琴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地方,但是我国小提琴要想实现进一步发展,就需要继续深入进行中国化改革。高等院校对我国小提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应该意识到中国化改革的必要性,通过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中国化改革,使我国小提琴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为我国小提琴领域培育更多的专门人才,进而实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媛媛.院校小提琴演奏教学的中国化改革分析[J].黄河之声,2017(21):63.
[2]张天虹.高校小提琴教学民族化方案刍议[J].艺术教育,2016(12):116-117.
[3]夏木西卡麦尔·阿布都热依木.中国民族风格在小提琴音乐作品演奏教学法中的应用探讨[J].艺术评鉴,2016(7):133-135.
[4]周明,卢正泓.新中国小提琴教育发展概述——以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学科为例(1949-1990)[J].齊鲁艺苑,2017(5):11-16.
作者简介:
白艳,六盘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小提琴专业课教学与演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2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