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加强农村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许多老师开始反思个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积极的将各种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融入主题教学环节,立足于幼儿良性成長和发展的实际条件给予幼儿力所能及的帮助。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尤为关键,在学前教育时老师需要了解幼儿的行为特征,分析幼儿的逻辑思维习惯,结合幼儿的具体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本文以农村小班幼儿教学为切入点,分析加强该阶段幼儿分享行为的相关策略,以此为实现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农村小班幼儿 分享行为
  【中图分类号】G 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7-0008-01
  分享行为的加强符合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能够不断完善幼儿的人格,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保障幼儿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中主动的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落实农村小班幼儿教学实践时,老师需要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分析幼儿与他人分享的意愿和行为方式,规范幼儿的分享行为,加强对幼儿的有效引导,通过不同教学策略和手段的组合和优化升级来保障幼儿在更加宽松自由的氛围之下主动的与他人进行分享。
  1.分享
  学术界在对分享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时提出了不同的概念,分享主要是指个人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之中能够与他人共同使用不同的事物,其中分享的东西既可以是物质也可以是精神。对于教育教学实践来说,分享行为的引导和规范尤为关键,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分享理念,主动与他人分享美好的事物,那么就能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与他人构建良好的社交关系,获得更多快乐的源泉,保障个人精神的愉悦,这种精神上的喜悦感是物质无法取代的。其次分享对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人类属于群居性动物,必须要在与他人互动和沟通的过程中实现个人顺利的社会化,在社会生存和发展时分享尤为关键,通过不断的分享个人能够与他人构建良好的社交关系,如果没有分享,那么世界人类文明进程就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2.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1)分享行为现状。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不难发现,有许多小班幼儿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极少有幼儿能够主动的将自己比较喜欢的玩具与小伙伴分享,同时在参与不同的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有的幼儿会为了玩具与他人产生冲突和争执,甚至在争抢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伤害他人的行为,这一现状表明许多幼儿的分享意识比较薄弱,还难以真正的与他人主动的分享。
  (2)现状原因分析。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之所以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还没有主动的与他人进行分享,最大的一个原因在于自身的年龄比较小,还没有意识到与他人分享的重要性,同时该阶段幼儿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与外界之间的联系比较少,以个人为中心,不理解外界的想法和实质需求,因此没有与他人分享的动力和积极性,往往只关注个人的快乐和利益,忽略了他人的实际感受和心情。除了这一部分原因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的失当,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许多的家庭开始将精力放在幼儿的教育实践上,有一部分家长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意识比较落后,出现了溺爱幼儿的现象和行为,最终导致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比较明显,往往自己的东西不愿意与他人分享。
  3.如何提高小班幼儿的分享意识
  (1)重视榜样的力量。与其他阶段的孩子相比,幼儿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还没有树立良好的分享意识,另外,该阶段的幼儿非常喜欢模仿,因此老师在引导幼儿与他人进行分享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树立榜样来规范幼儿的言行举止,让幼儿在简单模仿的过程之中不断规范个人的行为,树立正确的行为目标。这种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方式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能够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之下树立良好的分享意识,主动的将自己的东西与他人进行分享。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积极的肯定幼儿的优秀行为,将物质奖励和口头奖励相结合,让幼儿能够意识到个人行为的正确性,学会自我规范和自我引导,提高个人是非判断能力。
  (2)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感染。从上文的相关分析不难发现,幼儿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不足,老师的引导必不可少,老师可以积极的利用现有的文学资料,让幼儿在主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更多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和指导。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许多优秀的文化经典作品可以用作于对幼儿的思想教育和引导,老师需要充分的利用这一教育资源,通过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来让幼儿在自主感知的过程之中培养良好的分享意识。另外老师还可以采取讲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之中主动的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实现自身综合实践动手能力和水平的稳定提升,老师只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对幼儿进行相应的指导,保证幼儿学习和参与的正确方向。
  (3)营造良好的分享环境。环境对幼儿的影响非常明显,在教育教学实践时老师需要构建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鼓励幼儿与他人进行主动的分享,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幼儿在自主分析和与他人进行分享的过程中实现良性成长和发展。
  农村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加强,对老师和幼儿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加强与幼儿之间的联系,站在幼儿的角度促进不同教学环节的大力落实,培养幼儿良好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
  参考文献
  [1]殷晨艳.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J].当代教研论丛,2015(12):133-134
  [2]佚名.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存在的问题[J].华夏教师,2018.No,103(19):20-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91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