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的一个经济单元,在快速发展和扩张的同时,也要加强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和财务风险防范,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只有实现了内部控制的稳健才能获取更长久的活力。有些企业往往在形势一片大好的背景下,却因为一些决策失误等原因造成经营风险剧增现象,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社会问题。究其原因大多数是由于内部控制缺失或不够重视造成的。因此,企业若想实现长远健康发展,最大程度的规避经营风险,就必须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体系,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与社会价值。本文就企业如何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等问题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内控 管理规范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2(b)-151-02
1 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制度概述
中小企业是最具生命活力的社会经济单元,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关系着我国经济形式的多样化,也关系着众多就业者的就业稳定问题。国家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出台了不少的税收优惠、银行融资、企业减负等帮扶措施,在规范公司内控方面,国家财政部、审计署等部委在2017年联合下发了《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主要就是针对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
该规范指出:公司内控的目标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须合法合规、财务报告及信息的真实完整等。中小企业搭建内控体系要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这五大原则,主要包括企业管理层的指挥、授权等各项经营活动的方式方法,确保经营活动科学性与经济性,从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与稳定发展。
2 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较小规模的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都普遍存在内控管理缺失或薄弱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存在“重发展、轻内控”的意识,认为财务内控会束缚甚至阻碍经营工作的开展,或者是象征性的成立内控部门,但实际没有授权和参与经营业务,形同虚设;二是缺乏成套的理论体系基础,部分业务节点有内控,但不成体系,没有形成全覆盖;三是没有执行监督与评估反馈机制,表现在有内控制度,过程中也有运用,但在出现内控缺失后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和及时的整改,没有达到内控防范的最终目的。以下就从实际案例分析内控缺失给企业带来的重大经营问题,从内控角度分析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是集团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缺失,财务收支管理规定没有执行到位。集团对旗下的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授权管理体系,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导致集团总部的监控职能非常弱化,三级以下公司的财务管理实际上已经严重失控;第二是贷款规模快速增大,2003年底的合计贷款和担保达到约1801乙。下属公司融资担保没有经过上级部门审批、大额资金支付缺乏计划性和透明性;第三是企业核心管理者权力过大,没有经过严格的评估论证和市场调研就盲目上马,造成较多的投资项目失误。另外,当时的金融行业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追捧投资,在贷款对象的选择方面“追大弃小,追强弃弱”,一定程度上对信贷资金规模的过度扩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此可见,无论大集团或是小公司,对待内部运营和未来发展如果缺乏内控思维和制度监管,没有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内,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而忽略潜在的风险,头脑发热、不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这必将造成企业风险的累积,最终出现巨大的经营和财务危机。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很多企业管理者通过商务案例的学习分享、公司法人管理体系的治理、法制化制度化运作以及职业经理人职业操守的提升,汲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逐渐走上了稳健的发展之路,成为行业内的领军者。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企业的发展理念和财富积累之路不同,有的属于稳健实业型的、有的属于投机炒作型。时至今日,仍有不少的企业还在重复着过去的故事,一朝辉煌一朝破产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些企业在创业时期往往还专注于主业,具备很高的行业知名度和竞争力,后来却还是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一味地追求“做大”而忽视了“做专做强”,在未深入了解其他行业的前提下,盲目跟风进入房地产、互联网金融、跨界并购、资本运作等高风险领域,不仅事与愿违,严重的还拖垮主业,整个经营链条断裂,得不偿失。如福建晋江的服装业、广东东莞的制造行业等就有很多类似的案例。
3 国际及国内较为普遍运用的财务内控管理体系
3.1 国外的coso体系理念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中西方企业的文化交流,国内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的接轨程度越来越高,管理理念和模式方面也开始引进西方较为成熟的管理工具。在內控体系方面,一些中大型企业及上市公司普遍借鉴产生于美国的coso内部控制框架,即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发起的组织,简称为COSO委员会。coso的首要目标是为了确保经营的效果和效率,其后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两个内控目标。该体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3.1.1准确定位内部控制基本目标
COSO报告重在制定实现目标的手段,帮助企业如何实现目标达成、减少经营风险。
3.1.2提出了“三类目标、五项要素”的概念
