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小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开发幼儿智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应当结合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出现,为促使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 游戏化教学模式 构建对策
  【中图分类号】G 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0-0044-01
  学前教育是针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的教育。结合2012 年10 月9 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关要求,学前教育应当以幼儿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为教育的目标,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存在。诚然,结合3-6岁儿童的发展规律,好玩、好奇心强等特点,决定了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以“玩”为主要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智力、各方面的潜力等,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在学前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师通过各种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游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本文中,笔者立足学前教育,探索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中开展的有效性对策。
  1.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中构建的意义
  (1)有利于开发幼儿智力
  本文所称的“游戏”,主要是教育游戏活动。在学前教育中,游戏活动的开展,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有效手段。也许很多教师会认为:开发幼儿的智力,不应当是对幼儿进行数学、思维、拼音等教育吗?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思想。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游戏活动是开展幼儿智力的有效手段。首先,游戏活动能够为幼儿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符合幼儿的成长特点和性格特征,并且很多游戏活动,有利于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其次,游戏活动的开展能够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将很多认知教育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在游戏的活动中实现认知的效果。如对身体部位的认知、安全认知等,教师都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此外,在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游戏规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2)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幼儿的学习興趣和爱好,以游戏活动为主线开展教育,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与传统的“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模式相比,在幼儿教育中实施游戏化的教育,教师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的开展,如通过体育游戏活动的形式开展体育教育,有助于幼儿在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完成体育训练,在增强幼儿身体素质的过程中还能实现激发幼儿体育运动兴趣的目的。总的来说,游戏活动符合幼儿的天性,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2.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中构建的基本原则
  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应当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教育性原则。幼儿教育游戏化活动的开展,并不是随意的或者是漫无边际的,而是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教育游戏活动,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师设计的幼儿游戏活动,应当遵循教育性原则;其次,趣味性原则。谈到幼儿教育游戏化发展,趣味性应当是首当其冲的条件。如果幼儿游戏缺乏趣味性,又何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呢?因此,教师应当本着趣味性原则设计教育游戏,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3.游戏化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中构建的有效性对策
  (1)以幼儿为主体,精心设计游戏活动
  在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精心的游戏活动设计,是确保游戏化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准确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教学的需要以及幼儿的个性爱好等,精心设计游戏活动,为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奠定基础。同时,在设计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各种突发情况以及应急预案。
  (2)科学引导,提高幼儿参与度
  俗话说:叶落千片,各有不同。在一个班级中,幼儿的性格、兴趣和爱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应当科学引导,提高幼儿的参与度,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例如,在班级中,男童和女童在兴趣爱好等方面就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男童更倾向于运动类的游戏活动;而女童则更喜欢小公主类的如过家家的游戏活动。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地充实游戏资源,让不同兴趣爱好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活动项目,提高幼儿的参与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积极评价,培养幼儿自我认知能力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自我认知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认知能力,有利于让幼儿客观地认知自我,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对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结果等进行积极的评价,促进幼儿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小组合作游戏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可以结合每个小组的表现对幼儿进行综合点评,让幼儿充分认知在游戏活动中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为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奠定基础。当然,在对幼儿进行点评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艺术,尽可能避免过度的打击,以免使幼儿失去信心。肯定性的、鼓励性的语言,有利于调动幼儿游戏活动的积极性。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不足,教师要善于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树立幼儿活动的信心。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幼儿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关要求,积极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存在,为促使幼儿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颜星明.游戏化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J].赤子,2015(04):2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5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