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的现象及其解决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陶行知的教学思想主旨是生活教育理论,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进入幼儿园之前的孩子绝大多数是在家庭中生活的,在这段时间内,因为家庭、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些许不利因素,或因孩子身心发展的不良因素不能及时有效的去除等缘故,幼儿会出现一些道德方面的不良行为,如说谎,暴力,不礼貌等。
  关键词:幼儿 争抢 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0-0039-0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课题是以昆山实验幼儿园小班幼儿为研究对象,以调查小班幼儿的争抢行为为主要内容,随取100名中班幼儿问卷调查,通过采访相关的老师、保育员、家长以及对孩子在幼儿园一周的生活进行自然观察从而来研究的。
  (2)研究方法。综合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检索法、访谈法,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
  2.现状描述
  12个月左右的孩子慢慢出现了争抢行为,到24个月左右,孩子之间就会呈现些许显而易见的争执,如推、咬、踢等。幼儿期幼儿的争抢行为在频率、表现形式和性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研究针对小班幼儿的争抢行为,对幼儿在家、在园的争抢情况,发现:
  (1)小班幼儿在园争抢现象频发,多数以物品玩具为导火线。调查结果显示,小班幼儿有着错误的争抢行为的观念,这一调查结果着实让人忧心。为了此次问卷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内容的具体性,我连续察看小班幼儿在园的一周生活,充分了解幼儿的争抢行为以便更好地进行剖析。例如进行建构游戏时,两名幼儿因为一块积木进行了争抢,一名幼儿甚至对另一名幼儿进行推桑,以阻止他与自己抢积木。幼儿的争抢行为多发生于玩具、物品。
  (2)小班幼儿在家的争抢行为意识强,各幼儿表现水平多数一致。形成幼儿争抢行为的两个重要环境分别是家庭与幼儿园,对此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了10名幼儿家长进行访谈。通过访谈我发现,小班幼儿在家的争抢行为表现水平一致,根据访谈信息,仅有3名幼儿在生活中不争抢,且乐于与他人分享食物、玩具或一些高兴的经历,但其余7名幼儿如果遇上自己想要的食物或玩具等都会选择争抢手段。
  3.原因分析
  (1)幼儿以自我为中心。小班孩子是刚离开父母走出家庭,来到了一个陌生的集体生活环境,他们不能很快就习惯、适应自己与很多不认识的同龄人一快儿活动,一块儿玩耍。这阶段的他们只会以自我为中心,不会顾虑身边其他幼儿的感受,依旧认为在幼儿园与在家里的角色是一样的。
  (2)幼儿“专宠”现象普遍。虽然实施二胎政策,但孩子依旧是爷爷、奶奶的宝贝,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特别是老人事事以孩子为中心,生怕孩子哭了、闹了、不高兴了、不顺心了。于是这个独特的家庭地位使得很多孩子出现任性、自私的品质,也更容易形成自私蛮横的心理。
  (3)教师的教育影响。在幼儿发生争抢时,有的时候教师未能及时发现,也有的是发生争抢行为之后,孩子的哭闹现象很严重,教师便直接将玩具给哭闹的孩子,这就给孩子形成一种“会哭的孩子有糖吃的”想法。另一方面,还没得到玩具的孩子可能会有逆反心理,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有些孩子会毁坏他人的玩具。
  (4)家园教养方式不一。家园教育不一致同样是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打折扣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与家园教育的脱节有关。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去考虑每一件事,只有帮助他们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愿望,才能更好地接纳他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在幼儿园教师告诉孩子有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可是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观点完全与教师的背道而驰。我实习的班级有这样的一位家长,她是这样对她孩子说的:"妈妈给你买的新玩具很贵,你一定要爱护它,不要给小朋友弄坏了。”于是,幼儿为了不让小朋友弄坏玩具便不愿把自己的东西给其他小朋友玩了。
  4.对策与建议
  (1)改变环境,增加物品数量.大多数争抢行为的发生是因为物品数量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大量投入物品数量,教师可按以下方法:提供更多材料供幼儿使用;鼓励幼儿多尝试替代物;引导幼儿合作进行游戏。
  (2)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提高教师素质。教师一直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其言行举止对幼儿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是以能创设一个宽松、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要不断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孩子的学习和教育的分享,强化教师示范和解决问题的作用。
  (3)改善家长教养方式,摆正幼儿在家里的位置。父母要让孩子清楚自己在家里处于什么位置,“所有孩子的好习惯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父母。”"上行下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这些都是要求父母以身作则的格言。幼儿善于模仿,他们经常会无意识地模仿旁人的言行举止。因此,在家庭中父母要有意识的建立良好氛围,为幼儿树立好榜样。
  (4)坚持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无论是教师的教育还是家长的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我们要有1+1大于2的观点,通过家园互助合作,共同教育孩子。教师要时刻与家长联系,及时反馈孩子在园里、在家里的情况,使两边能更快更全面了解幼儿日常行为活动。教师可运用微信、照片、录像等方法记录幼儿在园里的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来教育幼儿。
  参考文献
  [1]胡俊偉.小班幼儿争抢行为现状分析与解决策略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02)
  [2]李慧娇.怎样矫正小班幼儿的争抢行为[J].中华少年,2013(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50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