COSO把内部控制分为“经营效率与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和遵纪守法”三类目标和“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等五要素,各个要素有其不同的功能,具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作用,能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映。
3.1.3强调是“重在过程”及“每个人”的重要性
该体系下的五项要素在一个多方向交叉的管理空间运用,是一个多维度和反复的过程,突出了控制过程和控制要素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人员参与度方面,强调每个内控制度都是要由人来设计和实施的,每位员工在内部控制环节都有作用,而其自身的工作也会影响他人的工作,进而影响到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 3.2 国内内控体系规范的发展
早在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等部委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其主要的释义如下:“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目标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国内内控体系和COSO报告有很多相通之处,有的上市公司和企业还对其进行内部完善升级,形成独具特色的“COSO+”,在公司运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 加强中小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具体措施
做好内控的重点和根本是企业管理层高度重视,并付诸以实际行动,便于下级部门开展工作。在这个前提下,笔者根据从业经历梳理出针对中小型企业内控管理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措施,请大家参考。
4.1 创新内控管理的管理手段
随着信息化水平在公司财务核算中的推广运用,企业要想随时准确全面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并针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及时调整应对策略,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l)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内控管理,建立“业务财务”全覆盖的信息化网络。根据授权体系及管理制度,内化固化各个业务财务流程的审批节点,将运行状态及工作效率时时呈现,提高透明度与时效性,将企业内控落到实处、展现到明处。
(2)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使企业内部信息数据共享,便于内部互相监督与考评。以业务流转为主线,关联部门可以根据数据信息判断是否属于正常状况,出现异常就可以及时发现和分析原因。
(3)对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做到全程监控跟踪,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避免财务风险。
4.2 组建内控管理的组织机构
(1)对于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可以采用“金字塔”式的组织架构,即先夯实企业的基础建设,梳理内部流程及岗位职责,然后在进行生产经营的同时,逐步建立起财务内控管理机制。
(2)对于规模较成熟的企业,可以采用“专业化集约管理”模式。例如把企业较为核心和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财务资金部门分离出来,组成集团化企业的“资金结算部”及“财务共享中心”,实行资金的集团统一调度,统一核算政策,简称“资金集中、核算集中、制度统一”。这种核心部门集中管理的模式,可以使下属机构的财务信息真实传递到企业高层,便于对整体经营的管控和分析应对,对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也是一种权力约束措施。
4.3 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及参与业务的深度
(l)财务人员素质能力在内控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的企业不重视财务人员素质提升和进入门槛,以为就是一个记账人员,甚至受传统观念影响,安排“自己人”,由非财务专业人员从事财务工作的现象并不少见,殊不知“自己人”未必不会做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甚至会营私舞弊、中饱私囊,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忽视财务人员在业务开展中的分析和监督作用,而出现财务问题被罚款或资金流失后悔之莫及。
(2)重视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要让财务人员深入业务一线。以财务视角发现业务流程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定期检查评估财务内控的执行情况。例如:不相容岗位的分离问题、银行账户的开立与注销是否有审批流程、现金盘点是否监盘、印章印鉴管理是否严格、往来账目核对与询证是否有书面记录、各项费用的开支是否符合税法和公司制度的规定、财务分析是否深入、合理化改进建议和意见是否可行、前期问题的改进是否到位等。
(3)加强内控检查“回头看”和处罚机制。内控检查不是目的,如何改进和完善才是最终目标。有的企业内控部门对检查结果不重视,束之高阁,既不整改也不反思,下次检查还是类似问题出现。因此在检查的同时一定要强调改进的必要性,对检查结果一定要制定整改时间,一段时间过去后,一定要由内控部门到被检查部门进行全面的回头看和再检查。对屡查不改的责任人和部门予以处罚。
5 结语
綜上所述,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的防范,这可以说是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未来命运的重要环节。诚然,绝对的风险规避是不可能的,每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我们应客观公正的评估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积极制定有效的防范与分散风险措施,控制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恶化,使其始终在可接受、可承担的范围内。通过经常性、有针对性和连续性的内控检查评估,准确了解企业内控的薄弱点并予以加强改进,持续提高企业的内控水平,不断使企业发展壮大,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杨黎文.企业财务内控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2,13(27).
[2]王卫.企业财务内控及其优化设计[J].中国科技纵横,2012,11(1).
[3]侯世鹏.试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J].中国市场,2013(26).
[4]李治乾.基于财务风险的企业内控管理方式[J].经济视野,2014(14).
[5]朱丽华.对企业内控管理的浅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3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