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化学实验的几点改进和补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实验教学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对九年级化学实验做了一些积极的改进与补充,与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化学实验;改进和补充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2-0099
  初中教材中的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科学探究及课外实验对学生化学知识结构的建构、实验动手技能的培养、观察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做了一些积极的改进与补充,并且为了更好地控制实验或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寻找了新物质代替原来的实验物品。
   一、检验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有的木条粗不易燃烧,有的细太容易燃烧,还没伸入试管木条已燃烧完了,如果用学生吃过烤肠的竹签代替木条,实验现象就会十分明显,还容易控制,同时这些可以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物质实验的意识。
   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对于实验的药品和器材都不太充足的西部,寻找替代物质很重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对铁丝的要求很高,粗了不容易引燃,太细缠在火柴上易断,且现象不明显。笔者用石棉网上的细铁丝做此实验,实验现象十分明显。
   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笔者用最大号的细口瓶代替课本中的集气瓶,并用标签纸将其分成5等份,这样比较醒目,后排学生也能看得清楚。将烧杯内的水用红墨水代替,液面上升时现象就很容易观察。为了使实驗比较精准,需要将止水夹夹住后与烧杯一端接近的导管内注满水。
   四、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测定外焰温度最高时课本中将一根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一秒后取出,因火柴梗较短,有时还会烧到手,学生实验时没掌握要领,实验容易失败而且还浪费火柴。如果用铅笔芯代替火柴,现象十分明显,还可以避免上述情况。
   五、燃烧条件的探究
   探究燃烧三条件是否须同时满足时,需要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得到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这一条件。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实验中所用白磷量少、质轻,向白磷中通入氧气流时,在氧气流的冲击下,白磷在烧杯中“乱窜”,氧气流和白磷的接触机率很小,使得实验较难在短时间内成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可以先将白磷放在25ml的烧杯内,再把整个烧杯放在500ml的大烧杯内后加入热水。这样减小了白磷的活动空间,使其接触到氧气的机会变大,按照此操作整个实验很顺利,实验效果也极佳。
   六、溶液的形成
   溶液的形成一课中只有一个实验:在20ml水中加入一勺蔗糖,再用玻璃棒搅拌。但用单独一个实验说明溶液的基本特征还不够充分,笔者补充了另外三个对比实验:第一个:在20ml水中加入一勺面粉,再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第二个:在20ml水中加入一勺植物油,再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第三个:在20ml水中加入一勺硫酸铜,再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四个对比实验比较直观地展现了溶液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对溶液的基本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七、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在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直接说明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有些学生会问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呢?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这部分知识,我们可补充下面的2个对比实验:第一个,碳酸钠和稀盐酸,第二个,大理石和稀硫酸来说明只选择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原因。通过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总结,找出最佳的二氧化碳制取方法,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记住教学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不易混淆,并且也教会了学生制取气体时原料选择的依据。
   八、饱和溶液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的课题2《溶解度》中课本只对饱和溶液的形成做了演示实验,而对于某种饱和溶液还能否与其他溶质相溶没有探究。于是笔者补充了一个实验:向有20ml水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硝酸钾直至饱和,为了使现象明显笔者加入一勺高锰酸钾,让学生观察现象。
   结束语
   总之,只要我们肯动脑筋,认真挖掘,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就能找到更科学、更有效、更简便的实验方法。通过改进实验,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实验,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蒋绍旺《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J]大学时代(B版),2006(06).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新余附属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