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享,从小班开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生活中更多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具备分享的品质。然而,现在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中满是宠爱以及溺爱的教养形式,使宝宝们产生一种不良的意识,认为只要是自己想要的东西都能要到手。生活中更多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具备分享的品质,然而,处于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非常突出,幼儿独占现象十分普遍,为了让幼儿的素质全面的提高以及将来能做个对社会有利的人,笔者觉得学习分享要从小班开始培养是很有必要的。那如何让他们学会分享呢?笔者通过教学活动、日常生活、在错误中学习分享、创设机会学习分享以及家园合作,共同熏陶等各种途径尝试培养小班幼儿的分享意识。
  关键词:分享;日常教学;家园合作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在生活中更多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具备分享的品质。然而,现在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中满是宠爱以及溺爱的教养形式,使宝宝们产生一种不良的意识,认为只要是自己想要的东西都能要到手。尤其是处于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非常突出,幼儿独占现象十分普遍,不会与同伴相处,不善于与同伴分享。为了让幼儿的素质全面的提高以及将来做个对社会有利的人,我觉得学习分享要从小班开始培养是很有必要的。那如何让他们学会分享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在小班下学期做了以下尝试。
  一、在教学活动中学习分享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有许多的儿歌、故事的内容都是引导幼儿如何进行分享的,于是我们在学习儿歌或故事时,就会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情景,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这些内容,从中学习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比如故事《一起玩》中,请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小猫和小兔,学说故事中的语句:“请你和我一起玩好吗?你玩一会,我玩一会吧!”然后教师让每两个幼儿玩一个皮球,要求模仿故事中小猫和小兔一起玩皮球时说的话。同时,还适时的进行表扬、鼓励幼儿,借助榜样的作用来激发幼儿的内在情绪,从而生成分享的愿望。
  二、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分享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教育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日常生活中蕴藏着无数的教育时机,教师要注意随机的的教育。
  比如在户外活动的时候,操场上的玩具车不够了,其中有两个小朋友玩一辆车,这时教师要及时的表扬这两名幼儿“你们两个真棒,两个人玩更好玩哦!”这样其他的幼儿也会马上效仿他们,而不会再为争夺而吵架哭闹了。
  平时我们喜欢把自己看到或听到的有意思的事讲给孩子们,让他们和老师一起开心,伤心,慢慢的,孩子们也会把自己高兴的、伤心的事讲给老师和同伴听,让幼儿潜移默化的获得情感的分享。
  班上的一些小朋友过生日,会将生日蛋糕带到班级与大家分享。就以此为契机,对小班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可以用这样的语言引导幼儿对同伴的分享行为进行关注与模仿:“某某小朋友与大家分享他的生日蛋糕,大家是不是很高兴啊?老师希望大家向他学习,学会和更多人一起分享,为大家带来快乐。”在这样的引导下,小班幼儿就会将更多的关注放在分享行为上,逐渐落实到实践中。
  三、在错误中学习分享
  《纲要》中对社会领域的教育要求中指出: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 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分享是一种社会交往的必要技能,因此我们要让幼儿在错误的交往技能中学会使用分享。
  一次,乐乐和诞诞在抢一个虫吃苹果的玩具,诞诞很生气的把玩具扔到地上,还很大声的哭起来。我很生气,重新拿了一个一样的玩具给乐乐并对诞诞说:“因为你把玩具扔了,玩具生气了,它再也不和你玩了,他要和喜欢它的小朋友一起玩。等下次你会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再给你玩这个。”让幼儿知道不与人分享的结果是会被人排斥的,自己也会没有人和他玩的做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当幼儿因不与人分享带来负面结果时,我们就要帮他分析原因并进行引导,让他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给幼儿创设分享的机会
  为了让幼儿能更好的学会分享,我们创设了一定的环境和机会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提高教育效益。比如我们特定了一个时间比如在饭后,离园前,让幼儿将自己带的玩具、图书以及零食与大家一起分享,从而产生一种因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而且还经常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具有配合性的游戏,如:一起搭积木,让幼儿几个人合作一起搭建玩具。又比如在美术活动中,请幼儿在勾画好轮廓的图纸上每人图一小范围,相互配合一起为一只小动物涂色。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合作能力还体验了分享的快乐。
  五、家园合作,共同熏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告诉我们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同时,使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为了能让幼儿分享的意識得以延续,而不是只有在幼儿园在老师的督促下完成,我们希望的是幼儿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很自然的表现这种分享,那我们就需要家长们的配合。
  在家长会和来、离园的时候,与家长交流幼儿的分享活动情况。并且我们在主题墙上经常展示一些幼儿分享的照片,贴一些有关分享的宣传资料,让家长了解分享的重要性,并引导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幼儿一个良好的熏陶的环境。并且在家中为幼儿提供分享的机会,比如家里来客人了,让幼儿将水果、点心分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使幼儿在家中也会分享。
  孩子是一张白纸,他不是天生就不愿意或不会分享,而是作为引导者和教育者的我们没有给他们渗透分享的概念,没有为他们创造分享的条件,孩子们没有分享的实践,更没有从分享中体会到快乐的经验。因此,笔者觉得一定要从小班开始,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培养他们大方、谦让、礼貌、友爱的美好情感。
  学会分享是一件长期的事,因为小班幼儿的年龄小,老师和家长应有极大的耐心和信心,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细节,及时的多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让他们逐渐学会分享。
  参考文献:
  [1]朱慕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7
  [2]朱智贤著《幼儿心理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王东华主编《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6163.htm