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环境下“学困生”的转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程主张面向全体,这就是说要努力创造“均衡教学”,因此作为教师应当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学困生身上,以真情的爱唤醒沉睡的心,以此来点燃他们自信的火种。使他们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喜其言而听其授,乐其教而纠其行。本文在实际教学的基础上,分析在小学合作学习环境下实现学困生有效转化的方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学困生;转化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环境下,教师通过小组创建、合作研究、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研究解决等方式,发挥“学困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發挥主体性,调动主观能动性,让“学困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实现“学困生”转化。
一、学困生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
形成非智力型学困生的原因主要有:①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有的家长对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过分溺爱;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随便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则对孩子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学习从不过问。②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如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处理问题不公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得不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③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响。如部分学生认为读书没多大用处,读成了也不容易找到好工作。④社会不良因素等影响。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所遇到的学困生多数是非智力型学困生。下面对新课程下的数学学困生在学习上的成因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转化的对策。学困生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致力于探索、创造发挥学困生主体精神的教育教学策略,创设充满情感、灵性的课堂氛围,设计全面又有效的作业激发快乐的作业情绪,实施发展的、积极的评价策略激励进取的意志,让学困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张扬个性、显现魅力。
二、充分考虑到学困生的兴趣爱好
学困生的产生可以从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但是据相关人士了解到,学困生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因素,人的智力大致相同,而因学困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动机,而制约了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充分考虑到学困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能够激发学困生的参与积极性,为学困生通过学习活动参与的动力,让学困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
三、合理组建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数学教学有助于学困生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精神,提升学困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分组中需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避免小组之间的实力悬殊过大,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的职能,让优等生发挥引领作用,中等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学习能力提升,学困生在小组中发挥力量,实现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基础巩固与能力提升。如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情况,将学生合理分组,并由小组成员选取组内队员负责的任务,小组中的男女比重、学习成绩需要合理,教师需要以公平、尊重的态度对待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尽量发挥学困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不因成绩不好而歧视。布置小组成员负责的任务,让学困生也可以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四、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激励优等生学会聆听。当学困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时,让优等生能静静的倾听,给他们表达的机会。这样一来,学困生的自卑感随之消失,心扉打开了,信心也就慢慢的培养起来了,参与合作学习也不是一件难事了。不断增强学困生的参与意识,在他们积极的参与过程中,只要有一点进步,我就大力鼓励,让他们不断品尝合作学习的甜头,随着活动的增多,他们会感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有了愉快的心情,参与意识也就增强了。时间久了,他们就融入到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了,甚至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员了。
五、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合作习惯
首先,学困生缺乏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堂教育教学中重点培养学困生的倾听习惯。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认真倾听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合作的要求,自身在小组中担任的职务及需要负责的工作是什么。在不明白的时候需要等他人讲完以后提问,不要随意打断他人讲话。其次,需要培养学困生的表达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每一个人都是一份力量,也只要每一个人都发挥自身的力量,才能获取最佳的效果。部分学困生因胆怯、含羞、怕出错,即使有建议也埋在心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引导学困生大胆发言,勇于表达,不轻易跟随他人的想法,树立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此时需要适时给予学困生鼓励,发现他们身长的优点,对于优秀的想法与正确的观点给予表扬,帮助学困生树立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信心。最后,需要培养学困生的自我反思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思考与反省,并学习他人的优点,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六、教学重心下移,让学困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为防止出现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学困生无言的局面,我把教学重心下移。
首先,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要主动、耐心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学困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教师又要给学困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
其次,在小组汇报时,应让学困生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要有目的性的提问:"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呢?"等这样的问题。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结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身上总有别人没有的闪光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学困生转化中的运用,有助于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在互帮互助、合作竞争中找出自身需要学习与改进之处,不仅实现了学困生的转化,同时促进了全体学生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淑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3(15)06:121.
[2]胡铁丽.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与运用探索[J].赤子(上中旬),2015,12(14)22:302.
[3]靳明珠.探析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J].学周刊, 2015(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3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