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低段绘本课型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绘本有着图文并茂的特点,其图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想象力,内容比较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情节相对比较简单,文字简单易懂。因此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绘本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材料。利用绘本能解决小学低段学生识字不多、阅读困难的问题,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然而,在利用绘本展开教学的过程中,课堂形式显得过于简单,基本是以阅读为主,久而久之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无法促使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我在教学中不仅将绘本充分融入教学中,同时还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了一些创新的课型,这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一、赏读课,链接视觉听觉
赏读课是一种以阅读为主要方式的课型,同时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在赏读课中,我鼓励学生安静地欣赏绘本,并积极展开诵读活动,播放一些和绘本内容相符的音乐辅助学生诵读。这样能起到链接视觉和听觉的效果,让学生更好地走入绘本中,读懂绘本的内容。我鼓励学生观察绘本图案,了解不同色彩、线条和形态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尝试说出自己最喜欢什么内容,对哪一段情节的印象更为深刻,这样就能唤醒学生的审美感受,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在教授了二年级下册第3课《开满鲜花的小路》后,我给学生提供了和“花”有关的绘本故事《彩虹色的花》,鼓励学生展开扩展阅读的活动。我鼓励学生展开配乐朗诵的活动,链接视觉、听觉,并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我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看看彩虹色的花的图样,并说说它一共有几种颜色。此后我又鼓励学生围绕阅读的内容展开讨论:“大家知道彩虹色的花有什么心愿吗?它帮助了哪些小动物呢?最后彩虹色的花变得怎样了呢?”这些问题都围绕文章的内容展开,此外,我还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能说说阅读感受:“若大家是彩虹色的花,会将花瓣分给其他的小动物吗?”“你觉得小动物是不是会回来感谢彩虹色的花呢?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些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更为深入。最后,我鼓励学生尝试画一下自己心中最美的花,起到链接视觉的效果。
要提高绘本阅读的能力,首先就要了解绘本的内容。在赏读课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这一方面,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将学生带入绘本的世界中。通过链接视觉听觉的方式,学生从诵读故事过渡到复述故事,进而能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渐渐地,学生的阅读习惯就能得到提升。
二、创作课,坚持仿创原则
创作课指的是不仅鼓励学生积极阅读绘本故事,而且鼓励学生展开仿写和创作活动。我鼓励学生围绕绘本中的留白处展开思考,尝试模仿绘本的特色绘制图画、编写故事、补充绘本的内容。我还鼓励学生根据绘本的结尾进行想象,续写绘本故事的内容,鼓励学生整体模仿绘本,创作同系列的故事。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7课《妈妈睡了》后,我鼓励学生阅读绘本《我爸爸》,并创设了创作主题的阅读课程。我首先鼓励学生说说这个绘本故事讲述了什么内容。学生提出:“这本绘本故事讲述了爸爸。”“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爸爸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不仅温柔,而且还很强大。”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后,我又鼓励学生找到绘本中的句型“我爸爸像……一样……”,并说说绘本中一共几次用到了这样的句型,展现出了爸爸怎样的形象。此后我又鼓励学生展开仿写活动,用类似的句子造句,创作和《我爸爸》同系列的作品。学生不仅可以选择爸爸作为主人公,还能选择妈妈、奶奶等其他的人物作为描写对象,只要能写出该人物的特点,并展现出自己的创造力即可。在创作课中学生语言建构和应用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我鼓励学生要积极仿写,尝试写出自己的创意,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
在学生展开创作后,我还会鼓励学生相互交换作品,阅读对方的作品,并就作品的内容展开讨论和交流。学生尝试说出自己的创作想法,也尝试从别人的创作中获得启发,完善自己的作品。低段学生的独白语言还不是很发达,所以我鼓励学生围绕绘本和自己的创作思路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有了一定的语境,学生的表达能力会更强。
三、表演课,加强交往互动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表演欲望比较强,因此我在教学中便设计了表演课,鼓励学生将绘本故事改编成小品,将其表演出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要围绕绘本的情节改编和人物设定、台词调整等问题和同伴进行互动交流,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我鼓励学生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探究人物性格,感受表演的乐趣,并提升团结合作的意识。
在学习了三年级上册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后,我给学生展示了同样体现大自然生活的绘本作品《和甘伯伯去游河》,并组织学生展开课本剧的表演活动。我首先鼓励学生阅读故事,找出绘本故事中的主人公,然后说说哪一个人物是最重要的人物,他们一起做了什么事情,他们是否顺利,遇到了什么麻烦,又是怎样解决困难的。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围绕甘伯伯进行深入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在表演的过程中要怎样展现出甘伯伯的性格特点。我鼓励学生就怎样完善台词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展开巧妙设计,看看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对甘伯伯说了什么,甘伯伯又是怎样回答的。最后,我组织學生将自己改编好的剧本表演出来,并在表演后展开讨论,看看哪一组的表演最精彩。有学生在设计台词的过程中展开了深入思考,认为“甘伯伯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小动物有需求的话,他总是会帮助的。我们在表现的过程中应该让甘伯伯说话更大声一点,然后微笑地表现他的形象,这样就能更好地体现出甘伯伯了。”学生探究了人物形象,让表演变得更符合人物特点。
我在表演课上选择让学生参与片段表演和整体表演这两种不同的表演方式。表演适合边读边演,当学生对绘本中的某些情节理解不够深刻时,我就会鼓励学生参与到片段表演中。通过将该片段表演出来的方式,学生深入理解并体验阅读的内容,提升了阅读能力。整体式表演适用于学生已经阅读整本绘本的情况,通过整体表演能看到学生对绘本的理解情况,让学生立体化地表现自己的阅读所得。
四、想象课,联系生活细节
小学生一般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而绘本故事则能触发学生的想象。我在教学中便设置了想象课,让学生发挥想象,合理猜测绘本故事后续的内容,并结合生活细节,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看封面猜故事、看图猜文字、看开头猜结尾等方式,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激发。我还鼓励学生将自己了解的生活细节替换掉绘本中的某些细节,让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发展。
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第11课《我是一只小虫子》后,我组织学生观看其他和“虫”字有关的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并组织学生参与到想象课中。我首先鼓励学生围绕封面想象:“你觉得毛毛虫好看吗?它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其次我鼓励学生观看画面的细节,并展开想象:“毛毛虫每天吃了什么呢?吃的时候它的感受是怎样的,心中又是怎样想的呢?”最后我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想象:“大家想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过很饿的经历呢?感觉饿了之后,会怎样吃东西呢?这时候的感受是怎样的?”我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有学生提出:“我也会觉得很饿,有一次我特别饿,于是一口气吃了两个包子,肚子撑撑的,似乎比平常圆了不少呢!我摸着自己的肚子,拍了两下,好像是在拍一个大西瓜。”在想象课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很好发展,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象,展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在想象课中,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能力迁移。学生将生活经验和阅读获得的审美感受结合在一起,在开放的空间中充分想象。我常常设置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展开回答,这样也能起到促进学生迁移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尝试将绘本故事融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优化绘本课型后,学生能利用绘本展开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学习,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活动,进而让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责任编辑 范娱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3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